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记得某位网红检察官说过,其做检察官这么多年,遇见的律师不计其数,印象印刻的却寥寥无几,发自内心敬重佩服的更是屈指可数。或许是其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但据本人观察,以下几种律界之怪现象,能否解释一二,你不妨看看。讲的不对的,且请您一笑了之,不必较真。另必须要说明的是,此文系无聊杂耍,嬉笑怒骂,虚虚实实,切不可对号入座,结怨仇视。惟愿能在嬉笑扯淡中,给你一些启发,与你共勉。 「壹」 以老师、大咖自居,到处讲课、培训,唯独不见办案。 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无讼案例,2016年、2017年,刑辩界,知名度较高的大律师中,办案超过10件的,空无一人。让人唏嘘。或许是我视野狭隘,取样较窄,很多办案数量可观的律师没有及时查询统计,也不排除文书没有全部公开的可能。但同样是上述网站,随便输入一个检察官的名字,办案数量多在100件以上。二者对比,让现实更显荒唐。或许,现在的大律师跟法检两院的领导一样,都不亲自办案吧。 「贰」 大律师不办案。小律师无案可办。不解释。试问,谁在办案呢? 「叁」 朋友圈晒的最多的不是自己对案件的见解和对专业的追求。 大律师最引以为傲的是参加了政府的哪个会,在哪个组织认了职,为哪些人讲了课,跟哪个大客户吃了饭。小律师最得瑟的是参加了哪个培训,与哪个大咖合了影,做了哪个人的助理。 「肆」 不以办了多少案件,推动法治进步为荣,而以兼任了多少社会职务,做了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傲。 「伍」 专业好,埋头办案的,一年到头,挣不了三瓜俩枣。不谈专业,只讲应酬的,却赚得盆满钵满。 「陆」 接案时,讲的天花乱坠,吹得云里雾里。法庭上,对案情不明就里,对法律一知半解的不是少数。 「柒」 跟客户吹牛逼,认识某某法官、检察官,拍胸腹,作保证,舍我其谁。收了钱,从不跟法官、检察官沟通,多简单交一辩护材料,便草草收场,杳无踪迹。 「捌」 吹嘘自己,以专家、资深自居,滔滔不绝。专研业务,一两分钟,一两页纸,便昏昏欲睡。 「玖」 办公室装修的富丽堂皇,不惜重金。培养年轻人,一毛不拔,一文不出,还嫌累赘。何谈后继有人? 「拾」 网络百度,个个法律专家。实际运用,法条法理,云里雾里。忽悠业外人士,噱头十足,剖析专业案例,只言片语。其实就是忽悠人。 |
最新评论
这种现象不止律师,其他行业或多或少也都有,不必大惊小怪。
刑辩圈普遍认为十到十五件案子,是一名优秀律师的极限,我指的是辐射全国的律师,只办本地案件的肯定不止这个数。因为刑辩业务的可替代性很差,绝大部分前台工作都要主律师亲力亲为;再有就是有大量的时间都要花费在会见上,所以刑辩律师的生产效率是很低的,当然,蒙人的不在此列。
现在你们还会相信他说的吗?你们会觉得司法公职人员比律师更高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