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法考通关随笔
思考法考科学规划,明确方向转换思路——回忆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想想不知不觉间已在出了考场后度过了将近两个月整,回忆这段史上最长法考备考的时光,我的感受是收获很大,感慨万千。现在离领证还有不到50天的时间,我将复习备考学习过程的情况,与考友们分享,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有人说,法考就像毒药,只有通过才是唯一的解药。在历年法考真题的反复演练后,只有那些最终能够领悟命题人出题真谛的考生才能成功通关上岸,每每看到那些曾经通关的考生分享自己的过关经验的时候,自己脑海中浮现的一直都是查分过关的那一人生高光瞬间。
之所以说这是一篇非典型法考过关心得,是因为每个人备考的初始起点不一,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大相径庭,很难真正有通用的备考经验心得,但是循着命题人的出题设计,总会反向推导出一些蛛丝马迹,正如未来从事的法律实务工作那般,丝丝入扣,从未让人失望过。虽说近三年的主观题命题风格有所差异,但是客观题的出题理念仍然保持经典味道,从我复习客观题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听课刷题才逐渐摸清了些许门道,但是通过客观题并不足以让正在看着这篇经验贴的你顺利通过主观题,因为选出正确的选项不等同于熟练掌握法律各部门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脉络,更不等于建立纯熟的法律思维,从一个法学学士的角度看法考,其范畴已经远超本科法律课程所涵盖的范围,其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就连本部门法领域的专业研究生也难以准确把握,但这也是法考的魅力所在,虽然贵为天下第一考,但每年参加考试的法考生仍然逐年上升,不因其复习范围兼顾广阔和深度而打退堂鼓,反而使得许多老考生越挫越勇,不断倒逼法考命题持续深化改革。
客观题考试中的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才是通过第一轮考试的关键中的关键,好多考生比较容易陷入汪洋的题海迷失自我,其实真正的精髓在于吃透各科老师提供的精简核心讲义以及深度理解后的运用,做练习题只是使得这一环节更熟练罢了,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精准把握重难点中的高频高点,错题一定要重视!活学活用才是唯一出路!!如果机械学习法律只会成为考场上的炮灰,那么如何才能活学活用乃至学以致用呢?这个回答也是主观题通过的关键,命题人出了配套的两本主观题进阶案例分析试题,命题理念和解题角度都属于上乘之作,但没有相当扎实的法学基本功,是很难吃透这本试题集的,因为答案偏简单还有部分错误值得商榷,解题思路发散冗长,很容易使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更致命的是消耗掉宝贵的备考时间,使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其实任何事做到最后其道理都是想通的,电影《霍元甲》中李连杰饰演的津门第一霍元甲在训练徒弟们时说过“想练武,就得下功夫,什么是功夫,功夫就是靠时间磨练出来的,只练了两三年的猫脚功夫,这一拳二十年的功夫,你们挡得住吗?”sfb命题专家们个顶个都是各自门派的绝顶高手,一心想速成考过的考生无非是拿时间做赌注,期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受益,但没有真功夫实打实靠运气一举通关,个别考生(180+108)压线过关绝非纯偶然,只有不断的学不断的研究深入,才能体会法条背后的玄机,才能与命题人达成精神上的共鸣,才能不断增添过关的砝码。
在最后主观题保过冲刺班上,许多次的全新的模拟题测试不断刷新着我的认知,民诉吴老师命题角度个个媲美考场真题,甚至命中原题一道,张老师命制的民法模拟题的深度远超真题,刑诉颜老师对监察法和证据部分的讲解不断拓展我对刑诉的信心,还有诸多老师深入浅出对法考进行专业指导,有效减少走弯路甚至逆行,考前总动员给了许多备考路上孤军奋战的你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司法考试终究是一场考试,但它也在重塑我们成为专业的法律人,相信战胜主观题后的你一定会感谢曾经那个拼命努力的自己!只要结局是喜剧,过程你要我怎么哭都行,幸福可以来的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就行,如果最后能在一起,晚点真的没关系~加油法考er,我们在岸上等你!
二〇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于兴海湾畔
很好 感谢分享,学习前辈的先进经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