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经验 2009-01-12 收藏 : 0 查看 : 702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时间,我们每天都经历着,也遗忘着,但在这经历之后,遗忘之前,有些经历却渐渐沉淀,映成一丝丝不灭的回忆,有如我的08司法考试!——题记 06年7月,不算有名的211学校本科毕业,管理学、法学双学士,进入一家台湾人管理的、还不算小的中日台三资企业,开始了每天上班8小时+疯狂加班的职场生涯,知道了台湾式管理是多么的变态。工作上不懈的努力,工作本身具有的高挑战,加上良好的机遇,终于在07年8月得到了一次破天荒的晋升——职等升了一级,从职务最小、职等最小的小弟变成职务最小、职等倒二小的小弟,与此同时,领导发来鼓励的信号——再接再厉,争取1.5年后使职务上从倒一跻身到倒二的行列,这个信号着实使我斗志持续高昂了好久,不得不感叹管理学中所谓“激励”的确有着巨大的魅力。此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要在1.5年甚至更长时间后的职务提升时顺利地胜任工作,就必须具有扎实的法学功底。虽然也念了个法学第二学位,但这却远远不能达到工作所需的水平。于是,一方面出于工作上未雨绸缪的考虑(以考促学,在未来一年里迅速加强法学基础),二方面出于对法学本身的热爱,三方面出于对自身毅力的考验,经过两个月的反复思考,很艰难地下了个决定——参加素有“天下第一大考”之称的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成为我08年的最大梦想。 于是,07年国庆后的第一个周末,去逛了母校附近的一家考试用书书店,经过一阵砍价,最终以5折的价格,即120元,买了一套正版的07年司考教材,俗称“三大本”(2227页、338.5万字),同时到百安居买了个飞利浦台灯77元,以供看书时使用。买书次日,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排了一个还算详细、科学的学习计划表——计划于08年2月29日前看完三大本第一遍。 国庆之后,一如继往的忙碌,做不完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加之本身毅力不够,且三大本中第一本开篇法理学的前几十页和第二本开篇刑法的前几十页多是一些难懂的理论,N多学派的观点,搞得我头晕脑胀,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到了08春节结束后,突然发现三大本居然只看了120页,目标达成率只有5%,此时,无比绝望,有了第一次放弃司法考试的念头,坚持与放弃在内心世界中斗争得很厉害,渐渐地放弃占据了上风。 3月份初,百无聊赖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经同学推荐,知道了学法网论坛,于是疯狂地潜水于论坛之中,浏览了学法网上几乎所有与07司考有关的感想帖、经验帖、复习方法帖,被一个个司考过关者的精神一次次感动着,内心世界中,司考的斗志重新被唤起。3月底,再次做出决定——参加司考。并再次作了一个学习计划,不过这次的计划无比的简约,简约到甚至不需要写出来——8月前以三大本、历年真题、万国课件为基础完成第一轮复习,9月前结合法条完成第二轮复习,9月初至考前完成冲刺。 既然选择了,就义无所顾吧。3月底开始疯狂“蚕食”三大本; 4月上旬花了199元去电子城买了个昂达MP3(供后续听课使用);4月18日,在淘宝上花了100元预订了08万国全程课程;4月下旬,花了65元在淘宝上买了10副耳塞(供学习时塞耳朵里抗噪声);4月下旬,花了108元在图书城全价购买了一套张能宝主编的08版历年真题(8本);五一劳动节五天长假,全部献给了连绵不绝的三大本及精辟独到的张能宝,这时候的学习热情甭提有多高,每小时可以看10-12页的三大本,或6-7页的张能宝。 5.12 14:28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断了我如日中天的学习热情,虽远在千里之外,但从5.12起,下班后每天不由自主地盯着电视、对着电脑屏幕,关注着有关地震的每一条消息,也许是受到媒体的感染,内心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伤,毫无学习的心情,从5.12到5.31总共看了不到100页的三大本,学习进度严重滞后,此时第二次放弃司法考试的念头涌上心头。还来得及吗?能不能过?是两个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两个问题,内心世界斗争再一次激烈起来,不过此次的放弃念头持续得很短暂,大概只有一天的功夫,理智战胜了怯弱,前进打败了退缩,坚持司考不动摇再次成为主旋律! 6.1儿童节这一天开始,重燃斗志,全力以赴,因为我己经不是小孩子了!于是,周一到周五上完8小时班,再加班一到两小时,然后草草吃个快餐便回到宿舍,如果当天工作太累,就先睡半小时再学习,如果工作不太累就洗个澡再学习,如果不累的话那前面两个环节就都省了,直接学习。每天坚持11点睡,这样平均每天有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周六周天尽可能不加班,这样每天有8-9小时学习时间。 整个第一轮复习从3月底一直持续到8月30日上午10:00,比原订8月前完成第一轮复习的计划推迟了整整一个月,第一轮复习战果如下: 1、在三大本方面,除第一卷看到589页(余292页)外,第二卷(690页)、第三卷(676页)都顺利看完,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司考是一门放弃的艺术,在8月上旬,眼看三大本的第一卷余下292页,要看完需要29小时的时间,为了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我毅然将第一卷余下的292页放弃了,争取到了宝贵的29小时。 三大本方面花费时间为:(2227页-292页)÷10页/小时=193.5小时。 