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访问:本文作者Hntx2011的学法家园(原文) 终于要给自己今年的司考写个总结了,正处在等待最终结果的时段里。考试结束后,不看学法网论坛,不看司考复习资料,目的是保持自己对试卷的原始记忆。试卷公布后,根据记忆,逐题记录了自己的答案,有些确实是记不准了,因为考试时都是连猜带蒙的。参考答案公布后,对照答案进行估分,心一下子凉了,单选还好点,多选和不定项是成片地错,惨不忍睹,最后前三卷只估了212分。 一、司考的开始 参加司考相当偶然,有个朋友到政法机关工作,前两年参加了司考,复习时连电脑游戏也不敢玩,用了两年时间终于过了。我也从事一点儿跟法律相关的工作,见同单位的其他人有时复习,不知怎么的,也想试试。于是借了朋友用过的旧书,看看司考究竟考些什么东西。我现在还记得他一开始给我说考试内容的时候,我是什么都听不懂的。他建议我先从卷一开始看,于是我把他卷一的资料带走了。 工作闲暇时就看一点儿,国际法学没什么资料,就先看了《XX法XX讲》系列中的“商经法”部分。商法真TM难懂,这本书我最终也没看完,只留下一点儿《破产法》的印象。后来我想,每个人的复习套路是不同的,要是依现在我对司考内容的了解,我会最先复习刑民,毕竟离生活近一点儿,商法未免才枯燥了。 二、100天的复习阶段 我是到5月底才最张决定开始复习参加今年司考的,这一点记忆很清楚,因为其时正值“六一”,麦子也要成熟了。在这儿要谢谢“学法网”的,我差不多所有的借鉴经验和复习资料都是从这个网站找来的。 首先我得弄明白司考都考什么东西,看网蒙帖好像终于弄清了。两天考四卷,前三卷选择题,卷四论述和案例。其实还有好多细节性的东西,在参加过司考的人来说是常识,在新手看来很费解。如到哪报考,报考时带什么东西,这些注意看公告,或者问身边的人就行了。我的学历证书网上查不到,是到省会城市进行的学历认证,找认证地点没提前问清,找得很费劲。 第二步是每门课决定听谁的讲座。学法网的资料是挺全的,根据别人的经验,努力搜寻所提到老师的2011版讲座和讲义。我知道,我的时间太紧张了,已经没有时间去看三大本和详细的复习资料,只有走捷径(?)尽量在短时间内把东西复习完了。 听谁的讲座真是个人化很强的东西,必须是自己选的才有效。每个老师讲的都很好,可是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下文我会提到一些老师,也可能对他们的讲座说出我的一点看法。说“好”,不代表我真的认为他们的讲座是好的——我也许只是很偶然的恰好听了这个老师的讲座;说“不好”不代表他们讲的真不好——也许只是因为他的讲座不符合我的复习习惯,我们之间没有产生良好的共鸣。 民法听的是张翔和钟秀勇。张翔的讲座听起来好像不全面,但每一个“点”讲得很细,听完第一遍我就知道他讲的东西我听懂了。老钟的课讲得挺细,语言也不错,听起来似乎平淡,可也津津有味。老钟“总则”的第一课时真把我听晕了,对于我这非法本来说那是一连串的法律术语啊,在我复听时才听懂,老钟的好像听了两个,内容差不多,相互印证的。——我竟然还有时间复听,说明在民法上下得功夫差不多是最多的。原因可以是有人说过“得民法者得司考”,其实真正原因是:民法是我复习时的第一门课,刚开始时根本没好好计划,所以只想我要听懂。 还有个小插曲,在听讲义时有时想加速播放,在网上找了找竟然没找到合适的,可以用的是QQ影音、KMPlayer和POTPlayer,但这样软件都主要是播放视频的,没办法,自己用VB写了一个,用得很得意,传到学法网上,好像没什么反应,应该是大家都有合适的应对办法了。 刑法柏浪涛,有些自大的家伙,《刑法攻略》还是不错的,网上找的电子书“攻略系列”我只看了他的这一本的“总则”部分,“分则”没时间看。其他老师比如韩友谊、刘凤科,据说也很好,不过没时间听。 民诉杨秀清,网贴有人推荐,就找了她的讲座和讲义。听完不是很清晰,后来再看她的讲义,感觉知道是琐细的。 刑诉,先找的是杨雄,录音太差了,尖利刺耳,听了不舒服。由此我想:老师课讲得好很重要,让学生乐听更重要,网上传播的资料清晰也很重要。于是又找了其他老师的,最后选定的是陈少文的。好像是个新老师,少有人推荐,语言风趣,听完后感觉很清晰,还算不错。 行政法先找的季宏,最终听的是林鸿潮。