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凌晨2点过,还要不到6个小时就能查到自己三战的成绩,每一分钟都被拉得难么漫长,反倒是每个人一生几十年显得匆匆慢慢,白驹过隙。经过头脑中确认,自己是2015年6月毕业,仿佛就在昨天。记得大学时在《法律与革命》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内心曾经的那份对法律的热爱和执着依旧,这也让我挣扎到了今天。 我在90年代出生在四川西北的农村,由于是男孩子,加上父母农事繁忙,家里很少管束我,感谢从小到大的这种自由主义传统,虽然我曾经滥用这种自由在中学时代混日子,后来连续三年高考才考上一所西北的大学,这算不算我终究承担了自由的责任。这也许更能说明我禀赋实在太差。 ![]() 感谢恩师马浩丹老师让我在大学时代走上了启蒙之路,一方面试着以法律人的视角去thinkinglikealawyer,同时大量的基础经典阅读,对社会学各个领域都有些许的涉猎。那些无畏的岁月,曾经看完《中国人真的太多了吗》然后和法制史老师在课堂上大声辩论计划生育,某些枯燥得实在乏味的课就翘到图书馆享受阅读,虽然大都是浅显的阅读,却让我内心感到如此深重。回头来看哈耶克、费孝通、郑也夫、福山、野夫、朱岩都还在记忆里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大学时代除了自我启蒙之外,不得不说我的兼职,或许是由于连续三年高考,基础比较牢固,加上父母都年近花甲,自己也觉得应该独立。我组建走上了家教之路,今天依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甚至跨界考取了高中教师资格证。从内心讲我非常抵触这段背景,不仅仅是去家教的北方冬天的寒冷和宿舍关门以后才能返回学校的艰辛,更是因为我过早的低效率的机械家教透支了宝贵的大学学习时间。去年司考成绩出来以后,我还因此而感到深深的后悔,因为曾经只要能安心备考一个暑假,我相信距离合格线十多分的差距可以实现的。而我那时忙于可笑的辅导机构兼职。真是目光短浅,得不偿失啊。目前有听起来还不错的收入让我继续折腾,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无知地以为可以用这种相对自由的方式继续内心的那个坚持——考研,去一流的法学院深造,去沐浴金字塔顶端的学术前沿。多年后,历史会不会重演,我的明天再次被今天耽误。 生活在社会底层,我明显可以感觉到社会的层次感,也能感受到我依然有必要继续学习之路。我相信目前的挣扎,因为我分明能感受到中间的痛,坚持也是一种痛,坚持让我得到成长,同时也在失去机会成本。时不待我,我已经从昨天那个小男孩成了今天26岁的成年人,时间让我感受到继续深造的压力,这也是我挣扎的动力。只要挣扎,对于理想我都给了机会。还有四小时成绩出来,世界(sifabu)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结论已出,大家却都在猜测。无论是惊喜还是惊吓。借用一句话, 过与不过,它都在那,已然注定; 过与不过,莫甚悲喜,都已尽力; 过与不过,仍需向前,都是起点。 过与不过,考研都更急迫的考验着我。 ps:阅读和写作是一种能力,显然我都在丧失,这也是我挣扎的理由和动力。没有禀赋,漫谈写得太差,请大家留情。学法网APP,法律人必备。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