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网法考题库 | 法考模拟考场 民法试题讨论 | 民法题库 | 民法测试 民诉试题讨论 | 民诉题库 | 民诉测试 商经试题讨论 | 商经题库 | 商经测试
法考历年真题库 | 法考试题讨论 刑法试题讨论 | 刑法题库 | 刑法测试 刑诉试题讨论 | 刑诉题库 | 刑诉测试 行政试题讨论 | 行政题库 | 行政测试
  • 收藏

一面是西政学子 另一面是凉菜大叔

法考动态 2011-11-24 收藏 : 0 查看 : 2307 评论 : 1

原创作者: 秩名

文章来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日中午,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东苑食堂的厨房内油烟弥漫。48岁的黄大平穿着白色厨师衣服,围着被油渍染得红红黄黄的围裙,左手中紧紧捉着胡萝卜,低头认真地看着菜板,“咔咔咔……”随着清脆的切菜声,右手中的刀快速地上下移动。

  而后当黄大平脱下围裙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西政家喻户晓的“蹭课哥”。两年的时间中,他出没于课堂、讲座现场、学术报告厅、模拟法庭多达500余次。目前,他的本科学位只差一科考试就“功德圆满”;同时,司法考试的成绩也将尘埃落定。


 
  B面 西政学子

  为做菜,他总结了一套秘诀

  “凉拌花菜?没问题。”昨天中午12点左右,东苑食堂的凉菜区外排起长龙。黄大平穿着围裙,边吆喝,边熟练地将凉菜盛放到学生的饭盒中。

  “食堂的凉菜比外面餐馆的味道还好,即使冷天我都要点一个下饭。”一位戴着眼镜的胖小伙笑嘻嘻地走开了。因为黄大平工作认真,凉菜区从来没接到过一个投诉。

  黄大平坦言,工序中除了要求认真仔细外,还有一样必须靠功力―――凉菜加盐的多少。为此,经过他慢慢地摸索,总结了一套关于盐与菜比例的秘诀出来,“一般一盘凉菜配5勺盐就刚刚好。”

  喜欢法律专业的黄大平做事也很严谨。据食堂的颜经理回忆,黄大平去应聘那天,手中拿着的一本法律书差点让他应聘失败,“当时,我直接给他说,我们不招工读生。”结果细问后才晓得,“他是为了在西政求学,才来食堂上班的。”

  为求学,他放弃生意和婚姻

  2009年9月,重庆的天气依然闷热。48岁的黄大平扛着装着几件衣服和10多本书的行李,乘坐湖南―――重庆的火车,他随身携带的除了行李,还有一个梦想―――到西政求学。

  他的求学梦得追溯到31年前。那年,黄大平17岁。他因高考成绩不理想,与梦想的西政法失之交臂。“之后我做过基层干部,当过小学教师,还经过商。”

  一转眼已到2007年,他已从小伙子变成了成熟稳重的男人。然而读大学的心愿反而愈来愈强烈。那年,44岁的他一边经营着洗碗机生意,一边参加了全国专科自考考试。

  “洗碗机生意一年还是可赚几万块。”但2009年,黄大平为了踏上求学路,索性将生意转让,甚至与不理解其梦想的妻子离婚。为安心读书,他想在学校寻觅一份工作,“食堂肯定需要人。”从没从事过饮食行业的黄大平,独自一人大胆地来到西政食堂办公室毛遂自荐,最终成功入职,成为一名凉菜师傅。

  为学习,他天天蹭课蹭讲座

  昨日,在第三教学楼的一楼大教室里,穿着米色夹克外套的黄大平,提着一个装书的蓝色布包,昂首挺胸地走进教室,选择了一个空位坐下。学生和老师对这位“蹭课哥”的到访也早已习以为常。

  其实,这已是黄大平在西政旁听的第N节课了。当回忆起第一次蹭课的经历,他仍脸红心跳。

  2010年9月28日晚上7点左右,怀里抱着两本书,黄大平轻手轻脚地潜入了教学楼里,在一个灯光明亮、学生满座的教室外停下。他右脚刚刚迈进门槛,又缩了回来……“我在教室门口徘徊了40分钟,但始终担心进去遭老师撵出来。”

