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网法考题库 | 法考模拟考场 民法试题讨论 | 民法题库 | 民法测试 民诉试题讨论 | 民诉题库 | 民诉测试 商经试题讨论 | 商经题库 | 商经测试
法考历年真题库 | 法考试题讨论 刑法试题讨论 | 刑法题库 | 刑法测试 刑诉试题讨论 | 刑诉题库 | 刑诉测试 行政试题讨论 | 行政题库 | 行政测试
  • 评论
  • 收藏

2014年国家司考真题【卷二】

法考真题 不顾一切爱上2014-09-22 收藏 : 6 查看 : 41592 评论 : 1

原创作者: 司法部

文章来源: 普法网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85题,每题2分,共70分。

  51.下列哪些选项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A.将明知是痴呆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怀孕的情形,认定为强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B.将卡拉OK厅未经着作权人许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为,认定为侵犯着作权罪中的“发行”

  C.将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刑法》规定了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未规定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罪。为弥补处罚漏洞,将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的行为认定为毁灭“国家机关”印章

  52.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

  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

  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

  53.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中止

  B.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D.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

  54.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55.关于刑罚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1998年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2010年,甲因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甲构成累犯

  B.乙因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罚金5000元;因假冒专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罚金5000元。对乙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年6个月,罚金1万元。此时,即使乙符合缓刑的其他条件,也不可对乙适用缓刑

  C.丙因无钱在网吧玩游戏而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同时禁止丙在12个月内进入网吧。若在考验期限内,丙仍常进网吧,情节严重,则应对丙撤销缓刑

  D.丁系特殊领域专家,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丁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1年后,因国家科研需要,经最高法院核准,可假释丁

  56.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所犯三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B.对甲所犯的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应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

  C.甲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审判时已满18周岁,虽可适用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表现,不应判处死刑

  57.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持有大量毒害性物质,乙持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甲用部分毒害性物质与乙交换了部分放射性物质。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

  B.吸毒者甲用毒害性物质与贩毒者乙交换毒品。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乙的行为另触犯贩卖毒品罪

  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甲,将枪赠与他人。甲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D.甲父去世前告诉甲“咱家院墙内埋着5支枪”,甲说“知道了”,但此后甲什么也没做。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58.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判决是正确的?

  A.甲销售的假药无批准文号,但颇有疗效,销售金额达500万元,如按销售假药罪处理会导致处罚较轻,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B.甲明知病死猪肉有害,仍将大量收购的病死猪肉,冒充合格猪肉在市场上销售。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C.甲明知贮存的苹果上使用了禁用农药,仍将苹果批发给零售商。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D.甲以为是劣药而销售,但实际上销售了假药,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法院以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59.甲为要回30万元赌债,将乙扣押,但2天后乙仍无还款意思。甲等5人将乙押到一处山崖上,对乙说:“3天内让你家人送钱来,如今天不答应,就摔死你。”乙勉强说只有能力还5万元。甲刚说完“一分都不能少”,乙便跳崖。众人慌忙下山找乙,发现乙已坠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属于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

  B.属于抢劫致人死亡

  C.属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

  D.成立非法拘禁,但不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

  60.甲的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盗窃(不考虑数额)?

  A.某大学的学生进食堂吃饭时习惯于用手机、钱包等物占座后,再去购买饭菜。甲将学生乙用于占座的钱包拿走

  B.乙进入面馆,将手机放在大厅6号桌的空位上,表示占座,然后到靠近窗户的地方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座位。在7号桌吃面的甲将手机拿走

  C.乙将手提箱忘在出租车的后备箱。后甲搭乘该出租车时,将自己的手提箱也放进后备箱,并在下车时将乙的手提箱一并拿走

  D.乙全家外出打工,委托邻居甲照看房屋。有人来村里购树,甲将乙家山头上的树谎称为自家的树,卖给购树人,得款3万元

  61.甲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不考虑情节)?

  A.甲、乙共同盗窃了丙的财物。为防止公安人员提取指纹,甲在丙报案前擦掉了两人留在现场的指纹

  B.甲、乙是好友。乙的重大贪污罪行被丙发现。甲是丙的上司,为防止丙作证,将丙派往境外工作

  C.甲得知乙放火致人死亡后未清理现场痕迹,便劝说乙回到现场毁灭证据

  D.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毁灭了对乙有利的无罪证据

  62.根据《刑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达到1万元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达到5000元的,以挪用公款罪论处。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1.2万元,将8000元用于购买股票,4000元用于赌博,在1个月内归还1.2万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对挪用公款的行为,应按用途区分行为的性质与罪数;甲实施了两个挪用行为,对两个行为不能综合评价,甲的行为不成立挪用公款罪

