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路上 2011-01-25 收藏 : 0 查看 : 5342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故事主角 姓名:王爱民 年龄:39岁 职业:在珠海执业的澳门知名律师 16年前,她只是一个从山东一小郊县走出来的学历很低的打工妹,拿着微薄的薪水;她遇见了他,一个在珠海工厂拿着高薪的澳门高管,从此过上了体面的少奶生活并成为了澳门人;她的不安分让她不断地前进:律师资格、中大学位、澳门法律、葡文、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CEPA实施了,她成了第一个到内地执业的澳门律师。而如今,她又在为成为第一个拥有内地、澳门双重律师证的目标而努力着…… 今年,她39岁。 她的家庭她只是一个打工妹,而他是拿着让她惊羡的高薪的澳门人 12月13日。星期天。王爱民一周来唯一的休息日。 本来大女儿芯怡的生日是11日,但因为王爱民太忙碌,只好把庆祝会改到了13日下午。一家四口还有王爱民公司里的三名员工一起,在拱北的大风车寿司店大吃了一顿。 一大盘三文鱼片摆在王爱民面前,这是她的最爱:“我已经被澳门、被南方同化了。吃自助餐我最不亏,因为我就爱吃这些贵的、生的。”两个女儿,一左一右围在身边。一个15岁,一个13岁,个子都快赶上妈妈了,粤语讲得也比妈妈流畅许多。这两个伶牙俐齿的姑娘,一唱一和,用“罗嗦的女人”、“很凶的女人”来形容母亲,披露小时候妈妈“打的最多、最凶”,并说妈妈年届四十还要去澳大读书是“吃饱了撑的”、“不知道满足”。她们毫不留情的取笑,让王爱民有点难以招架、面露愠色,真真假假地呵斥着女儿们,但大女儿随后一句“开玩笑啦,其实我们最支持你”又让她转嗔为喜。 三个女人一台戏,似鸟儿叽叽喳喳,温馨的空气在小小的日式包房里弥漫开来。 林强盛远远地坐在桌子一角,开一瓶啤酒,自斟自饮,静静地看着妻女们笑闹。这个时候,他总是旁观者。年过半百的他,头发已稀疏,与精心装扮的妻子相比,似乎显露出一丝年龄的沟壑。 小女儿点的纳豆端上来了。吃一口,吐出来:“好难食”,推给妈妈姐姐,都笑说不吃,转来转去转到爸爸面前;王爱民吃剩的几片鱼片,也被夹给林强盛。 “学知识不分年龄。学到知识总是好的。”林强盛表态支持妻子的求学;王爱民看了她一眼,声称要出去转一圈“当着我的面,他不敢说真话。” “她太好强,所以她总是很累。”背着妻子,林强盛说,“我总是劝她,得失不要太计较,这样,会快乐很多。” 16年前的初遇,他是澳门一家制衣企业驻珠海工厂的厂长,拿着让她惊羡的高薪;而她是来自内地济南郊区的小小打工妹,因为学历低而在低廉的岗位上劳作辗转,拿着三四百元的薪水,还要对着客人展露笑颜;因为性格倔强被人打过,也曾流落街头过夜,还因与保安吵架被送派出所又被遣出珠海。 好强的她,在一家英语培训中心做起文员,边赚边学。这是份体面的工作,虽然是同样微薄的薪水,却有不一样的笑;因为机缘,王爱民认识了他,培训中心一位学员的同事。 虽然他比她大10多岁,其貌不扬,但地位低微的她,面对这样一个能够给她婚姻给她依靠的男人,投入这个避风港似乎是顺理成章;1993年,两人牵手,两年后走入婚姻,两个孩子随之呱呱落地。 “那时我是身心俱疲、饥不择食。”如今谈起这段婚姻,王爱民半是调侃半是慨叹。 那时候,嫁给澳门人,是身边所有在现实挣扎中的打工妹的梦想。王爱民实现了。而且难得的是丈夫一家虽为道地的澳门人,却对她相敬如宾,从未对她有过歧视和误解。丈夫的薪水足以让她在珠海过上上等人的生活,她也在最初的几年相夫教女,在家过着舒适的少奶生活。 她的改变 她拿到律师资格,拿到学士学位,移居澳门后,丈夫失业了 他是个传统的澳门男人。爱家,爱孩子;然而,她却不似传统澳门女人那么温顺。学历不足一直是她的心头硬伤,并耿耿于怀想要改变。1996年底,她拿到大专毕业证;1997年参加全国统一律师资格考试,在300多名考生中以第九名的成绩考取了律师资格;并在2000年底,顺利拿到法律系的自考本科毕业证,并考到中山大学学士学位。 与此同时,一个大的变故发生了。丈夫失业了。 他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以前的工厂里,他是“开国元老”,所以高薪,而似乎并非因为能力;而且制造业在澳门是已经被淘汰的行业,失去这份工,再找一个哪怕是以前一半薪水的工作,都非易事。 她不得不出来工作。当时她已经移居澳门,因为没有了内地户籍,依据法律,已经不能在内地从事律师职业;2001年,她到司法部在澳门窗口公司工作,而澳门又是另外的葡萄牙法律系统和语言,她在这个中资公司只能上手做内地的法律顾问,对澳门的法律知识却始终像隔靴搔痒。一咬牙,还是要搞掂葡人的法律体系,怎料近十年都未掂。 次年,她业余到澳门大学读了一年的法律导论班,周六下午上课,星期一至星期五则是晚上6:30-10:30,上完课从澳门湾仔赶回大陆,等巴士---过关---再等巴士,赶回家已是深夜十二点,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必须起床,因为还要赶回澳门上班;54个星期,没有暑假,没有寒假,每周六次课,每次课四个小时。