  当一个出来打水的学生看到黄大平后,热情地拉他进了教室,坐在了最后一排。坐下后,他左看看、右瞟瞟,让他觉得惊喜不已的是,“老师和同学居然都没有赶我出教室。”那40分钟的民法课是黄大平在大学教室里上的第一课。但由于太紧张,如坐针毡的他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内容。

  如此,两年来,下班后的黄大平不仅蹭课,还会准时地出现在讲座、模拟法庭的现场。他的旁听不仅没有换来老师、同学的厌恶,反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老师和同学都主动给我电话号码,让我有什么困难就去找他们。”教劳动法的陈步雷老师甚至还担心因为上班而“旷课”的黄大平无法跟上进度,主动提议把课件拷贝给他。

  同时,随着蹭课次数的飙升,黄大平的知名度也随之增高,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凉菜大叔”。

  为考试,他将课堂搬到食堂

  2007年,他报名参加全国专科自考后,在第二年又报名参加了全国本科自考考试。虽然对于人近中年的黄大平来说,每天9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已让他体力透支,但为了两个考试,他每天风雨无阻,坚持在7点钟下班后,要么去蹭课,要么带着法律方面的书籍或者模拟试卷去图书馆、教室看书。

  等到10点关门后,他又“转战”到寝室,继续奋斗,直到深夜十二点。这样的作息规律已深入他的生活,“我现在不到十二点根本睡不着觉。”

  全国专科及本科考试,一共有20余科考试科目,这让记性不是很好的黄大平烦恼不已。不过他深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次看书或者听课,他手中的笔都在不停地“舞蹈”着,仅仅两年时间,他的笔记本已有20多个,记录的都是关于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

  对于黄大平读书的热爱,周围的同事都感到费解。但自从今年9月,黄大平主动向经理提出将法律课堂搬到食堂,抽每月的一次例会,给同事们讲一些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后,大家都对他有了改观。

  “他给我们讲解劳动合同、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确实读了书的不一样,说起一套一套的。”在食堂冒菜区工作的李大姐翘起大拇指,称赞连连。#p#分页标题#e#

  为梦想,他想当个大学老师

  经过几十步阶梯,一条左转右拐的黑暗巷子,终于来到了位于东苑食堂4楼―――黄大平的寝室。100多平方米的偌大房间里,没有电视,没有衣柜,只有两张加长的书桌,及靠其架起的一张钢丝床。

  书桌上凌乱地放着水杯、梳子、充电器等日常用品外,堆积如山的法律书本也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书有些是从二手书摊买回来的,有些是学生送给我的。”

  黄大平的儿子黄海洋已经22岁,目前在广州打工。得知父亲还想继续念书的想法,也表示很支持,“我现在能自己照顾自己,爸爸可以去完成愿望了。”懂事的儿子不让黄大平给他寄钱,于是他一个月1300元的工资除了寄给父母500元外,剩下的基本花费在了买书上。“这次国庆节,我才搬了100多斤的书回老家。”

  其实,在这个偌大的寝室里,曾经也住着4位同事。“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看书,晚上看书到12点,灯光太晃眼,他们都睡不好。”一学期的时间内,4位同事因为不好意思让黄大平停止看书,只好选择自己搬出了寝室,“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我们现在关系都很好,他们还经常关心我的考试成绩。”

  如今,黄大平已通过了全国专科自考考试,本科自考考试也只差《国际经济法》一科了。“这科很难,我听一些学生说,他们有些考了5次才通过。”但黄大平仍对自己充满信心,“我司法考试也考了,最近成绩就要出来。”

  本科学位拿到了,想干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时,黄大平想了想:“我还是想回老家的大学去教法律,将我学到的知识传下去。”

  纵深

  象牙塔外的人,为何向往大学?

  不久前被报道的川外保安李才鑫,以及今天报道的黄大平,他们有一个相同点―――高考失利,向往大学。其实,在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还有很多这种怀揣梦想的平凡人。让很多人感到纳闷的是,为啥在一部分大学生觉得大学教育没什么意义的同时,象牙塔外的人们却冒着挤破头的危险,纷纷涌入呢?对于此问题,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聂荣(课堂内外杂志社副总编辑):求知如求爱,看谁下手快。有人成富翁,有人当乞丐。

  李朝阳:一是想通过知识的提升改变命运,二是有一些人确实觉得只是不够用去主动学习,三是通过学习扩大交际圈子,增加人脉资源。

12

赞一个
法考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