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动态 2008-03-18 收藏 : 0 查看 : 1628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改革院长” 在首都司法界,肖扬常被人称为“改革院长”。 细数起来,肖扬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10年内,的确有很多看似寻常实则意味深长的改革举措。从法槌、法袍到专家咨询制度再到人事任免制度,肖扬主导的改革波及法院工作的几乎所有领域。 2001年12月24日,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宣布从2002年6月1日起,各级法院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使用和敲击法槌。 就在此后不久,最高法院又修改了法官穿着法袍的制度,规定所有法官在出庭时都应穿法袍。 此后,人们过去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境外和国外法官的特殊装备,被引进到了中国的各级法院。但在当时,不少人还对这两项新生事务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有人甚至将其斥为形式主义。 “别小看了这两样东西。”时隔6年之后,河南省唐河县法官张源深有感触地说,法袍和法槌给法官带来了巨大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它提醒法官“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也提醒民众法律的尊严。 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法官老唐至今还记得1998年那特别的一幕。那一次,一中院根据最高院关于公开审判的制度要求,决定向社会敞开大门,凡年满18岁的公民可凭有效证件旁听公开审判。此后,这里又以电视直播方式向全国公开庭审过程。老唐说,“可以说,中国的司法公开,就是从这样的细节开始的。” 就在这次工作报告前的一个月,著名民法学家王利明教授、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等多位专家,以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身份,受肖扬邀请,来到最高法院座谈工作报告稿,专家们已经记不起是多少次参加肖扬组织的咨询会了,大家只记得,早在肖扬上任院长之初的1999年,最高法院就颁布了《特邀咨询员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由著名法学家和知名人士担任特邀咨询员,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进行咨询、提出建议。 最高法院的法官现在还记得,当时,全国法院系统人才匮乏,常常在碰到疑难案件时不知所措。肖扬决定邀请专家作为智囊团,此举为最高法院的审判工作和司法解释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法律理论功底的高标准要求,也是科班出身的肖扬最看重的司法素质。1957年至1962年,肖扬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在这家后来成为中国顶尖法学院的殿堂里,肖扬接受了全面的法治理念教育,并一直深深影响到他一生的工作,乃至中国的法治进步。 性情中人 司法考试,被认为是中国近年来司法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自从2002年这一制度实行后,司法考试因为难度大,包括在法院工作多年的人在内,绝大多数人无法通过,因而无法取得法官资格,这造成了很多基层法院法官青黄不接。于是,有人在抱怨之余,开始主张对法院系统内部人员放宽考试标准,或者实行单独辅导,言下之意就是实行部门保护主义。 此意见反映至肖扬那里后,肖扬毫不犹豫地予以了拒绝。他认为,司法考试之所以要求严格,就是要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门槛,让司法队伍素质尽快提高。 对于肖扬这种不为“本部门”利益考虑的决断,法院内部一度有人表示出不满,但更多的人则赞成肖扬的意见。一位法官在他的博客中说:“法官不是一个职业部门,我们的荣誉与人民的利益休戚相关,严格法官职业标准,就是对人民的负责。” 但是,肖扬并非不关心法官的正当利益。2004年,他应邀前往美国访问,并在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法学院发表演讲。在那里,肖扬主张大幅度提高法官的收入,还称上级法院的法官应该主要从下级法院的优秀法官和专家学者中选拔。对于这些话的理解,人们认为,这其实也不是肖扬在为法官谋私利,因为任何法治国家,都强调法官的生活尊严和体面,这是树立法官权威的必要条件。 遗憾的是,肖扬提出的这两条,至今还未能完全实现。 接近肖扬的人知道,作为握有生杀予夺等几乎一切终极裁决权的最高法院院长,表面威严的肖扬实则是个性情中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看守所里关押着一些未被确定判决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这些人或者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宣判,或者是其他原因没有宣判。最长的甚至在看守所关了10年还没判决。这一现象严重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2003年,在肖扬的力主下,法院系统开始清理超期羁押,以维护被关押者的合法权利。当时,最高法院开了一个专题会议,肖扬亲自出席讲话。会后,《中国青年报》以《有罪判刑,无罪放人》为题做了报道。当时,最高院有人看到这一报道后,认为标题风格与中规中矩的传统会议标题不符合,打算提出不同意见。但肖扬看到这篇报道后,连连称赞,他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法官和老百姓都明白了。” 肖扬上任的头几年,不时有法官抱怨说,媒体的报道太杂太乱,影响司法形象和公正。肖扬知道这个情况后,特意指出,司法就是要透明才有公正,因此欢迎媒体监督。 就是这么一个性情中人的首席大法官,在离任之前不忘和他的同事们表示一下。在春节前最高法院的庭长和中层以上干部聚餐时,70岁的肖扬端着酒杯,挨桌依次敬酒,场面很让人感动。对于这位领导了自己10年的老院长,大家更多的议论是“肖院长10年真不容易”。 看着他头顶上日渐稀疏的头发,同事们真切地意识到,他的确要离开了。而他给位于北京市东交民巷27号院最高法院机关留下的,则是一尊他的半身铜像,按照国际惯例,最高法院正厅内将排出历任院长的铜像 大家知道,这则铜像,不是为了个人崇拜,而是为了弘扬一种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尊严。要知道,13亿中国人的利益,都系于这个并不算大的厅子。 望着这些铜像,人们期待着又一个公正严明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延伸阅读= 曹义孙:建议取消非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 http://bbs.xuefa.com/dispbbs.asp?boardID=91&ID=28632 两会委员:实行司法考试一年两考或实行司法考试累进达标制 http://www.xuefa.com/sfks/news/031014J2008.html 王振华: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并采取司考积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