那一年,好可怕。7年后,王爱民在博客里慨叹。 终于学完了澳门的法律。又知道在澳门从事法律工作,不懂葡萄牙语亦是寸步难行,无奈,又在东方葡萄牙学会学葡文,每周两晚,学了两年;04年开始,又读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CEPA以后命运转了一圈,她又来珠海,这次是“CEPA第一人” 2004年,王爱民跳槽到一家澳门律师事务所,拿着从前四分之一的薪水做文员,想在实践中学澳门法律。这时她听到一个新名词“CEPA”,开始经历回归的特殊意义。“CEPA就是让港澳企业及居民比外国人抢滩登陆,让自己人早一步进来。”律师就是最早放开的行业之一,取得内地律师资格的澳门居民能到内地实习并执业。 命运转了一个圈。她又来珠海,这次是“CEPA第一人”,在着名的德赛律师事务所实习,2005年底顺利拿牌执业。由于通晓内地与澳门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环境和法律体系,业务集中于两地法律业务的协调方面。又因了赌权开放,事业灿烂放光。“不能说多有成就,只能说我是政策的受益者。”王爱民这么形容自己的事业。#p#分页标题#e# 很多内地的公司来澳门寻找商机。由于她在内地成长,与内地的客户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沟通没有障碍,他们更倾向于由她为其在澳门的投资保驾护航。王为内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澳门投资顾问服务。 王爱民在不停往前走,家里的经济又开始生气勃勃,还雇佣了三个年轻人。似乎有力量在身后推动着她,而且越走越疾速。丈夫却似乎仍然停留在原地。随着身份、经济收入的日益悬殊,丈夫似乎也越来越难以跟上她的步伐,亦不可能给予她的事业一些必要的参考。或许缝隙在悄悄出现,或许缝隙本就存在,只是越来越大。谈起多在家赋闲为上学的女儿做饭的丈夫,似乎也有许多抱怨。但谈起乖巧的女儿,谈起老公对自己对家庭的诸多包容,她又不禁莞尔。 她的坚持她还想拿到澳门律师证,为此必须到澳大“回炉”学习四年 攻还是守,是个难题。 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知道仅仅靠做知识产权、商标代理亦会有不错的发展,但人的贪念似乎无穷尽。 事业不断扩大的同时,仍然有个未了的梦。 她一心想成为第一个拥有澳门、内地两地律师证的人。有了两地的律师证,她的业务将会获得更大的拓展。何况,在她心里,没有实践,自己对澳门法律的理解总是很肤浅,就像浮在水面的皮球,无法潜入水底欣赏海底的美丽。 而澳门律师证,至今遥遥无期。 2002年,澳门律师公会拒绝接受王的报考,理由是因为王不是澳门本地的法学士,要读了澳门大学的法律导论才可以报考;但读完了法律导论,他们又回复说,虽然王是中山大学的法学士又读了导论,但却是自考学历,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考,要研究后才能决定。未料这一“研究”,一下子研究了五年仍然没有结果。 在8年的工作经历和学习中,王爱民已经对澳门的法律体系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很自信在竞逐中获胜,然而,对方却始终不给予她站在起跑线的资格,让她踌躇满志却无从施展。 按照游戏规则,需要去澳门大学再读四年的法律本科,去拿个澳门本地的本科文凭,绕过律师公会设下的门槛,获得报考澳门律师牌的资格,似乎才可以做澳门律师。王爱民在博客里,告诉自己,必须接受这种现实,不管她的内心有多么的不愿意。 澳大的通知书,去年就已经收到。她迟疑了一年,最终选择了“拼”。2008年,38岁的王爱民经过考试,接到了澳大法学院夜间班的通知书。她可以和一众20岁左右的澳门年轻人一起,坐在教室进行学习了。四年,四年似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每天4小时去听那些自己十年前已耳熟能详的法理。但学校有学校的制度,不可能允许她不去上课只考试,出勤率若不够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我只是想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一下澳门法律而已,但这个机会要用四年的时间去换取,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王爱民无数次问自己。 这一犹豫,就是一年。今年9月,她终于做出选择,重回校园。 2月12日中午,是个周末。 坐在澳门大学图书馆餐厅的窗前,吃一份沙拉,发发呆,看看明亮的窗外,可以享用难得的片刻闲情,这是澳大法学院夜间班一年级学生王爱民最爱的一处风景。 