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动态 2008-09-26 收藏 : 0 查看 : 395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山西日报
如同研究生考试培育了考研培训班,出国留学拱热了托福“GRE”培训班,司法考试也实实在在地催生了一条产业链,产业链的核心一环就是“司法考试培训班”。北京某著名大学司法考试一次性过关实验班,时间3个月,学费11800,共计360个课时,食宿费用自理,一个课时大概折合32元钱,比起少儿钢琴班每个课时50元—200元不等的学费或者是其他兴趣班的学费似乎不贵,但是司法考试培训上课全部是大课,这意味着每名学生都有可能拥有100名甚至200名以上的同学;北京某著名司法考试培训品牌,旗下有20多个分校,遍布全国,其推出的一次性过关协议班学费16800元。另外,很多培训班都提供一条龙服务,双人间50元/人/天,有空调、电视以及独立的卫生间,最次是五人间,23元/人/天。所以只要是参加这样系统教学的面授司考培训班,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加上交通费,当然要以“万”字作为量词后缀了。太原的李家栋大学毕业之后两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参加了北京一家学校举办的培训班,签了合同,如果考试通过交6000元钱过关费,如果没有通过,只交900元听课费。很幸运,最后他通过考试,加上一个月的食宿费用,他总共投资了1万多元。 “双赢”还是资源浪费? 坊间传闻给“司法考试”当“枪手”,如果顺利过关,可获万元以上报酬!有人笑称,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以此为业,可衣食无忧了。面对森严的考场和严肃的考场纪律,这样的笑话发生的可能性当然不大,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司法考试的难度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所以,面对头衔众多、“声名显赫”的授课老师,面对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面对考试通过之后从事律师职业可能的“钱途”,即使面授培训班价格昂贵,参加的人也不在少数。似乎这也是一种“双赢”,培训班大攒其钱,考生更接近最终目标。然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法学教学和社会办培训班产生的 “双轨教学”对于培育法律工作者是一种资源浪费。 现在有资格报名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员一般具有本科学历或者大专学历,大部分考生在参加司法考试之前都接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但是现行的法学教育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实践相脱节,考生很难在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出实用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技巧,所以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聘请知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根据考试需要对考生进行短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的强化培训,以期短时间打造出批量的律师或者检察官和法官,不然培训班又怎么会信心满满地和考生签订过关合同,不过关不收费?这对于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很多本可以在法学教育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校外校”来补充,浪费了大量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考生的金钱和时间。司法考试本质上是一种选拔精英的考试,其目的就是为国家挑选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有利于提高中国法律职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这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本意也在于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更紧密衔接。所以,系统的学院式法学教育应该在培育法律工作者方面做得更多,应该充分重视大学法学教育资源,建立能够将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人员培训相结合的健全的培育选拔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