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收藏

为什么当律师,也需要拼爹?

律师路上 xuefa2017-02-06 收藏 : 1 查看 : 4709 评论 : 8

原创作者: 刘玲

文章来源: 法律读库

这是个拼爹、拼娘又拼家境的时代。年轻(实习)律师,想叩开律行大门,跨过律界门槛,真真不容易,有专业有学历有学位、司法资格通过外加一堆获奖证书、会外语有留学背景、会驾驶会各种软件……这些还不够,还要家境殷实。

刘玲.jpg

作者刘玲简介:全国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感谢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DechertLLP)LinJia律师对本文的贡献。

近日,某律所发布一条招聘实习律师的广告,招聘条件之一是“家境殷实”,一时在律界朋友圈引起热议。

年初也有一则消息引发业界争论:某律师发广告招徒弟,徒弟付学费万元可跟学四个月。

许多人因此感慨,这是个拼爹、拼娘又拼家境的时代。年轻(实习)律师,想叩开律行大门,跨过律界门槛,真真不容易,有专业有学历有学位、司法资格通过外加一堆获奖证书、会外语有留学背景、会驾驶会各种软件……这些还不够,还要家境殷实,能付得起拜师费,甚至还要求属相、星座相合

不过,话又说回来,律师是化解纠纷、解决矛盾、预防风险的职业,是“社会医生”,是公民权利的维护者,是民间矛盾的缓冲阀。能够胜任律师工作的,都必须是“超人”,必须具备超强的专业素养、法律基础、丰富的法律经验和社会经验、超强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处事待人能力,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必须超出常人。一名法科毕业生,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其经验、阅历尚浅如白纸一张,料理应付个人大事小情都有困难,何谈从容淡定为当事人、客户出谋划策、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稚嫩律师走向成熟,除了自己努力之外,还需要律所、老律师经验技能技巧方面的传帮带。对于律师行业、律师事务所、老律师而言,培养一名律师需要付出的成本很高,不是朝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数年的指引、指导才能出徒

律师业与传统作坊有近似之处,律师如同工匠,向社会提供客户私人订制的专业法律服务,律师的专业服务往往体现出律师个人的知识、经验、风格、气度、修养等,个性特点非常明显,这一点,尤其在刑事律师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在传统手工作坊里,匠人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千锤百炼数年,徒弟方可出师、独挡一面,此时,匠人师傅开始了焦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培养的是自己的竞争者,市场份额被瓜分。

不可否认,我们的律师师傅,也存在这种焦虑,师傅和徒弟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刺猬取暖的距离。于是乎,恐慌的律所在招聘实习律师时,担心培养目标日后跳槽成为竞争对手,便提高招聘条件。心存忐忑的老律师,招徒弟时干脆明码标价,一手钱一手货公平交易都不吃亏。这种矛盾之存在,与我国律师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直接关系

放眼大洋彼岸,我们看看美国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我的一个朋友曾在乔治城大学读JD(“职业法律博士学位”),每到实习季来临时,各大律所派驻招聘组入住学校附近酒店,和前来咨询面试的学生吃饭、聊天,当然也要查看成绩单(很重要)。律所筛选、锁定目标学生,然后发出offer,邀请其来所实习(带薪)。实习结束后,律所和这名目标学生继续保持密切联系,每逢节日都寄来N多价格不菲的礼品,邀请其参加律所活动,表达诚意期望其毕业后加盟。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选择这家律所,也可能不会,律所很淡然。如果目标学生决定加盟,律所便为该学生支付律师资格考试费、考前辅导班费用,还预付工资让其先休假再工作。加盟律所后,律所对新来律师按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进行系统培养,指定导师和心灵导师,薪酬丰厚并逐年递增,律师阶梯式成长直至合伙人。律师跳槽也不乏见,优秀律师常被猎头盯上游说,对于律师跳槽,律所依然淡然,开数场party相送。律师跳槽后,同位阶律师迅速补位,工作不受影响。

