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常常潜水在学法网看各种各样的心得贴,以期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坚定的信念和前进的力量。事后证明,看的时候确实心向往之,但是不付诸行动,也只能是旁观别人的传奇。今天又点开一个帖子,被其中的一句话莫名戳中,时长盘旋在脑中却总是懒于提笔的练笔写作的念头就这么又迸现出来了。这句话说:据说优秀的人都会有一篇年终总结。“年终总结”这四个字对于体制内的我来讲可以说屡见不鲜,就在刚才领导还布置我写一篇他2016年的述职述廉述学报告,心中百般不情愿,但仍然愤然提笔为他人做嫁衣。可即便每天都在跟文字材料打交道,自诩优秀的我却从来没有主动想起过自己也需要一篇年终总结,来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想来确实万分惭愧,也突然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是不放心我只身闯天下的幼稚梦想,苦口婆心要我留在体制内,总而言之还是怒我不争啊。![]() 且不多言其他,这篇帖子就先围绕题目起股吧。体制与律师的权衡,说起来这题目还是略笼统,我法本毕业,海商法硕士,在央企里待过,最终混迹在体制,迄今已三年有余,没有律所从业经验,对体制也只能说知之一二。所以这篇帖子注定成不了分享成功的经验贴,只期望一抒胸臆,共勉前进。 1、我就先从我熟悉的体制谈起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影响深远。我们的文化不管精华还是糟粕,经过千年的沉淀、发酵,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因子,融入血液、渗入骨髓。党指引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头脑发热,非要和西方一争理论高下、制度优劣,而是确实只有中国人才明白怎么治理中国,怎么引导国人。人常说,当你看不懂现实的时候,请去读历史,因为历史和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文明的进步或许依靠科技创新,但是社会的有序运行大多还是从前行之有效的办法的照搬照抄,毕竟印学是人作为动物的生存本能。所以公务员热不是没来由的抽风,换汤不换药的公务员考试确实千年如一日的解决着社会阶层的人员流动问题。虽然我也不喜欢体制内的种种桎梏,工作冗杂、繁琐,每天做报表,排查数据,节假日还要担心随时而至的加班通知不敢远去,想想也是够了。但我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过去的2016年里,我在体制里成长了很多,处事更加老练,办事更加细致,公文写作也更加娴熟了,也更加明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古训。我想不管以后我会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这些软实力都会给我增添助力。总而言之,体制内只能保证你体面且或许宽裕的生活,想发家致富,说了,就不要来体制了。 2、再来谈谈律所吧。 除去大学时在律所实习过一个月,我对律所的认知可以说少之又少。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也经手过一些律所的常规业务,比如整理卷宗,听律所向企业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律师准备社区普法材料,想来即使真的进了律所,工作也可能只是在此基础上多了些文案写作之类的吧。然而,偏偏我又是那种理想主义严重的个性,即使能看到现实,也总觉得这样的现实不会落在我身上,总觉得真正到了大城市(实习是在中山),我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优势,让自己迅速成长,不伤筋不动骨的解决安身立命的吃饭问题。其实脑子里做过无数次心理建设,时刻告诫自己:吃饱的律师屈指可数,挣扎在温饱线和已经饿死的律师大概不计其数吧。但是在体制内观望的时候,总是革命乐观主义豪情万丈,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真到临门一脚要踏出的时候,还是会落归现实,瞻前顾后:律师路要往哪里走。父母不太赞成出体制,一是认为我性格不外向不喜交际,二是认为律师求人办事,社会地位跟公务员没办法比。虽然如此,父母还是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了我。为了能更多的让我了解律师行业的现状,家里约齐公检法以及律师共同交流各自的看法,众说纷纭,各有利弊,最终还是一句话:看你自己。。。。。没想好的话,先留在体制。。。。。 一边是安逸的体面生活,一边是艰苦的自由发展,我89年生人,年纪不小了,虽豪情不减,但也不敢如没头苍蝇随意乱撞了。三十而立,立在何方?心中踟躇,难免焦虑,所以在此开贴,期志同道合者,分享心路,共同勉励。阅读更多法律行业精彩原创文章,请下载学法网APP或访问学法网(xuefa.com) |
最新评论
不想待在老家小城市,想去大城市
体制是磨人的小妖精
看你的主页,经验丰富啊,冒昧问一下做律师几年了呀?感觉如何?
没有啦,只是实习在中山。不是中山人,但是加好友无妨啊
我江门人,江门公务员
也有想法当律师?
是有这个打算!能加个微信聊吗?
律所找的怎么样?是在哪里呀
你现在在做律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