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经验 2011-03-10 收藏 : 0 查看 : 568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作者:学法网http://www.xuefa.com会员talent19871025 访问:talent19871025的学法家园 一路风雨一路歌。时光荏苒,如果不是很偶然的在大三认识了一个姑娘。我也不会踏上这条漫漫的司考长路。当时那是08年,很偶然的机会。我是一个普通二本不入流的法学本科生。平时不务正业,专好清居读闲书。她是社团里认识的,仅论相貌基本属于校花级别。我的话倒是不夸张,如唐寅兄所言。在我这个偏工科的大学里,美女这种东西如同鲜花必须要有绿叶的衬托才显得娇嫩。 扯远了。其实也只是很偶然的机会,在一次聊天之后,知道她大一大二连拿了两年奖学金,大三准备用1年复习托福GRE出国。正在新东方上课。和其他成绩优秀的女孩子一样,她的人文素养非常欠缺。说难听点就是缺乏常识。加上我这人又比较能闲扯淡,于是相约给她补补美国历史。那个时候她便已经开始复习托福GRE,姑娘的专业是园林。如果有学过这专业的坛友,那这个专业你懂的。一个学期50张图不是盖的。如果有坛友学法律的(应该至少占一半的比例吧我估计),那么这个专业你也懂的。反正我本人而言。我常说我一个学期有七天是在好好学习的。一个学期复习6天足以应付考试。期中3天,期末3天。还有一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立志要好好学习。 对于一个普通2本法学专业的普通学生来说,我的成绩从来都是在班上打酱油。我们班62个人。前20名你从来见不到我,倒是从后数20个偶尔能一睹鄙人芳泽。其实主要是大一大二精力主要放在社团,瞎扯淡,读闲书和一场失败的恋爱上了(表白被拒绝)。大三遇到这个姑娘着实让老衲震惊了。一天10个小时的高强度复习,熄了灯以后为了怕影响室友休息,站在窗边用电筒看书背单词。她的大学课余生活基本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从来不喜欢和成绩好的姑娘交朋友,我总觉得她们很多人不够真实。但是这姑娘确实改变了我。一种暗暗较劲的心思萌发在脑海中。但是就凭我的家庭条件,出国什么的不用想的。考研都很困难。因为我要是考研,就可能影响到妹妹读书。我妹妹成绩不好。可能毕业只能读3本。我要是读研究生,那我爸这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供起来就太吃力了。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考司法考试。大三的时候就知道司考被称为中华第一考。难度可想而知。可只有当自己真正踏入了这条路。个中的酸甜苦辣才会有人知道。大三之前自己从没想过要通过司考,由于法律职业的高门槛,当时只是一门心思想做个白领经商,或者做公务员。这就是我当时的情况。 准备工作,别人说过的我尽量少重复。我只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端正心态。 诚意正心是儒家八纲目的最先两条。不要相信那些什么非法本无基础随便看书两个月过的帖子。发那些帖子的人,我想只有三种可能。 1、装逼卖萌 2、误导后来考试的同学 3、装逼卖萌的同时误导后来考试的同学。我考了两年,过之前过之后我都会很认真很虚心的告诉每一个来请教我司考问题的门外汉和学弟学妹——至少复习6个月,有系统有强度有逻辑的复习不能低于3个半月。一天不能少于6个小时。说到看书时间,我在这里鄙视下自己。其实我自己的极限值很低,连续看1个半小时以后必定走神,一天看7个小时以上,后面的内容就会模糊扁平,效率会下降到近乎0。我也知道,自己要是一天能看12个小时,肯定不用考2次,甚至能顺带考上北大的法学研究生。 但我推崇老子所说: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我之所以很多事情做不到,因为受我自身条件的限制。我也想随心所欲,但是我不能脱离物质的限制。老子的思想有一种古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特色在里面。我的极限就是7个小时。我宁可用拉长复习的周期来加大整体的强度,也不会搞3个月的突然袭击。这就是我的看法。所以端正心态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二、物质准备。 这条主要谈我自己讲到的低成本。网络深刻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大特征。放在5年前,我可能将不得不承受极高的物质代价,才能有机会迈进司考的考场。