如此一比较,中美律师培训大不同。在美国,承担选择、聘用、培养律师责任的是律师事务所,而我国指导、辅导年轻律师的责任多由律师个人或律师团队进行。二者比较,律所作为培养律师新人的主体,在财力、经验、管理、人员、行政、课程方面具有优势和实力,而且能够体系化、阶段化,培养新人也是律所的一项基础工作,律所举全所之力对新律师进行培养,让新律师迅速成长迅速为律所创造效益。律所在培养律师时,根据新律师的特点和兴趣,为其指定专业律师进行业务指导,指定心灵导师促使其适应和融入,培养其归属感和认同感。辅导老师“奉所命行事”,其对新人的辅导也属工作范畴计算工作时间,新律师一边学艺一边参与导师的业务,分担了导师的工作量,还可以从律所得到可观薪酬。其乐融融,皆大欢喜。

美国律所培养新人模式,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这种培养模式保留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精华,培养了新律师,同时消除了师傅的顾虑,师傅教会徒弟,则多了帮手,减轻了负担。

我们国家律师制度恢复三十余年,律师事务所以中小所为主,如同小作坊,新律师培养多呈现为坊间师傅带徒弟模式。律师师傅一人兼数职:开店、做工兼带徒弟。出徒前,徒弟获得的报酬补贴都源自师傅个人收入。徒弟到一定程度,能够独当一面并且有了自己的客户,就希望单飞,师徒关系可能面临解体。这种小作坊式的培养模式,往往在师徒之间埋下矛盾的种子,双方缺少粘合度,容易发生矛盾,甚至分崩离析

不过,北上广有一些建所时间长、规模大的律所,他们在培养律师方面尝试借鉴英美国家的律师培养模式,他们招聘法学院优秀毕业生,新律师加盟后,接受律所系统培训,参与辅导老师(或分管合伙人)的业务由浅入深由少至多,逐渐认同律所文化,粘合度逐渐增强,跳槽率比较低。律所投入大,回报也高,律师队伍壮大,整体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呈良性循环。

律师行业的发展,需要律师代际间的传承,“传、帮、带”精神同样是律师行业发展的法宝。在行业代际传承中,一味要求师傅“爱的奉献”太过苛刻,一味要求徒弟像学徒工一样打工也显失公平。只有让律师事务所承担起培养新律师的责任,才能化解师徒间的尴尬和矛盾。当然了,律所要承担这项责任,前提需要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平台,并且有长远发展眼光和博大的胸襟。

如此看来,在培养年轻律师方面,我们如果调整一下培养责任主体,就能理顺很多关系。可以试试。阅读更多律师行业相关精彩文章,请下载学法网APP或访问学法网(xuefa.com)
4

赞一个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已有8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5wbg 2017-2-6 15:03
师傅与徒弟的关系 是要妥善处理,这需要借鉴国外律所的智慧。
引用 2015wbg 2017-2-6 15:13
律师梦,想说爱你不容易;律师梦,我依然执着追求。
引用 aifaxueo 2017-2-6 15:42
表面上看,律师的门槛比法检低,只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就可以,而法检还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但实际上,律师要真正入门,门槛比法检高多了。
引用 开门见山大哥 2017-2-6 15:44
爱的奉献
引用 DHFASIOHD 2017-2-6 20:2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引用 千千寻 2017-2-6 20:38
哎~想做律师不容易啊
引用 小小魔法师 2017-2-6 23:23
如果碰到实习收费的律所或者律师。请果断绕路,因为这样的律所或律师肯定没有什么可贵的品质,当然业务应该也是非常一般。
引用 梧桐1983 2017-2-7 14:35
所谓的辛苦艰难压力都能承受,只是作为非京籍本科,过了司考连个实习律师都没法做,令人头痛不已

相关阅读

家园、论坛相册已恢复
  • 5726文章
  • 4收听
  • 93听众
关闭

学法网【今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