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网斑竹注:此文原标题《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房,挤挤总是会有的》,因网友感觉作者的标题太标新立异,所以作者改为现在的标题《我的司考之路(司考经验谈)》 在还在复习的时候,我就想过,如果过了的话一定要写一点关于司考的体会,以记录自己的司考历程,同时希望能给考友一点帮助。但分数出来后我却一直不敢提笔去写,一来自己的分数不是很高,有很多比我高的人都没有写过类似的文字,我写来有点炫耀的嫌疑;二来也是因为最近的确比较忙,而写出的东西要做到最起码对得起人的标准要花点时间的;最后也确实怕自己的方法太过笨拙,以至于对考友造成误导。今天总算空下来,写点这方面的东西权当是为了以后的回忆之用吧,其中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一、我的学习过程。 我本人是一个第二学位是法学专业的 “伪法本生”,大学里拿过第二学位的可能都知道,第二学位所学的东西是很少很少几乎是没有的,而我毕业后又在外面做了4年完全与法律无关的事情,以至于去年参加检察系统培训的时候老是被同室人笑话,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盲,连什么是牵连犯都不知道。 1、看法条阶段(2006.9-2007.4)。基于以上的现实,我在2006年9月份就开始了可以“复习”(权且这么称之,实质还是有区别的)。记得我是在2006年8月20日去买了一套飞跃版的《2006年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在9月初就开始看法条了,很枯燥,基本属于看完就忘,还经常看着看着就打起瞌睡来了,但还好坚持看完了,初步有了点印象,知道都有哪些法律是司法考试要涉及的,并且工作中需要哪方面知识的时候知道到哪个部门法里去查什么法条了。这段时间比较长,大概持续到2007年4月,大概就是7、8个月左右的时间。 2、看教材阶段(2007.4-2007.7)。司法部出的3大本是从大概2007年4月底开始看的,因为书是2007年3月买的,所以还是2006年版的,刚开始是按顺序看的,那叫一个晕啊,后来听了淳于闻老师的课才知道法理学的部分也可以有不一样顺序的看法。这3大本中看得最细的是第二本了,即刑法、行政法卷,特别是由于当时在公诉部门工作,把第二本的刑法和刑诉法内容细细的看了一下,的确收获很多。一晃又是3个月过去了,看完这3大本已经是2007年7月了,这个时候总算看到一些法学术语不再感到陌生了。 3、看《万国》的6本书(2007.7-2007.8)。万国做为我国最大的司考培训学校,的确实力是不凡的,看万国教材的阶段是我个人感觉飞跃的一个阶段,这段时间对法律的认识或者说对司法考试考点的认识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高,特别是李建伟的《民法60》讲,绝对可以算是入门级教材中最好的了,由浅入深,案例丰富有趣,的确属于司考教科书的上乘之作(可能有点广告嫌疑了)。这个时间大概是1个半月左右,因为这个时候开始放考试假了,所以时间充足,效率高了很多,我当时还参照LOVE90421(内网上的一位大侠)的复习计划列了一个很详细的看书进度计划的。到2007年8月15日左右,万国的书也看完了,这时候的我已经很敢于和同考的同事一起争论和探讨问题了。 4、听课件阶段(2007.8.16-2007.9.10)。这个阶段其实很轻松的,我喜欢边听边做笔记,像2006年司考圈中比较有名的MAX一样,我听一段就在电脑上做一段笔记,一个课件听完基本上一个比较系统的笔记就做完了,我在SINA的爱问司考资料共享区里还共享过好多我做的笔记呢。这段时间听的课件基本上是属于LOVE兄弟推荐的一些名师的课件,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部门法听两个老师的,但一般都只听一遍。 5、最后冲刺阶段(2007.9.11-2007.9.16)。这是最心浮气躁的阶段,我这时一般用2-3倍速的速度,花了2天时间把两个诉讼法和刑、民两法又听了一遍,9月13日-14日的时候把三国法和第一卷中的法制史强化了一下,其中有问题印象不深的地方就拿笔记下来,形成每个部门法的强化笔记,我个人称之为《司考宝典》(我单位有人见过,他说还可以,呵呵)。记得好像记了不到20张纸(因为是手写的,没有多少字)的一个笔记。 可能有些朋友已经发现了,我的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到了9月16日,这已经是考试的第二天了,是不是搞错掉了,没有搞错,因为考试这两天我也没有放弃复习。一般是提前1个小时的时间到考场外,然后拿出我的《司考宝典》对马上要考的部分又看上1-2遍,效果还不错,最后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0分的内容是我在《司考宝典》上点到的。 