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2012-06-04 收藏 : 0 查看 : 1669 评论 : 0
文章来源: 嘉兴日报
浙江国翱律师事务所的朱剑东律师最近收到了海宁市海昌街道勤民村村委会送来的一本鲜红聘书,他被聘请为村里的终身荣誉村民。 朱律师并不是该村人,但和勤民村挺有缘分。1992年,作为机关下派干部,他曾在该村工作。2009年,海宁市全面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朱律师主动要求和他人互换,担任该村法律顾问。“勤民村与海宁其他村相比,相对偏远,又是穷村。我熟悉那里,还因为有车,跑动方便。”朱律师的出发点很简单。 几年下来,朱律师总是随叫随到,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前年,勤民村的合作社与某企业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兴建厂房联营生产。合作一段时间后,双方发生争执,去年6月,企业一纸诉状将合作社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合作社归还企业投入的120万元资金,并赔偿利息损失近8万元。当时,勤民村的合作社仅有100多万元流动资金,且是该村多年积累下来的集体资产,大部分属该村土地承包流转的保证金。立案后,合作社资金被暂时冻结。如请律师,要近五六万元的代理费,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事,一度让村干部们急得一筹莫展。 得知情况后,朱律师主动请缨,免费代理此案。去年10月26日,海宁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因关系重大,许多村民前来旁听。当法官宣布驳回企业的诉讼请求时,村民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但原告并没有服从法院判决,转而聘请杭州的律师重新提起诉讼。朱律师再次代理出庭,几番据理力争,终使对方让步,双方在法院的支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勤民村成功挽回几十万元损失。村里要请他吃饭“意思意思”,被他婉言谢绝。两个月前,不知道是哪个村民想出了这一绝招:聘请朱律师为终身荣誉村民,这才“成功”表达了村民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