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律师的文字功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口才,这是众所周知的。不说要成为一个优秀律师需要口若悬河,将各种问题运用法律思维分析的头头是道。就连最基本的做人和生活也需要说话和正确的表达。然而我的说话能力退化的太严重,别说以一个律师的标准来衡量,就和一个普通人比起来也严重不合格,只是之前没有这么强烈的意识到罢了。 律所里有个大讲堂,每周六例会都会有执业多年的老律师进行经验分享,谈一谈他们的执业经历和成长过程,这即可以为年轻人进步提供思路,也可以避免他们走一些弯路。随后是业务骨干进行业务知识带学或实务案例分析,每个人都讲的激情澎湃,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这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感觉非常新奇,听得很陶醉。尽管刚开始我连有的案情都还没弄明白,大家就开始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得我云里雾里,但丝毫不影响我沉醉其中,这展现了一个律所的大家风范,体现了一种格局。 我来律所里的第一天就赶上了这个每周一次的盛会。在经历了前面两轮的精彩表演后,主任提了一下我的加入并让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有很多年没有当众讲话了, 尤其是当着领导和这么多前辈的面,感觉压力山大。之前没有过当众演讲的经历,如果真要追溯到上次当众讲话,那应该还是上学时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距今已有近20年了。没有准备,站起来一脸懵逼,硬生生的挤出来几句:大家好,我叫…,82年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不知道大家听清楚了没有,就草草收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当众发言的经历。 律所里的人很多,刚开始我感觉和同事打招呼都很有挑战,对于我这样社交经验多年为零的人来说,别说记人名,连同事的姓都能记混,经常闹些张冠李戴的笑话,好在大家都很随和,理解万岁了。随后几天,自己也是窘态百出,感觉表达相当有问题。有时想说的是一个字,但说出口变成了另一个字,感觉脑子所想和嘴的表达中间断了链接,这种低级错误,对我来说肯定不能用单纯形容了,也不知到了这个年纪自己的一根筋脑子是否能通过历练增加点回路。 经过了一个月的实习,同事们都很熟悉了,大家都对我很好,经常带我出庭和参加各种场合,让我尽快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和大家的交流和沟通轻松顺畅了许多,没有了开始时的那么拘谨,业务上也感觉稍微入了些门,不像刚开始的无头苍蝇一样。 回想这么多年,自己的说话问题也与成长经历相关。之前的工作基本上不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就是对着电脑发些邮件,整理些文件资料,偶尔打个电话飙几句自己都听起来很蹩脚但对方能明白什么意思的英文,单调而枯燥。单位人很少,领导不怎么来,平时基本就我和一个同事两人在办公室。因为性格都有些沉闷,工作之间也没大有什么交集,各干各的,两人之间很少说话。如果要计算的话不是一天说几句,而是一个星期能说上几句话,甚至是一个星期说不了一句话。我们两个80后就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了十五年。从早上来就各自直奔自己的座位,如果真是目光不小心碰到了一起,顶多就是点下头或者稍微咧下嘴算是打招呼了,随后就是默默的一天、一月、一年…对别人来说这样的状态可能不可理解,但我想说的是这就是生活,有时不是你想不想坚持的问题而是生活所迫,如果不是形势所逼,我或许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日子。也曾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氛围,甚至有时会有极端的想法,但过去的都已成为经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或许之前说的话太少,所以用字说的有点多。既然选择了这行,那么就必须从头学起。希望自己能够多历练,有所改变,这才是我最想说出的话。但愿之前所有的磨难都是为今后升华所做的铺垫! |
最新评论
嗯,比较大的所基本都有类似的活动,只是形式上稍微不同。
人都是通过讲话沟通交流的
ok
话不多 但关键时候能说出来就行了
多讲多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