但是2010年的今天。我们不用这么纠结。WEB2.0时代改变了一切。成本可以控制,连两次的报名费500元在内。我总共花了大约1000块就通过了司法考试。想知道如何控制成本,请记好我的方法: 1、将学法网资料分享那个栏目加入收藏夹,申请一个学法网的ID。到备考之时每半个月上去扫你需要的资料。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不多讲,想控制成本就照做,你会懂的。 2、一个能调节播放速度的MP3或手机。这个我姑且不计在成本里,因为我09年3月开始准备考试的时候,正好遇到换手机。而你们绝大多数人是有MP3的。很多MP3也是可以调节播放速度的,其他的智能手机安软件也行。我是1600买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诺基亚E63。然后安了COREPLAYER这个播放工具来播放音频。司法考试的老师,很多人说话速度都是相当慢的,我敢讲,只要你听的时候精力集中,所有人包括说话比较快的张海霞和韩友谊,你都是能听的清清楚楚的。我一般是调1.5倍速度。有说话特别慢的是调两倍速。而且调节速度的好处在于,节省大量时间。 我硬盘里存了大约2年超过900小时的音频。算下来基本是600小时全部听完的。这就节约了300小时差不多1个半月的复习时间。而且很多音频我是反复听的,重点学科终点阶段的我基本都听过两遍以上,有些甚至超过3遍。我是一有空就听,食堂,教室,回家的路上,饭后散步,长途汽车。我都听出乐趣听上瘾了,就和听相声似的。两块手机电池随时待命。避免了充电的麻烦。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上,手机比MP3占便宜多很多。反复听反复强调,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3、所有教辅书都买盗版。我也知道知识产权什么的长篇大论,还是那句话,对社会负责的唯一方式就是管好自己。在我还没有能力买正版之前,我只能用盗版的习题集和教科书。很简单,我买不起。买不起正版就买盗版,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是对自己负责。 通过考试以后看着我两年存下来的堆起来有差不多1米高的材料,我只知道如果全买正版,不会低于2000+。#p#分页标题#e# 至少在我生活的地方,盗版资料水平还是很高的,我记得我看了两年,总共看到过不超过5个错别字。我总共办盗版教科书,花了400元左右。没办法,谁让我穷呢。 4、找一家便宜的复印店。既然听老师讲座,就一定有很多配套的讲义和材料。我所有的材料都是在学校印刷的,打印店很给面子,双面的一张纸要一毛二分,我全部阶段的讲义印下来订成一本,也就30多块钱,这是我复习的主要资料。双面的节省重量也节省成本。所以便宜的打印店很重要。哪怕一张纸省下2分钱,全部讲义印完也是很可观的一个数字。 5、文具方面,两支红笔两支绿色的荧光笔还有就是黑色的碳素笔了。不同阶段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写划划,还是很有帮助的。你会发现反复画,划到最后,重点和不懂的其实就很突出了。总共投入也就20块吧。 算了一下,我这边的开销就是三大本35,指南针35,万国的讲座50,一套合众的题目35,一本司法考试记忆通20块(这个没盗版)。再加上所有打印的材料应该在50左右。加上报名费,文具就是500块的纯成本。我两年都是这样考的,第二年过了。比起那些一个培训班就10000+还要租房子住的同学。我的成本只到前者的1/20。这就是我的第二个重点,低成本。 三、复习资料的使用取舍。 考了两年,材料也看了不少。在这里浅谈下我对各种司考辅导资料的看法。 1、对于初学者,万国的讲座(一般叫刑法OOXX讲,民法OOXX讲)还是很不错的,耐心全部看完可以打个不错的基础。里面的内容涵盖了考点的7成。也就是说只看这本书的话,里面的东西全部掌握,你有可能擦边过。所以单看这本是不够的。 2、指南针的法条,这个东西对于程序法来说很重要,经济法的复习也可以看看这个,只是大家要买还是在每年4月底左右再出手,因为3月初国家要开两会,有很多新的很重要的法律在会上通过(比如09年的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7和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指南针每年的法条就是2月就出版了,之后两会开过指南针会出一个补正版本,所以还是4月底买这个法条好。一定要有一套。甚至可以用到执业。 3、众合的真题。分成不同的小块,解析10年的真题。质量极高。答疑也很有水平。不亏是李建伟的主编。强烈推荐。今年我能通过,很大程度在于正视了真题,这套真题可以边做边学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料之一。