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经验 2011-01-25 收藏 : 0 查看 : 758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学法网 www.xuefa.com
学法网免费司考题库(众多高分通过司考的考生强烈推荐,精选上万道司考试题,带详细解析,自动错题记录、排名等功能,司考题库地址 http://bbs.xuefa.com/tiku.html 查了分数,低分掠过,很高兴,一整天都处于亢奋状态。 记得今年刚考完司考,感觉很不好,调整了三天,就又投入法条的复习之中,别人都笑我疯狂,但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的酸苦。 我是一名考上法检系统的计算机类考生,每当有人问我在法检系统里面干什么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计算机岗位在这个系统中是个边缘职业,里面的辛苦和辛酸是不为人知道的。我羡慕那些可以在业务部门办案的同事,于是下定决心要通过司考,幻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去办案。每当我努力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你一个学计算机不搞技术,考什么司考啊?逛学法网论坛时,也有很多人质疑,非法本专业法律能力。很郁闷,这时一个同事安慰我说,“别管别人说什么,那些质疑你的人是怕你抢了他们的饭碗,那些祝福你考试的人才是你真正朋友,加油,证明给大家看,你一定可以的”。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过还好我是一个执着的人,这次我通过司考,有自己的努力,有心态的决定,有一点点运气。说实话,我的法律素养比不上很多的人,其实这次通过考试跟自己专业有一定关系,个人觉得法律专业的人,法律素养很强,但某些方面跟司考脱节,而计算机类考生,法律基础全无,但他们单纯,只是把它当做考试。 我在这里把自己的考试经历写下来,只是希望对跟自己一样处境的人一点点启示。 个人情况:在职 计算机专业考生 第一次参加司考 低分通过 时间线:11月-2月 年底,单位有很多事情要忙,并未开始系统复习。只是上学法网浏览,找大量的司考经验,遇见好有感触的整理下来,工作闲的时候看一下,想一想是否适合自己。说实话,我比较喜欢找计算机类或者非法本专业通过的经验,法律专业的经验贴我也看了很多,单位里曾经考过的人请教了不少,我个人觉得非法本和法本专业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法律专业的人逻辑思辨能力很强,考虑问题全面细致,注重过程;计算机专业的考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偏逻辑和技巧,注重结果。我不是个聪明的人,个人觉得思维方向转变还蛮痛苦的。 在这段时间内,我听了韩友谊的刑法,和李仁玉的民法。 韩的刑法会让非法律的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带我入门;而李的民法更是考验着非法律专业考试的神经,听到最后真的很崩溃。李是大师,民法素养很深,但是说话太慢,很罗嗦,很爱绕,我的专业决定我希望就要一个结果,一个问题给我个原因就行,但李却爱延伸老是绕道最后我都不记得问题是什么了。但是客观说,李的课属于那种慢热型,你可以收到结果,但不是立竿见影那种,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深度吧。 3-4月 单位的工作并没因为年初而轻松下来,我依旧忙着,很累。但最后你让我告诉你我到底在忙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工作琐碎而没有成就感,这里是一个消磨人意志的地方。 这两个月我主攻刑法和民法,老是听人说得民、刑者得天下,很遗憾我被忽悠进去。 我不爱看书,最不爱看那种长篇大论很难搞清楚要说什么的书。我买了三大本,翻了每两页,被我打入冷宫。同时,我是一个比较冒进和投机的人。因为在职的人,因为时常有事情打扰,很难静下心看书,而且被领导看见你一个计算机的人老是主攻法律不大好,我在学法网把自己的账户弄成VIP,每天见缝插针做学法网司考题库里关于刑法和民法的真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在研究计算机程序呢,⊙﹏⊙b汗。