6、练习与真题。前面的内容对这部分没有涉及,因为练习和真题是非常分散的,我大概把我买的所有的练习全做了,把每道真题都看过或做过2遍以上。 二、我的一些体会 不能算是经验,顶多也只是一点体会了。 1、信心不一定是非常关键的,心态可能才是关键的。有些考友在介绍经验的时候说要树立起司考必胜的信心,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可能和个人考虑问题的方式有关系,我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坏的方面,不是好的方面,而我觉得树立必胜的信心对我来说压力太大,承受不了。而相反有一个放松的心态可能就会不一样一点,因为我是第一次考的,所以我对自己说的最多的是“第一次就考出来的那是运气”(事实证明今年我确实也有点运气),不要太在意成败,最主要的是过程,只要我付出了就好。 2、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房一样,挤一挤总是会有的。我们很多人说没有时间,其实我们每天有很多的时间拿来看电视,拿来玩游戏,拿来上网,拿上谈恋爱了,其实我们算一笔账就真的应该感觉到时间的不够用了。 我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粗略的算过,整个司法考试期间我的阅读量大概是1000万字;书写量大约有10万字(这和我喜欢边看书边做笔记有关,后面还要详述的);听课时间大概要到200小时左右。这么多事情要去做,不花时间是真的不行啊。所以LOVE建议那些非法本的从8月份就要开始准备的是有道理的。 3、养成对考试有帮助的看书和做题习惯。这里我个人的做法是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要有发散性的思维,看到一个问题就要能想到其它问题,比如我在民法的“无因管理”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出过这样一个案例,如果大街上一个女子A被一男子B 给偷了,A没有发觉,此时男子C看见了,大喊一声,产生以下结果(1)小偷有心脏病被吓死了;(2)小偷跑了,男子去追,在追的过程中小偷(或男子)累死了;(3)小偷跑了,男子去追,追的过程中扔出一块砖头把小偷(还一种情况是路人)砸死了;(4)小偷跑了,男子去追,追到后拿把刀把小偷捅死了,或者小偷拿刀把男子捅死了。出现以上情况时的刑法和民法关系各有哪些,有什么样的后果出现。这些情况我都一一做了分析,并且不懂的地方也和人去谈论过,得到了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结果。另外我的书上基本被我写满了,都是对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比如说“共同连带责任”与“共同责任”的不同之处等等。我认为我的这些习惯让我在考场上应付以大量案例出现的司考题时不会感到手足无措。#p#分页标题#e# 4、善于总结。善于总结才有利于读书,我对于总结有个怪的习惯,即每做完一套题(不论是练习还是真题)后我都要算正确率以及等分率,对于屡次等分率低于70%的部门法我觉得就是我的薄弱点,就是要去强化的。当然善于总结也不并仅于此,我个人一般是看完一个部门法后都会把里面的重点总结出来写在这章书的前面,以便于以后的查找和复习。 5、谈谈第一卷。这次考试第一卷最好,考了109分,当然主要原因是第一卷的难度有所降低,但个人还是有点心得觉得可以交流下。(1)三国法听扬帆(女)的真的没错,三国法谁的课都不要听了,直接听她的,把网上能找到的她的课全听了,想拿低分都难啊。(2)法制史分少但是要基本全拿。以前看见法制史就怕,考试前最后3天拼了命的记法制史(建议按淳于闻老师的方法记),法制史虽然只有12分左右,但如果你都答对的话对你第一卷树立信心是很有好处的。并且记清法制史真的不难,把朝代记住,按淳于闻老师总结的口诀背上几遍,OK了。 6、说说诉讼法。诉讼法是大头,一般民刑两个诉讼法都要有近150分的题好出。对这两部重要法的复习,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听听杨秀清老师和汪海燕老师的课就真的很够用了,多听几遍,特别是最初的强化班的课件,又详细重点又突出,还不断地给我们强化。然后再到网上去DOWN一个诉讼法一表通类似的东西。每天上床后花10分钟把整个诉讼流程走一遍,好处多多啊。 以上胡乱写了一些东西,有用的东西可能真的不多,因为本人复习得较苦,同考的同事都公认我是这次院里复习得最刻苦的(因为本人基础差需要刻苦啊),所以方法也可能比较笨。总之,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吧。 2007年12月7日
原文地址:http://bbs.xuefa.com/dispbbs.asp?boardid=91&id=26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