2、在08版张能宝历年真题方面(8本,1056页),《刑法》4月30日看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5月2日完成,《民法》5月22日完成,《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6月16日完成,《商法&经济法》8月2日完成,《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8月17日完成,《刑事诉讼法》8月20日完成,《法理学/宪法/法制史》8月30日 10:00完成。 历年真题方面花费时间:1056页÷5.5页/小时=192小时。 3、在录音方面,虽然预订了08万国全部课程,但由于时间有限,每个科目的录音仅选取一位老师,听一遍,详情如下:《刑法》——韩友谊(万国系统强化班);《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与职业道德》——马明亮(万国法条串讲班);《民法》——张翔+马特(万国系统强化班);《民事诉讼法》——郭翔(万国系统强化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季宏(万国系统强化班);《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王斌(万国系统强化班);《商法》、《经济法》——#p#分页标题#e# 张海峡(万国系统强化班);《法理学》、《宪法》、《法制史》——杨帆(男)(新东方系统强化班)。法理学、宪法、法制史之所以没选择万国系统强化班的郭晓飞,原因有二:一是杨帆(男)的名气实在是太大,而郭晓飞博士才刚出道两年,没啥名气;二是杨帆(男)的讲义内容比郭晓飞详细得太多。 在听上述录音的过程中,我将录音配套的讲义全部打印出来,边听MP3录音边看讲义(人对信息的获取最有效的方式首先是通过眼晴,其次是耳朵),并在讲义上做笔记。当听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倒回去再听一遍,当来不及记笔记的时候就暂停,因为我深深地明白,我不可能有听第二遍录音的时间,因此必须确保第一遍就全部听懂。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带笔记的讲义将成为后续冲刺阶段最为重要的复习资料。此外,为了提高效率,一定要选个能调整播放速度的MP3,这样便可以将原本60分钟的录音在55分钟甚至50分钟听完。 个人认为,上述这种听录音的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好的,建议大家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采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采用。 录音方面共花费时间:150小时(录音总时长)×1.2 =180小时(注:1.2为调整系数,因为倒回去听录音和暂停会增加听录音的总时间) 综上,第一轮复习,总共花了193.5+192+180=565.5小时,将87%的三大本看了一遍,将历年真题看了一遍,将各科名师录音听了一遍。 第一轮复习总体上是懒散的,充实的,也是快乐的,虽然其间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这轮复习,使我沉浸并痴迷于法的体系世界中,甚至有时不能自拨。有人认为,司考是一场记忆的战斗,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对司考而言,对法的理解和自我法学体系思维的构建是第一位的,记忆仅是第二位。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并没有刻意地花时间去记忆任何一个概念、任何一条法条,没有去编任何一个记忆的口诀,但却要求自己必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因为记忆是有记忆遗忘曲线的,而理解却没有明显的消退曲线。 8月30日10:00过后,由于时间紧迫,只好直接跳过第二轮的复习,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三座大山”——强度大、压力大、记忆量大。 为了更好地做好冲刺,8月29日晚在母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带着所有的复习资料和两套换洗衣服,从公司宿舍搬进了30公里外母校旁租住的小屋,以便每天下班后能回到母校熟悉的自习室自习,因为公司宿舍的学习环境实在不是一般的差,尽管耳朵里塞了淘宝上能买到的效果最好的3M牌抗37分贝噪声耳塞,噪声仍日日夜夜不绝于耳,始终无法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毕竟宿舍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学习的。 从9月1日起,开始不加班了,9月1日到11日的周一到周五,6:20起床,然后坐公司大巴赶到30公里外的公司上班,17:00下班后坐一小时的车回来,18:40准时出现在母校自习室,22:15准时被自习室关门阿姨赶出教室,回来念45分钟书,23:30睡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9月1日至11日这段时间里,我采用理解+记忆重要知识点的方式看完一遍4本张能宝历年真题(一共8本),其余4本没来得及看。此时离20日考试只剩下8天,眼看复习得如此不充分,心理压力很大,于是上火了,口肠溃疡了,开始失眠了。 感谢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次把中秋列为法定假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9月12日—9月15日放中秋(比法定的多一天),我也就顺水推舟,把9月16日—9月19日这四天的假给请了,这样就争取到了9月12日—9月19日共8天的宝贵时间,可以发起司考的最后总攻了。 