整整一天的课。走进教室,周围都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面孔。几个女同学笑意盈盈过来打招呼,用“女强人”的称呼来戏谑着她,热情地帮她设置笔记本的无线上网设备,也有同学拿了题目前来讨教。 三个月每周六天,每周32课时的相处,来自各个行业的同学们(夜间班有高中毕业生直升进来的,也有白天从事不同工作的在职学生)都已经混熟了。 周一至周五,晚上6点至11点;周六,早上9点至下午6点。每周32课时。每天早上,她从珠海的家里8点钟出门上班,下午5点多下班后就匆匆忙忙开车赶往澳门。晚上下课后已近午夜,她再匆忙赶回珠海的家。 路上已没有什么车,行人本来就少见的,一路并不经过居民区。风驰电掣地从友谊大桥回来,澳门的夜景,华灯溢彩,绚丽非常。直到东方明珠,才有了唯一的一组交通灯。 拖着疲惫的身躯,驶进无边的黑暗,知道前路在何方,但不知道何时会有驿站,她有丝惆怅。 这是一场马拉松。能否坚持下去,到现在,王爱民还没有答案。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坚持四年。而且奔波的同时,心中仍有忐忑:四年后,学历问题解决了,是不是还有别的拒绝理由会出现? 仍然有幻想。幻想某天峰回路转,有人通知她:你可以参加竞赛了。只是,也有几分茫然,不知道这一天,是何时。 延伸阅读 2004年CEPA实施 2003年以来,通过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及6个补充协议,澳门与内地经贸往来不断加强,澳门经济发展实现了新飞跃。 何谓CEPA?所谓CEPA,就是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的全称是CloserEconom icPartnershipA rrangem ent,简称为CEPA。就CEPA的具体内容来讲,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三个方面。 2003年10月17日,内地与澳门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后6年又分别签署了6个补充协议,一年一个跨越,使两地经济融合不断加深。在货物贸易方面,内地对原产于澳门的产品全面实施零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对澳门在41个领域共采取237项优惠措施。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 在货物贸易方面,据海关统计,2009年1-10月,CEPA项下内地进口澳门零关税货物301.53万美元,关税优惠232.53万元人民币。内地累计进口澳门CEPA项下受惠货物值1035.22万美元,关税优惠额765.81万元人民币。目前,内地是澳门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2008年两地货物贸易总额达29.1亿美元,是1999年的3.14倍。 在服务业方面,截至2009年10月底,澳门经济局核发367张“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主要涉及货代、运输、仓储、物流、电信、广告、零售、法律、会议服务和展览服务。 在金融领域方面,经央行允许,自2004年2月25日起,澳门银行开始全面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业务。目前,在澳门22家符合开办人民币业务资格的银行中,共有17家银行与清算行签订了清算协议,其中14家已开办人民币业务。截至2009年10月底,澳门人民币存款总额达17.7亿元。#p#分页标题#e# 2008年底,为帮助澳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再次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在CEPA项下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澳门的开放;加强内地与澳门金融合作;加强基础设施衔接;推进澳门与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及时调高出口退税、简化相关审批手续、放宽加工贸易政策、便利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稳定出口等措施,缓解澳资在内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全力保障对澳门商品及粮食安全稳定供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