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首先,用这篇文章向学法网表示诚挚的感谢。我曾经说过,我是个不善于应用网络资源的人。所以,我并没有从学法网下载多少资料。但是,在这里,我结识了司考路上最诚挚的朋友们。可以下载资料的网站一定很多,但是与学习的资料相比,学法网所洋溢的那种真情给了我更多的鼓励。没有学法网上朋友们始终如一的加油和激励,我想,我根本就坚持不到最后一刻。其次,这篇文章的字数控制在1500左右,目前正是备考开始的时候,文章精炼简短才不至于影响大家的时间。而关于各科的具体的学习心得和一些我自己的详细技巧,我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发上来。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司法考试心得
2007年司法考试随着考试成绩的公布,终于落下了帷幕。面对自己的分数,有欣喜,但没有意外。静下心来,细细的回味过去数月备考中的点点滴滴,无论快乐还是艰辛,都已成为往事。但是,难忘的往事会变成深刻的记忆,深刻的记忆,会成为永恒的瞬间! 在2007年的司法考试中,我的总分是416分,其中卷一101,卷二102,卷三109,卷四104。以下是我数月备考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希望对仍在司考路上继续前行的朋友有参考作用。 一,明确地目标 2007年3月,当我决定参加司法考试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心目中想要达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因此,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400分而不是360分。正因为对自己有高标准,才能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不敢倦怠。心理暗示的作用有时候是巨大的,司法考试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相信自己并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成功并不遥远。 二,教材的选择 毋庸置疑,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始复习之前,我在司法部推荐的指定教材(俗称三大本)和在司法考试丛书中获得较多好评的万国系列丛书中难以抉择。前者是司法部指定教材,其内容紧贴大纲,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后者是司考一线老师多年总结司考规律的著作,文笔幽默,趣味性强,但却唯恐内容会有遗漏。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看指定教材总是发困,而且其中平铺直叙的记叙方式不能激发我的学习热情,而万国丛书虽然内容稍嫌粗略,但是比较适合我,尤其是李建伟老师编著的民法,总让我乐在其中。随着复习的深入,我又先后选择了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练习题(俗称白皮书)和万国编著的历年真题。另外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教材和辅导书一旦选定,绝不能任意变更;二是辅导书不在多而在精,选定后就不要再被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参考书诱惑,认真使用是关键。 三,周密的计划 我是从2007年的3月底开始备考。一开始我便做了两个计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通过长期计划我将不足六个月的复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5月)为基础学习,以课本为主看第一遍书;第二阶段(6月——7月)为重点提高,看第二遍书并做习题;第三阶段(8月——9月)为融会贯通,以做真题为主。而短期计划则是根据这三个阶段把学习内容明确到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求快求多。作为在职备考的朋友,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计划不能过于紧张,如果短期计划在三天之内都不能按期执行,则要分析原因,迅速调整。 四,学习的技巧 学习是耐心和毅力的博弈,更是方法和技巧的比拼。一味的埋头苦学,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我的复习技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启发。 第一,教材每看一章后及时做题巩固学习效果。 第二,根据个人情况以及各个科目在司法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有所侧重。我毕业十年没有接触过刑法,但是,刑法的分值比例却是相当的高。因此,我在时间的分配上略偏重于刑法。因为陌生,所以在刑法的学习上动了很多脑筋,包括研究法条,并做详细的注解,将单纯的法条规定和刑法理论联系起来,研究法律类报刊上每天刊登的大小刑法案例等等。 第三,正确理解“放弃”的含义。司法考试是放弃的学问。但是,放弃不是完全不看。第一卷中的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等内容琐碎而且分值较低,也没有什么理论性,为之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合算。因此,我在复习中将其列入“放弃”的范围,第一轮的复习中就没有进行安排。但是,这些内容却可以通过短期记忆来提高。因此,我在最后一轮复习里通过历年真题了解到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重点,并作针对性地突破,在考试时比较顺利的拿到了分数。 第四,坚决不打疲劳战,保障充足的睡眠。 最后我想说,司法考试其实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但是,无论我们参加考试的目的如何,一定要投入全部地爱和热情。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爱学习,并且会学习,这个过程才不会感觉到苦涩,而收获的,也不仅仅限于一个结果。
文章出处 http://bbs.xuefa.com/dispbbs.asp?boardid=91&id=28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