  B.甲虽只实施了一个挪用公款行为,但由于既未达到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要求,也未达到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要求,故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C.国家工作人员购买股票属于非法活动,故应认定甲属于挪用公款1.2万元进行非法活动,甲的行为成立挪用公款罪

  D.可将赌博行为评价为营利活动,认定甲属于挪用公款1.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故甲的行为成立挪用公款罪

  63.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C.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

  D.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64.关于“宪法是静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有关刑事诉讼的程序性条款,构成各国宪法中关于人权保障条款的核心

  B.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适用权限、条件、程序与辩护等规定,都直接体现了宪法关于公民人身、住宅、财产不受非法逮捕、搜查、扣押以及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等规定的精神

  C.刑事诉讼法规范和限制了国家权力,保障了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和自由

  D.宪法关于人权保障的条款,都要通过刑事诉讼法保证刑法的实施来实现

  65.关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体现刑事诉讼基本规律,有着深厚的法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B.既可由法律条文明确表述,也可体现于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具体制度和程序之中

  C.既包括一般性原则,也包括独有原则

  D.与规定具体制度、程序的规范不同,基本原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具有倡导性、指引性

  66.某县破获一抢劫团伙,涉嫌多次入户抢劫,该县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团伙中只有主犯赵某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关于该案的移送管辖,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应当将赵某移送中级法院审理,其余被告人继续在县法院审理

  B.团伙中的未成年被告人应当一并移送中级法院审理

  C.中级法院审查后认为赵某不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可不同意移送

  D.中级法院同意移送的,应当书面通知其同级检察院

  67.林某盗版销售着名作家黄某的小说涉嫌侵犯着作权罪,经一审和二审后,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关于该案的回避,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一审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甲系林某辩护人妻子的弟弟,黄某的代理律师可申请其回避

  B.一审书记员乙系林某的表弟而未回避,二审法院可以此为由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C.一审合议庭审判长丙系黄某的忠实读者,应当回避

  D.丁系二审合议庭成员,如果林某对一审法院重新审判作出的裁判不服再次上诉至二审法院,丁应当自行回避

  68.刘某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律师洪某担任其辩护人。关于洪某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会见刘某应当经公安机关许可

  B.可申请将监视居住的地点变更为刘某的住处

  C.可向刘某核实有关证据

  D.会见刘某不受监听

  69.某地法院审理齐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关于对作证人员的保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可指派专人对被害人甲的人身和住宅进行保护

  B.证人乙可申请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

  C.法院通知侦查人员丙出庭说明讯问的合法性,为防止黑社会组织报复,对其采取不向被告人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的措施

  D.为保护警方卧底丁的人身安全,丁可不出庭作证,由审判人员在庭外核实丁的证言

  70.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前,一律不得对其进行讯问

  B.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后,可在送看守所羁押前进行讯问

  C.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送看守所之后,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D.对于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指定的居所进行讯问

  71.关于庭前会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被告人有参加庭前会议的权利

  B.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可在庭前会议中进行调解

  C.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可在庭前会议中就是否排除作出决定

  D.控辩双方可在庭前会议中就出庭作证的证人名单进行讨论

  72.方某涉嫌在公众场合侮辱高某和任某,高某向法院提起自诉。关于本案的审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果任某担心影响不好不愿起诉,任某的父亲可代为起诉

  B.法院通知任某参加诉讼并告知其不参加的法律后果,任某仍未到庭,视为放弃告诉,该案宣判后,任某不得再行自诉

  C.方某的弟弟系该案关键目击证人,经法院通知其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法院可强制其到庭

  D.本案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73.关于简易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涉嫌持枪抢劫,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由两名审判员和一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B.乙涉嫌盗窃,未满16周岁,法院只有在征得乙的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同意后,才能适用简易程序

  C.丙涉嫌诈骗并对罪行供认不讳,但辩护人为其做无罪辩护,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

  D.丁涉嫌故意伤害,经审理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遂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74.关于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宣告缓刑的罪犯,法院应当核实其居住地

  B.法院应当向罪犯及原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群众宣布犯罪事实、期限及应遵守的规定

  C.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的,由原审法院作出裁定

  D.法院撤销缓刑的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75.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只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才能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提出申诉

  B.原审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C.对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后可能改判无罪的案件,可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D.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一般应当指令原审法院以外的下级法院审理
5

赞一个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已有1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hbobby 2014-9-22 22:00
请问大家,这题目的顺序跟你们的卷子一样吗?我怎么记得我的考卷上最先出现行政法单选题?!

相关阅读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签名!
  • 449文章
  • 0收听
  • 2099听众

热门文章

法考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