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www.xuefa.com
作者按:今天和各位分享的是选择题干扰方式之“瞒天过海”。 有的选项的描述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因为加入或调整了部分专用概念和词语导致整个选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如考生审题不细就很容易落入陷阱。 例一:2007卷一第52题 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 B.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 C.法律和道德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D.法律和道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 实战分析:B项认为法律具有强制性是对的,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也是对的,但认为道德具有强制性就是错误的。此项将法律和道德“捆绑”在一起放在同一个选项的同一句话中而不是分开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例二:2008卷一第17题 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实战分析:A项,“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对的,但依法服兵役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将“依法服兵役”混入其中,让考生浑然不觉,此为陷阱1);B项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C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不是在“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加了个“未”字,含义大变,此为陷阱2)。 “瞒天过海”这种干扰项设置技术在司考命题中最常见,翻开历年真题,此类题目俯拾皆是。它们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和法律关系模型作文章,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常见的模式有①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②前半句错误,后半句正确;③前面或者后面的半句是正确,但加上附加条件后全句错误;④整个选项看起来都是正确的,但夹杂了其中两个概念或虚词使得整句错误。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考场上做题时对于有两个或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项,必须要考虑各自陈述的正确性。同时也要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要一字一句地读,不可走马观花。(完) 进入本文论坛地址讨论 更多:司法考试经验,让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弯路! 注意:任何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于 学法网http://www.xuefa.com 违者必究! 作者:学法网 http://www.xuefa.com 会员平民法律公社 访问:平民法律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