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访问:本文作者情势变更的学法家园 相信大家都有这个经历:每一个学科老师在讲其学科时,都会将其学科的重要性说得高于一切。不由得让人觉得这些话要么是矛盾关系,要么是反对关系。 民、刑法的老师会说,这某个学科每年都要占个七八九十分,要是拿下这些分数,基本二三卷没问题。正所谓“得民(刑)者得天下”;商经的老师会说,商经法占据了100多分,试问有哪个学科能与之抗衡?七八月份开始后,你要是还在玩实体法,那你就是二傻中的二傻;法宪史的老师,这一卷的玩意是死记硬背的东东,不像其他实体法一样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理论,完全就是送分的。你不拿下这法宪史的分,你还凭什么跟人争?诉讼法的老师相对折衷一点,既会客观的分析这学科的特点,又会提出可靠的复习建议,但一般来说,不会让你将诉讼法的复习凌驾于任何学科之上;。。。。总之就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对于老师们这些善意的提醒、劝说,我觉得个人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复习,而不能盲目听从。举个例子,去年我复习时候,法院两个非法本朋友,到了九月份还在抱着民法,刑法死磕,当时我就在想:这不是犯了老师们的大忌吗?他们估计完蛋了。结果,成绩一出来,两个犯忌的人居然高分通过了。 我个人的情况是,每年都会面面惧到,什么宪法,法制史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都会看,但结果每次卷一都考个六七十分而挂,MD。去年,我把法制史、部分经济法的讲义扔到了垃圾桶,专心看那几个重要的科目,结果一卷分数一跃而上,得了九十来分(这分数对我来说已经是奇迹,我非常满足)。而上述其他科目也只是偶尔复习一下,但最后分数也跟之前天天抱着复习的分数基本没差别。 综上,个人认为老师们的话虽然有其道理,但它只具有普遍性,未必具有针对性。所以,大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复习,先把自己的盲点扫除。甚至到了考前,你仍然可以对自己薄弱的科目进行巩固,不可盲目跟从他人搞“突击”,否则结果可能就是丢了芝麻又丢了西瓜。(个人看法,欢迎文明拍砖。)(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