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近十年,不误正业久矣,电子商务毕业,会计师职称。为了养家糊口,后跳槽成金融农民工。17年的时候公司法务告诉我,哥,今年司考最后一年了,大概率会放水,可以去试试。。结果一盆开水。。314分。。本想弃置不顾,法务又来了,说哥,今年改革第一年,绝对放水。。。然后又重拾书本进考场。一阶段204,目前在等二阶段成绩。。情况先介绍这么多。。两年的心得分一下几类吧: 一、关于考试难度 个人认为法律本身就是最朴素的正义观的体现。基本上良知未泯,你都具备学法的底子。法考难就难在内容多,量大易忘,需要时间保证。如果你是过目不忘的,这个可以直接略过。很多人拿注会和法考,两个来比考试难度。其实这两个证的备考策略和考试方式不同,对比意义不是很大。法考入门容易,难在量大。注会看似书本很少,难在单科体系化,需要一定的纵深。所以遇到在这争论两证难易话题,基本上略过就行了。考过的都容易,考不过的都说难。 二、关于备考时间 因为已年过三十,记忆力不比学生,再加上还得赚钱养家。所以在职考试的时间很难保证。一天时间控制在4到5个小时学习。时间自己调配。看到很多人三个月、四个月的备考就考过了的。如果自认为不是这类人,建议第一年考试战线长一点,特别是在职的,因为你保不齐哪天就的出差,哪天晚上就得应酬,给自己充分留点时间。 三、关于备考方法 第一年就是吃了机构的亏,先不说哪个机构,我不是水军,也不是拖。对于在职来说,听课时间绝对要控制,不能把时间都用来听课了。像刑民这两门,免费课件是相当长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建议你用免费课件走一遍,先把框架搭一个整体印象,书可以翻一遍。至于程序法,貌似有改动,这个可以等新书出来。零基础的,民法听听老钟的,虽然有时候像念经,但是多次重复后,你就还真能跟着顺出来。刑法我觉得柏浪涛的框架加徐光华,一个搭框架,一个填细节,这两个很互补。听完课以后,刷一遍真题,别怕错,错是正常的。 刑诉、民诉、行政法,这三门课不建议跟那种学习包的厚书。网上其实盗版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就用面授的那种讲义,跟着走。都是干货,段子也少,省时间。一遍课件,一遍讲义,一遍真题。把重点补在讲义上。该做笔记做笔记,该标记的标记。这一遍走完以后,你应该还是得错一半左右。后面就接着讲义、真题循环过,遇到不懂的回头针对性的找找课件。到后期的啥精粹讲义啥的,除非有法律修改部分,其他的你都在你的一本讲义上做笔记,从头到尾就这本讲义。一直到到客观题结束。法考从来都是靠重复。三遍真题以后,你再看到的每个选项不再是选项,而是一个个知识点以后。这个时候,你的信心才真的能稍微放松一下。 理论、三国、商经这些全靠背了。今年商经C位,法制史超历史,选一个老师跟到底就行了。至于哪些老师,凭个人喜好。 四、关于这个证的作用。 端正考证的态度。这个证改变不了你太多,无非就是心理充实了。不要奢望于一个证能改变你全部。很多人为了证离职备考,我佩服这些人,因为我不行,我还有两个娃要养。这个证只是给了我们这类非法本的一个资格而已,考过了也不值得太骄傲,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其实真正牛的人是看不上这个证的。这个证真的只是法律界的一个最基本的资格证而已。拿证以后,后面才是文山书海呢。如果不去沉淀,这个证基本上也就是垫个桌腿能用到。曾经我也天真的以为考了证自己就是万能的,只能说,天真。 我也不确定我二阶段能不能过。但是这两年的备考确实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重新审视我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也许这才是比这个证更有意义的地方。希望诸位非法本的,跟我一样在职备考的人能够平静的看待这个证,这个考试。考试真不是生活的全部。 五、补充 最近在学法网看了很多人在争论二阶段简单,考试放水之类的。其实越简单的试卷才是越可怕的,最可怕就是自认为很简单的。毕竟只有18万份试卷在那,改卷人有的是时间仔细端详了。好在司法部不给答案了,可以放松的一个月去带娃休息了。过不过的交给天意吧,那些愿意自我折磨到成绩公布的人,让他们继续执着吧。。 |
最新评论
真的只有考过的人才能发心得吗?每个考完试的人对自己回头看都会有体会。有些方法用对了,真的事半功倍。
在职真的不易,特别是这种需要时间保证的考试。今年好多法都修订了。新法必考,多注意点吧。考试题量降了,说明运气的概率下降。而且法条一定要先熟悉,司法部的那本案例指导用书,平时多翻翻。我觉得法考前三批都是小白鼠。没有三次以上的总结,是搞不定法考规律的,只有自己多辛苦点了。
很多的牛所要人,不光仅仅看这个证的。真正法学牛校的学生追求的真不是这一个证。当你遇到就业歧视的时候,就会知道,同样有个证,这个证只给了你打开一个门的钥匙,进了这个门以后,你才有机会见到很多的牛人。只不过,你以前只知道人家厉害,现在你知道人家怎么厉害了。。
想学,啥时候都不晚,就看你追求的事啥了。。
谢谢!
其实不开玩笑,真正牛的人,他并不适合这种大而全的考试,就好像好多培训老师他可能在本行,比如民法他讲的很好,考试8,9不离十,但是别的科目,他没时间去搞定。
说个更极端的例子,你让傅部长去考,张明楷,王利民这种大咖去考,他能考的过吗?等你,真正的成为一个行业的权威,那各种准入证你估计也看不上,也许还得征求你的意见。当然这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