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北方周末
德顺(化名)从山东农村考上内蒙古财经大学(以下简称财大)时是他们那个村子里少有的大学生之一,带着全村老少对他的期待,德顺来到了呼和浩特这座西部城市。 追寻“公正” 走上律师路 德顺在财大时选择的专业是法学,而选择这个专业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影响他很深的故事。 “当时我们村子要征地,而已经习惯了耕种生活的父母怎么也不舍得把这几亩辛苦种下的地就这么被盖上高楼大厦,在经历了协商无果,谈价不和后,全村人准备一起上告当时的开发商。可是,他们不懂法,这也就意味着,面对着开发商请来的强硬律师,他们最后只得做出让步。”德顺在谈到这一切的时候非常平静,平静后他十分坚定地告诉本报记者。这就是他为什么选择律师这个职业的原因。 德顺目前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实习律师,实习期一年,工资1500元。“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这点钱够了,生活的苦我也能吃。”德顺依然平静的叙述着他的准律师生涯。 德顺告诉本报记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共有大小律师事务所50多家,每年能招募新进律师上百人,而坚持律师职业的不到30%。 “一般进律师只能在律师事务所做助理,一年后可以独立办案,但一年时间往往还不出名,没人会请你来辩护,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实习期是3年,3年后才有可能接到案子,也就是这3年的工资都是1500元,而且3年后,你也不一定出名。”德顺很无奈地告诉本报记者,他认为律师这个职业之所以坚持下来的人少,就是因为它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而这“卧薪尝胆”的3年,并不一定能取得什么成就。 司法证与司法岗的距离 德顺回想起2010年拿到司法证时的喜悦与找工作时失落心情的强烈对比,总觉得有点像在演电影。 2010年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在门口贴出申领2010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公告,在领本时,他被告知10年参加司法考试人数为2222人,而A证的通过比例为1:11。他拿到司法证时觉得自己拿到的是希望,觉得以后就不用再“犯愁”了。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就算拿到司法证,离真正的从事律师行业,还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找工作时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让许多事务所对他亲睐有加,但也正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匮乏,让他的工作并不顺利。 “刚找工作时处处碰壁,进入律师事务所后发现,大学学到的东西和真正的工作内容根本衔接不上,工作上不仅要懂法律条款,更重要的是其他方面的知识和人际关系。”德顺坦诚地告诉本报记者,律师其实是个在表面看起来风光,但实际很苦的职业,在处理很多问题上,还是需要“关系”。 和德顺有着同样想法的实习律师是离内蒙古千里之外的王丹阳。王丹阳目前在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也同样在2010年拿到司法证。在昆明,大大小小律师事务所不下100家,而王丹阳所在的这家律师事务所,是当地很有名的律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 王丹阳目前实习一年,月薪2000元。 王丹阳很赞同德顺关于律师需要人际关系的说法。而不同的是,今年2月时,他已经单独接了他的第一个案子贩毒案。 助理律师的“独立” “第一次上庭特别紧张,说话都有点结巴,还是我师父在一旁鼓励我,我才勉强撑了下来。”谈起王丹阳成为准律师的这一年,他觉得最印象深刻的事情还是这次上庭。 “我觉得准律师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能不能坚持下来,而是自信从何而来,还有就是人际关系。”王丹阳认为,目前困扰他的问题,就是他懂得的知识还远不够应付接手的案子,而从学校学来的知识,有点像纸上谈兵;还有,就是他和德顺的共鸣,当律师不那么容易,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我接的这个贩毒案现在已经开庭两个月了,比起刚开庭时的表现,现在的我表现已经从容多了,但还是需要师父跟着。”王丹阳觉得自己能有个了不起的师父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一般越大的律师事务所,一名正式律师的助理就越多。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很多实习律师全靠自己摸索,根本没有师父带领。 德顺在得知他的同行能在一年内就得到独立接案子的机会表现得十分羡慕,“可能是地域原因吧,在内蒙古实习一年就接案子的应该是凤毛麟角,但这的确是每个准律师都梦寐以求的时刻。”德顺很自信他的扎实法律功底,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第一次接案子一定会准备得十分充分,也会极力展示自己的能力,抓住这次机会。在德顺看来,王丹阳的这次机会显然没有充分利用。 “我们律师事务所很少接小案子,我所说的小案子就是离婚案,或者普通民事纠纷,而我是主管金融案件的,但很可惜,我还没机会涉及到刑事案件。”在德顺看来,他更愿意接“大”案,而对于跟着自己师傅经常可以接触到金融大案,也很让他自豪。 “对于我来说,没什么大案小案,只要委托人交给我的,我都会尽心去做。”王丹阳显然很反对同行用案件类型来划分接到案子的重要性。 尽管两位准律师的观点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在采访最后,两位都表示,不管如何艰难,他们都会坚持律师这个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