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18岁到30岁我做了这些事情: 2008年,参加高考,成为一名国防生; 2012年,本科毕业,成为一名军官; 2014年,开始读研; 2017年,硕士毕业,重返军营; 2019年,退役。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一次转折,有的我可以选择,有的我不可以选择。无论如何,乘着军队改革大势,我离开了,离开了那个“虐我千百遍、我待之如初恋”的绿色方阵。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最有意义的地方,青春无悔。 今年退役,再次面临选择。白岩松曾经说过:“人在30岁前一定要确定人生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不争的事实。我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转业服从国家安置,成为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二是复员,自谋出路。对于大多数军转干部来说,选择转业安置最合理不过,工作安稳,也不会太辛苦,算是这么多年在部队付出的回报。然而,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我选择了复员,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道路。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一书中说过,历尽苦难,才有了后来耀眼的辉煌。跳出舒适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离开体制,扑面而来的便是彷徨、迷茫和不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而立之年的我,选择从0开始做一名律师。 我的选择看似突然却又是情理之中,乃至是我职业选择问题上的“最优解”。读研期间,我非常幸运地通过了2015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和2016年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为我今天的毅然决然提供了足够的底气。 我对律师向来非常崇敬。 有个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其实律师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在律师的不懈努力之下,许多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沉冤数十年终得昭雪,为的就是清白。每当我看到类似的案例时,都会被律师追求真相的执着所触动。不禁要感慨,原来律师死磕起来这么有战斗力! 律师工作拥有更多可能性。 在面试律所的过程中,曾被问到为什么不去做法务。法律小白的我,其实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根据以往了解到的情况谈了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感到,比起法务,律师需要面对的案情更复杂、挑战更艰难,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修炼更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法律工作者,二者都要循规蹈矩,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但律师拥有更多的空间自由发挥和运筹帷幄。 律师对人性的认识更深刻。 一件离婚官司当中,男方告诉律师,刚开始为了买房,他和妻子假离婚,之后复婚,现在因为生活矛盾,妻子又要和他真离婚,而他还不想离婚。姑且不讨论这其中涉及的财产问题,光是这反反复复的情节就堪比情感大片。在这真真假假当中,当事人恐怕早就迷失了自我,改变了初心。只有律师,能够在重重迷雾中抽丝剥茧、权衡利弊。正是经历得多了,律师更加明白得失的意义,更加懂得珍惜的可贵。 律师需要终身学习,收获成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持续学习是律师保证不落后的唯一途径。作为非法学,我的基本功较弱,法学素养也比较欠缺,于是买了一些法律书籍进行学习。后来,我发现漫无目的地学效率很低,理论还是要结合实践学。学习的内容很多,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典型案例、观点集成……感觉越学越多。茫茫法海中,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学下去。 比起大多数人,30岁开始做律师算是起步晚了。但是,年龄比我大才开始做律师的大有人在,所以,30岁开始做律师,起步虽然晚,却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想得多么了不起,更不值得炫耀,自己遇到的困难可能连别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无论什么时候开始,现在,永远是最恰当的时候!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奋起直追! 最后,以一首《插秧诗》与大家共勉: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最新评论
没有呢,自主择业的人才有,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
没有呢,自主择业的人才有,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
战友,你好啊,也准备做律师吗
对,你哪个城市啊
我也是,可以交流一下
你回来了
我在合肥,你呢
因为我的年限还不够,所以没有办法自主
可以啊
我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