46岁法庭庭长因公殉职
文 | 固原日报 锁金林 宁夏中级人民法院。两床军用棉被,两袋大米,两袋面粉,还留在警车后备箱。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书包,几十本作业本和彩笔、橡皮、胶带一起,还摆放在办公桌上。这些,是原州区寨科法庭购置的救助物品,原本这个周末会送到困难当事人手中,却因一起意外交通事故,留在了这里。5月13日,原州区委政法委组织的政法单位窗口评比督查组结束在寨科法庭的评比督查后,王秉祥和同事匆匆吃了午餐,驱车赶往原州区法院。当日下午,法院组织收听收看全国政法干部学习视频讲座。15时许,车子行驶至固西公路官厅镇高红村境内,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越野轿车发生碰撞。王秉祥头部严重受伤,当场遇难。同车其他三人,原州区法院专委吴建新,寨科法庭副庭长李太明、书记员刘娜不同程度受伤。
王秉祥走了,对困难当事人的爱心,他再也无法亲自送达。
5月14日,记者随原州区法院工作人员一起走进王秉祥的办公室,办公桌上的文具赫然入目。
“这是我们为当事人的孩子准备的。”书记员魏申哽咽道,“庭长再也不能带着我们一起办案,一起去慰问当事人了!”
王秉祥为困难当事人家庭孩子准备的礼物
魏申介绍,寨科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诉讼案件,当事人是河川乡农民,双目失明的妻子是原告,丈夫因意外受伤瘫痪在床。流动法庭前段时间在当事人家中开庭,王秉祥看到其家庭非常贫困,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年近八旬的父亲照顾被告,家中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返回法庭后,他立即召开会议,动员全体党员对这个家庭给予救助。最后决定,7名党员每人捐款200元,法庭从办案经费中挤出300元,在前往当事人家中宣判的时候给予救助。
王秉祥(中)巡回审理中
“像这样的救助,王庭长这些年组织过好多次。看到当事人的困难,他就牢牢地记在了心上,总要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吴建新从2010年开始分管寨科法庭,对王秉祥非常了解。他说,前几天王秉祥还和他商量:“六一”前,在辖区各乡镇确定7名贫困小学生,由法庭7名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慰问。
王秉祥是原州区法院有名的办案能手。他于1994年由宁夏法律学校毕业分配到原州区法院工作,如今已22年,其中17年在三营、七营、寨科等基层法庭。2013年3月,通过竞争上岗,王秉祥走上寨科法庭庭长岗位。他担任庭长三年多来,寨科法庭每年办理案件500多件,其中去年达到759件。王秉祥个人平均每年办案200多件,服判息诉率达100%。
“每当我们工作中出现失误,他总是委婉地提示,耐心地帮助纠正,从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他是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好大哥。”说起与王庭长共事的点点滴滴,病床上的刘娜禁不住潸然泪下。
作为一名聘用书记员,刘娜已在法院工作了8年,2015年初,因孩子无人照顾等家庭困难,她向王秉祥递交了辞职信。“庭长反复给我做工作,让我先休一段时间假,处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继续回来上班。”刘娜说,正是王庭长亲人般的关怀让她留了下来,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46岁的生命走得太过匆忙。然而,22年来,王秉祥在司法战线上留下的足迹,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同事以及所有熟悉他的人们的心头。 那个会虽然是全国W级视频,但也不是十分的重要,可惜了! 法庭庭长也不好做 可惜了 节哀 可惜了,大好岁月
可惜了。真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