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话,缺失主体的故事,谈到了楼主最后的那个案子少列了个被告,法官也稀里糊涂地没追加,今天故事有了结尾:判决书写完后院长没有签批,法院要依职权主动追加被告,再次开庭。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感触颇深,一个误人的律师和一个误人的法官在一起承办案件,真是惨不忍睹啊。
9、一次有效的沟通
在我脆弱的心灵深处一直认为去法院送材料比开庭打官司要难得多,开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齐备,送材料就难得多了,我首先得能联系上法官、还得等法官有时间,我还得自己有时间、还必须保证我到达法院的时候法官有时间、我还得能进得去法院,法官还得能收得下材料……其实送材料真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可是在一天有限的工作时间中,这么个小破事就能耗费足足一上午。
每次头天让我第二天直接去法院送材料,我都忐忑不安,我是个脆弱的人,害怕被拒绝,每次经过层层考验把材料送到法官手里走出法院大门后,我都有种想要跳起来的冲动,感觉晒脸的阳光都变得明媚起来。
我的忐忑不安源于律师所处糟糕的法律环境,源于某些官老爷的官僚作风,源于阶级矛盾……在我的有限的经历中遭遇到的官老爷至少有一半,他们面对找他们办事的第一反应是不情愿,虽然这个事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内容。
这就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实际上是逼着我们掌握一种能力。
一种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一次最有效的沟通以达到我们目标的能力。
这能力要求极高,也是律师素质的最佳体现,因为机会往往只有一次,说激烈点就是成败在此一举。
就如同今天去地处城市最南边的中院送材料。我手中只有一个号码,我必须先去堵法院门,再来打电话,为什么不先打电话沟通好再决定是否往法院跑?因为实践证明先打电话,这材料十有八九今天送不成,我坐了一个多小时倒了两趟公交车来到法院,所遭的罪就要求我必须今天办成这件事。
到了法院门口,我打了好久电话,终于有人接了,我说:“您好,我想找一下张法官”,对方说:“他没在”……
又是这情况,这时候我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我畏缩的本性,这种性子驱使下我可能会这么说:“那他什么时候能来、他去哪里了?”,接下来对方就很可能说:“他去开庭了,估计XXX时候有时间”……我如果就着他设定好的方式往下进行,那么最后只能是无功而返。
但是,我锻炼了很久的律师百折不挠精神上来了,我说:“不好意思,我来一趟中院特别不容易,向他提交一份比较紧急的材料,您能帮帮我吗?”,对方说:“哦,他在第X法庭开庭,你直接去找他吧。”
他释放了我一个信号,我可以去法庭找他。于是接下来,我骗过戒备森严的门卫,敲开了法庭的门,叫出了法官把材料交到了他的手中。两种方式不同结局,我通过这次有效的沟通完成了我的任务。
今天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送材料的故事,但是以小见大,一次有效的沟通是能够改变历史的,即便我们再被动,也会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当然这种沟通里需要智慧、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虽然环境不咋地,但是逆境出人才,我们拥有了在官老爷圈子里纵横捭阖的能力后,何愁玩不转这社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