在最后的8天里,前7天将第一轮复习中的带笔记的讲义(650页)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一遍,这段时间里侧重了对刑诉、民诉、行政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经济法、宪法、法理学、法制史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记忆,但由于7天时间还是太短,记得并不牢。 命运经常会在你最艰难的时候和你开个玩笑。9月14中秋节那天下午,不幸感冒了,司考成了压坏我免疫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平时那个身体推好的我不见了,感冒病毒肆虐了,发烧了,头晕了,念不下书了,压力越来越大了,口肠溃疡更厉害了,于是看医生,吃药,挂水,浪费了三个小时的时间,还好挂水的时候我还不忘看书,哈哈。。。 感冒并不因为我对司考的执着而离我远去,相反却紧紧团结在我的周身。接下来几天里,又去挂了两次水,拿了两次药,搞得和医生都混得很熟,但是在身体极度疲惫、精神高度紧张亢奋的情况下,身体免疫系统虽有药物的帮助,但却仍没能战胜感冒,冲刺的最后几天里一直找不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考前的最后一天,我没有像大多数战友一样去熟悉考场,去放松,而是给自己下了三项任务:第一项是将07年司考真题打印出来,按卷一到卷四的顺序熟悉四张卷子的题型、熟悉各学科在每卷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来搞笑,因为我复习时用的是张能宝主编的历年真题,而这套真题是按学科进行分类解析的,而不是按年度顺序分类解析,因此到考前一天,我居然没有见过完整的历年真题试卷长啥样。第二项任务是将邹建章的论述题讲义打印出来,详加阅读三遍,以便心里对主观题有个底。第三项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将20日卷一、卷二考试的相关内容串一串,在脑子里头理清理清相关知识框架,这项任务,在当天晚上0点15分时才基本完成,其实也就是将卷一、卷二涉及的讲义再飞快地翻一遍,图个心理安慰。此时从8月30日上午10:00进入冲刺阶段以来,己经累计学习了145小时。 20日,考试的第一天,5:30就莫名其妙睡了,在床上滚来滚去,就是睡不着,到了6:00,无奈地爬起来,拿出商经和三国讲义飞速地翻起来。 卷一考得不太顺,考到一半的时候就体温上升了,越考头越晕,好不容易才坚持考完,交完卷,打的飞奔回诊所,找医生,打最有效的退烧针,然后再打的回考场准备下午卷二考试。卷二、卷三考得还算顺利。 21日,考试第二天,清晨5:00就又莫名其妙地醒来了,老办法,拿出讲义翻翻翻,寻求心理安慰。卷四是四卷里头考得最紧张的,之前从没做过模拟题,而前三卷都是选择题,没做过模拟题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卷四就不一样了,都是主观题,很讲究答题技巧。上午考完卷三后,在考场所在学校的食堂迅速吃了个午饭,就赖在人家餐桌上拼命地背邹建章的论述题考点,邹建章还是满牛X的,预测资料中居然提到了“三个至上”和罪刑法定,可惜啊,老邹的主观题讲义我是在卷四考前一个半小时才开始背的,时间紧迫,因此“三个至上”被我放弃了,而韩友谊在讲刑法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罪刑法定和期待可能性,这与老邹的预测相吻合,于是就把罪刑法定内容认认真真全记下了。但是最终卷四考得不好,原因是毫无做题经验,拿到考卷,一看,才七大题,三个半小时,一题半小时,感觉时间很充裕,于是在做第一题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时候还打了草稿,然后抄正进去,现在想来,这个做法是多么的白痴啊。当第三题做完的时候,考试时间己经过去110分钟了,离交卷还有100分钟,这时候开始慌了,答题开始随便起来了,写字越来越草越来越歪了,涂改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做到最后一题论述题,一看表,还有25分钟,于是用了5分钟看了三遍题目,然后奋笔疾书了15分钟,发现字数够规定要求了,停笔,用最后5分钟把卷子浏览了一遍,钟声响起,交卷了,考完了,整个人软了,当时那种复杂的心情,也许只有考过的人才能体会。#p#分页标题#e# 21日考完当晚,收拾东西,连夜搬回公司宿舍,回归到了正常人的生活。22日不失眠了,23日感冒好了,但22日到26日整整6天的时间,脑袋仍十分虚弱,一用脑思考就冒虚汗,头发晕,这也许就是考前体力、脑力严重透支的后遗症吧。 接下来,用一个游山玩水的国庆犒劳了身心疲惫的自己。11月20日下午14:45分,朋友通过固话,帮我查到成绩:92+111+109+102=414分,刚开始有点不敢相信(我的估分371分),后来在15:15的时候自己通过网络查到了同样的成绩,于是,相信了,压抑在心中的那团喜悦如火山喷发,通过我的QQ、短信传递给一个个长期关心我、支持我的人们。。。。。。 天道酬勤,710.5小时的付出,化成了414份沉甸甸的收获,一个在职考生,用汗水和努力,毅力和信念,给自己的08司法考试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最后,以我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The Power Of Dream! (2008年12月10日(三) 凌晨01:42) 注意事项:任何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于 学法网 www.xuefa.com 违者必究! 文章作者:学法网xuefa.com会员“陌路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