这是一个痛苦过程,因为10题9错,O(∩_∩)O~不知道自己怎么坚持下来的,但收获不小,一遍下来,知道知识点在哪里,知道要往哪里吃劲。 大家说专题讲座不错,我就看万国袁登明专题讲座,再做题时,正确率有了提高。另外网上很多人说刘疯子的刑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b汗,我总是想着怎么投机,我下来听。一听不要紧,越做越挫,而且以前学过的全部打乱了。想放弃,到学法网上看大家对刘的心得,骂的人很多,但赞的人也不少,最后决定坚持下来,从开始到最后考试,听了三遍多。个人觉得刘的课不适合跟别的老师结合着听,因为他的思维方式跟别的老师不一样,其实在这期间,我也想过要换老师,听了阮,杨等老师的几节课,他们讲的也不错,思维方式比较相近,可以自己已经花太多时间在刘的思维定势上,一时间很难改变。个人感觉,刘的课你至少听三遍才能感觉出他的精妙,但他的课很费时间,听一遍时间,杨和阮的课都可以过两遍了。你要是时间不够,最好不要选。 民法,这段时间我换了很多老师,李建伟、马特、张翔,每个老师都是几节课下来就浅尝辄止。最后我硬着头皮,把李建伟那本民法书,翻了3/5,放弃。 5-6月 这时我又听说,刑诉和民诉短时间内可以提升很多分数,于是开始突击。刚开始复习时候觉得大家在骗人,总觉得这俩程序法法比邢民实体法还难。其实这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有关,我不大喜欢背东西,喜欢推东西,而这俩法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贯通。(此法不推荐,只对人)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看电视剧上,我短期内基本上把美剧的律政片过了一遍,除了剧情,我比较注重程序细节的思考,虽然说中国法律系统跟外国不一样,但很多原理是相通的,这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对法律有了个系统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法律的决心,以前的我总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其实生活和方法也是对人的,我个人偏向有兴趣才有动力,感性胜过理性。现在准备再把这些片子细细过一遍,大爱波士顿法律和金牌律师,法律与秩序很经典偏向破案,傲骨贤妻和美女上错身这两部戏不大纯正,有喜欢这几部电视剧,咱们可以讨论讨论。之后,我复习这两个诉讼法时非常有感觉,连对民法和刑法也不觉得那么可怕了。 另外,我的看书和听课件时间一般在下了班进行,在单位做学法网司考题库里面的题,因为前者需要成块时间,工作容易打断,思绪要重新来过,而题的时间一般计较琐碎。刑诉法,汪海燕最好;民诉法,杨秀清的最好,个人感觉。但非法本刚开始最好别听他俩的,他俩的课比较系统,比较细,更多的是理解上的融会贯通;对于一个非法本的人来说,记还没记住就谈理解,不实际,容易挫伤积极性。刚开始我听他俩的课很痛苦,没坚持下来,刑诉选择了谢安平,民诉是郑其斌,他俩比较简单,注重基础。基本知识点掌握后,听汪海燕和杨秀清的课是一种拔高,一种享受。#p#分页标题#e# 这段时间,我利用零碎的时间把李建伟的书彻底翻了一遍,痛苦。这一阶段我发现了一个民法好老师,钟秀勇,他讲课方法比较对我的思维,他注重针对重点将真题,废话较少,问题原因简单明确,归纳也很好,特别是他开篇将真题多翻几遍就能过司考的名言,我听从他教诲,注重真题,从准备到考试真题卷二、卷三过了4遍,卷一4遍,卷四3遍,成绩下来,不大偏科,分不高,但够使。但比较后悔的是从头到尾他的民法我就听了1遍,如果多听几遍,应该理解更深。 这阶段,三国法,听杨帆过了一遍。 商经,张海霞+王小龙过一遍。 行政法,林鸿潮过一遍,他的课也是技巧多一些;吴鹏的课认真听了几节,没坚持,他注重基础,听的比较痛苦放弃。个人觉得非法本的,想投机取巧的,多听林的课,他的课更多靠悟,注重基础的人选择吴鹏不错。 法制史,开始选淳于闻的课,他的课很有意思,但笑过后却发现自己除了笑话什么都没记得,这可能跟思维方式有关,后来听单位同事介绍选择叶小川的课,过了一遍。 理论法,扬帆的真的很好,可无奈个人属于特别讨厌学这一门的人,坚持听了一半,很大收获。 