季宏录音的音质也是不好。林鸿潮的录音虽不是很好,也凑和听了。如果看讲义,季老师的要详细些,林鸿潮的是表格式的,可能会有遗漏。林老师讨论中强调行政法案件的立案范围,讲得很具体,我没认真听进去,在做题时做得不顺利。 商经张海峡。推荐人挺多。讲得也还清晰。只是不时地“注意了!砰砰砰”听得让人心烦。听课时觉得听会了,可是做题时好像还是不会。——其他人好像也有这种感觉。 三国法杨帆(女)。她的录音是我下的最清晰的录音。女性老师,普通话好,听着很舒服,知识点分析也好像很到位。 法理学和宪法听的是杜洪波。已经到最后了,挂一漏万也没办法了。 法治理念,司职,法制史只是找些讲义看看,能记住多少算多少。 总之,我喜欢那些自信的家伙。听他们的课会有很好的状态,听得懂,当时感觉听会了,无形中提高了信心。可是听课过程也让我有了疑问:是不是有这样的老师:讲义的内容扫清了前几年试卷中的障碍,可是对当年的考试用处并不是很大? 换句话说,听了讲座后,原来的题都会做,除非考点重复,但对新题用处不大。如果真有这样的老师,培训班效果是明显的,通过率并不见得高。 第三步,是做历年真题。很好人都要求重视历年真题。甚至要N遍以上。我是报考时去市里买的张通宝的8本真题解析。一共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得细一点儿,差不多和第二步中的复习是配套的,听完了讲座,再看真题,自己做错的题做个记号。时间已经很紧了,没办法。第二遍是考前一周才看完的,只看第一遍中做记号的错题。#p#分页标题#e# 在电脑上推荐学法网题库。在看张能宝有疑问时,我会去这两地方核对答案。三处的答案解析都有错的地方,有时还会不一致,原因:法律已变当年解析没变,参考答案与疑议答案不同,观点不同。不管哪种原因,对刚学法者都是致命的,我常恨身边没一个博学的老师,能指点我所有的迷津。 最后一周找了些论述的资料。主要资料有:陈璐琼《论述题其实只是一个填空题》,淳于闻《论述解答精要》,还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东西。 虽然还有太多东西不懂,还没复习到位,但9月17日还是来了。 三、应试篇 漫长的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断给自己打气鼓劲,不断给自己寻找坚持的理由。我今年参加司考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我还没老,我还学得进、记得住。 6月初开始复习的阶段,因病住了三周院,每天上午输液,躺在床上听着录音,常常睡着。并且开始戒烟戒酒。有一段时间一看书就犯困。我有时真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结果是我最终挺过来了。在这三个月中,我尽量保持自己心理的平静,能不操的心尽量不操,当然白天的工作还不能松懈,白天有的就看会儿书,没空就干工作。上班下班的路上听录音。晚上看着讲义听录音。夜里12点睡觉。中午睡半个小时。 中午一般是复习到下午2点然后去睡觉,等我意识到要调整作息规律时已经晚了,第二场考试时我竟然昏沉沉的坐在考场上。 考前要注意休息,我头上晚上没睡好,住宿的地方是个小区,该睡觉的时间,一只小狗在练唱歌,另一只听起来硕大的狗在训斥它,没办法,我只有塞着耳机睡着了。第二天换了个地方,才躺下,又听见院里狗叫,心半凉,幸好夜里没叫。 卷一感觉考得比较顺。卷二瞌睡,不会的题挺多,连蒙带猜做完了。卷三好多题题干太长,不会,时间很紧。卷四时间更紧,按题号顺序做的,到最后一道论述题时间只有30分钟了,我是连滚带爬地冲到终点。 于是,只有这样了,司考一回,过与不过,成绩就在那里,而我无悔。 今天早上,老婆对我说:“我做了个梦,你司考过了。”如果真过了,我就把题目改成《***》。 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 学法网 http://www.xuefa.com 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司法考试经验,让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