附:学法网司法考试题库里面的司考真题可以免费做。 4、司考记忆通。一个小本本,涵盖了考点的20%左右,很多是很好理解但很难记很容易混淆的考点。推荐搞一本,考前两天看看法制史版块,能够快速得5分。 5、三大本,不多说。个人认为必看的只有第一本。因为卷一考点分散,任何点都能出题,这种毫无重点的考察让我很头疼,导致我两年卷一都不及格。所以推荐大家三大本一定要有,拿来当字典用。也给心里垫底,但最重要的价值其实是卷一,尤其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每年卷一开篇就有5题。我倒是两年都拿满5分了。 6、各位名师的讲义。各人风格不同,不好多讲。只讲自己认为亮点突出的老师。 民法最好的是钟秀勇的讲义,相当细致,适合初学者。 商法就是王小龙的讲义。重点突出。他课讲得也不错。虽然我也很喜欢张海峡。 刑法只听过韩友谊,他的讲义也还过得去。 民诉法必须只能是郭翔。刑诉法汪海燕也还行,但是我觉得刑诉法最最重要是体系,讲义是浮云。 法理嘛,我觉得杨帆讲课不行,讲义也还勉强了。 三国法...很抓狂,杨帆(女)没有讲义。只能靠自己了。 行政法只能是林鸿潮的讲义,全表格式的,很好很强大。 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法条比讲义重要,多看法条去吧思密达。 四、复习的方法。 只有三句话。 1、多砸时间,见仁见智。 2、名师是名师,不能替你考。 3、真题法条讲义的唯一作用是帮你换分。拿不到分的复习就是无效的复习。 五、考试的整体感悟。 两年时间一路走来,多少辛酸只有自己清楚。第一次考,头天晚上紧张的没睡好,第二天吃完早餐,听着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第四乐章上的考场。当然那两天是很难忘的。我连那两天吃的什么,现在都还记得。司考就是这样奇怪,当一切过去,本以为会风轻云淡,但那些深藏在记忆里难忘的岁月总会不断涌出你心头。记得看考场,记得考完给朋友们打电话,记得第一年考完破天荒打了次的回学校。一路上和一个很好的朋友谈人生谈理想。还记得我当时极力劝解让他去考公务员。现在果然我们一个考上了公务员,一个如愿做了律师。这些岁月肯定将永恒的铭记在自己心里。 第一年,考完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下雨了,迎着冷雨,心中却是惬意。总算一块大石下地。出成绩那天我还记得奇冷无比,上午八点醒来,哆哆嗦嗦打开电脑输入准考证号身份证号。334分。失望的我重新回到床上,望着天花板度过了绝望的一天。之后的一年简直黑暗无比。考了2次公务员都名落孙山,连笔试都没过。整个人生除了痛苦绝望和复习的煎熬,几乎什么都没剩下。感觉自己就快被榨空了。人生第一次对自己的定位出现了严重怀疑,简直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嘛。第二年考试的时候心情算是比较平静,考完了休息两周开始找工作,但是不算很顺利,就觉得在家待着等成绩。其实那时候很迷茫,都不知道成绩出来如果没过再怎么办。拿到成绩那天晚上我出奇的平静,打电话给朋友老师家人报了喜。洗了个头上网看了看漫画就睡了。381分,这成绩不算差,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之后我总算可以以法律人自居了。现在一家很不错的律所,跟了一群很不错的老师。虽然待遇很低。但是过得充实,做的快乐,学的也很多。我想无论如何,人生是需要像司法考试这样的坎坷磨练一下的。 其实写的也比较乱,也有很多东西想写的,但是时间紧张工作繁忙就不废话了。 透露一点自己估计的信息。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今年大概有7800多人报名 6500多人实际参加考试。 通过580多人。我自己估计的通过率为8%-10%之间。肯定不会超过10%。以上数据为A证 骗人死全家。 感谢学法网,这个帖子给我自己。也给大家。 其实对于司法考试,我最大的感受可以浓缩在下面这一句话里。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进入发表您对本文的评论 更多:司考经验 让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弯路!热门:在线司考真题 [详解并自动记录错题] 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 学法网 http://www.xuefa.com 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