7-8月 前几个月懒懒散散的过着,在努力但危机感不强,自己喜欢听谁的课喜欢学那个科目,很多程度处于心血来潮状态,很多处于断断续续。直到最后这俩月,发现单位开始给了法律专业考生专门考试复习时间,他们都放假去复习,才觉得很囧。这时才知道后悔,知道发愤。好在顶头上司很开明,知道我要参加考试,并不安排很多的活给我,同科室的人很好,很多活也被他们分揽过去,压力真的很大,觉得自己要是考不过真的对不起他们。 这一阶段,听录音,行政法林鸿潮2遍,三国法扬帆1遍,商经张海霞1遍,理论法还是听了一半没坚持下来。 这时跟法本专业同事交流,他们很多人在看法条,做模拟题,跟他们讨论讨论题,我的基本上处于茫然状态。我也想看法条,但发现我真的看不进去,于是放弃。这时我有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我唯一办法就是过真题。上面说真题我过了那么多遍不太准确,应该再加上张能宝那8本的三遍。我做题很慢,每一道题无论对错,我都会反复去想,对的把原因一定搞清楚,千万不能似是而非,错了也不能气馁,跟要认真对待,分析透彻,更要学会举一反三,多联系,多总结。同时,为了我的自信心考虑,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与法本专业考生讨论。 卷四大家都说张合功的书好,买了回来,因为性格原因,不喜欢理论性东西,不喜欢写文章,翻了没几页。卷四,算是考及格了,个人觉得很意外,因为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那道题是空白,感觉对不起扬帆伯伯;不过其他的题倒是答满了。 个人觉得真题对我帮助很大,其次就是各位老师的录音,说实话没没怎么看书,除了真题就是袁登明的刑法和李建伟的民法,讲义虽然都打印下了,也没怎么翻过。 考试前一星期压力很大,学不进去,就开始打游戏。还好一个考过的前辈对我说,“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请坚持到最后一秒”,感动,于是静下心又把真题过了一遍。 卷一,法制史考前在学法网上下了一个牛人总结的知识点,花了30分钟看了一遍,好多都考到了。⊙﹏⊙b汗 卷二,自我感觉良好,但分数不高。 卷三,很痛苦,这时觉得钟的课注重应试,李的民法是深入骨髓,他俩在我答题过程中是一种互补效果。 卷四,最没感觉一科。只是认真的分析做答,字要写工整,要点要答全。最后时间不够,没来得及回头写第一题。 考完后,我认真总结了,觉得自己的复习太过浅显,投机的太多,法律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己这样对待它,很惭愧。10月到11月这两个月,一直在看法条,硬着头皮,看的很难受,把刑民过了一遍,同时决定认真听一遍老钟的课,已经听了一半。昨天查完分,没想到过了,很高兴,不过也没心思在花费在法律上了。个人觉得,自己通过这次考试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培养了对法律的浓厚兴趣,现在没了过考试的动力,我不用再死扣法条,是一种解脱。同时,我也发现我不适合搞法律工作,可能是看美剧看多了,中国和西方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制度,在这个系统呆了一段时间,也或多或少有些感觉,计算机虽然苦虽然累,它们是物化的事物,但是搞法律的更多的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前途命运,更多的考验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能力与社会的良心,这样的责任太重。接下来的日子,决定在把美剧律政剧过一遍,梦终究是梦,人是矛盾的,生活要继续。进入论坛发表你的看法 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 学法网 http://www.xuefa.com 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司法考试经验,让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弯路! 作者:学法网 http://www.xuefa.com 会员jhqs_yy 访问:jhqs_yy的学法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