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我特别讨厌业界里流传的一个字:你只要“熬”过三五年就可以年入多少多少钱。为什么是熬呢?好像只要度过这一段时间就可以。其实远不是这样,据我在所里观察,很多执业三年的律师也才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因为实际上度过实习期的时间为一年半,像深圳、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两年甚至三年度过实习期的也不少见。因此说起来执业三年,实际上在业内已经4年半了。当然这也与我所在的律所有关,所内人际关系非常融洽,步子迈的小,创收是不如步子大的律所。今天我看到整理年度案卷,一位四十岁的律师,年收入才20万。如果年收入20万的话,那我不如去考公务员了?干嘛要这么辛苦呢。同样的,学法网的仁兄们既然选择这条路,大办是对人生有些追求的,也不会轻易接受这现实。既然如此,三年时间就更不能“熬”了。要积极主动去开拓事业,那么怎么在实习期开拓呢? 根据数据的调查,及自己所见所想,年轻律师刚开始的温饱全靠老律师将看不起的案子交给小律师或者半独立的为老律师做案子,额外偶然接到案子那算是“营业外”收入。至于学法网上好多帖子讲自己实习期创收10万,前三年达到50万,我认为这确实是真的,但不具备可参考性啊。就像有人买彩票中奖了,确实有人花十块钱就中了一个亿,但把心思放在彩票上,这会成功吗?因此大部分小律师的状态是我讲的那样。 既然“国情”如此,我们要怎样制定发展道路呢? 一、关于案源和业务能力的矛盾 我认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提升业务能力,至于案源只能放在次要矛盾。换句话说,产品和营销,我主要做产品,顺带着做营销。当产品做好,有时候也许花香蝶自来。 1. 因为年轻律师的温饱几乎全靠老律师,那么老律师为什么把案子交给你?因为你踏实,业务能力强,他将案子交给你,你能爱惜他的羽翼。 2. 只有提升业务能力,你才能打赢官司,才能避免一锤子买卖,才能实现客户的可持续发展。 3. 案源的高发地带在于公司,而不在于个体,很多网友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打一场官司,那你凭什么认为你结交个体的短暂期间内,个体会给你提供案源?个体案源的高发地带在于高端个体。那么你业务能力提不上去,有资格结交公司管理层、高端个体么?以你目前的能力、在社会上的地位结交的都是低端个体,好多效率低的社交。 至于业务能力怎么提升呢? 我初步有些自己的看法,但还不是很系统,最近要看君合律所出版的《律师之道》,希望能从里面学习些干货再来分享。 二、关于律所人际关系的矛盾 律所里面的人际关系分为三层:师傅、大牛律师、普通律师、前台姐姐 怎么处理和他们的关系呢? 首先是服务好师傅。师傅是手把手教你,也是以后跟着做案子的最重要主体,甚至以后跟律所签执业合同,律所要不要你的主要衡量标准也是看师傅的意见。因此你要为师傅端茶倒水,在有机会回老家的时候,想着给师傅带特产,会开车,见到师傅热情的打招呼,在你学习的时候,师傅让你复印,寄快递,订案卷等杂活,你要完全以服务好师傅为第一任务。因为师傅带你是因为你对他有用,至于你的自身学习只能是在服务好师傅的前提下顺带。 其次重要的是跟律所大牛的关系,他们也可能分出一些汤。见面要热情打招呼,让帮忙倒垃圾桶就热情的倒。 再次是前台姐姐,前台姐姐因为和你没有利益冲突,而且在律所待得时间长,因此哪个大牛律师什么情况,该怎么相处,哪位合伙人喜欢提携新人都了解,以上信息都是普通律师没办法提供给你的,因为你们在争夺大牛律师的汤水中处于竞争关系。 最后是普通律师,他们尚处于缺案源的阶段,即使有心也无力。但仍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以后的小案子合作,杂活的请教(比如如何订案卷,不可能事事都请教师傅,师傅很忙的),以及低头不见抬头见都需要和他们处理好关系。 因此对他们的任务,以师傅、大牛律师、自己学习、前台姐姐、普通律师的优先性排序。 最后再讲一句,如果我真的满足于一年20万,我就不会选择这一行业,我希望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与学法网网友共勉。 |
最新评论
慢慢来,不要急
谢谢
跟女强人一般比较头疼,因为要求多,且搞不清她的想法。可能她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心情。这时候你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根本就没说好考的事,人家都意思是想拿二十万年薪做公务员比律师性价比高
县乡公务员也不好考吗?我妈老催我考公务员
问题是公务员很难考,你都不是公务员,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还叼叼什么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