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之前辞职的时候,在学法网发了一篇工作多年的心路历程《昨天从单位辞职,即将到律所实习》,现如约分享选择律所的过程。 决定从体制离职,就在考虑选择律所的问题。我去实习的城市主要有两种律所模式:提成制和公司制。 途径是和大多数离职的人一样,一是向熟悉的朋友和同学打听,二是通过领导的关系来引荐,三是通过招聘网站投简历。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把这几年的人际关系积累都用上了。不停的了解律所和律师行业,自己闲下来就做笔记梳理。 朋友所在的律师规模都不小,但是考虑到他们创收不高,并且主要执业地区还在老家那边。为了我以后的发展,建议我做个备选,有更好的选择最好。 领导的关系联系到的都是执业多年的律师甚至是各个大所的创始合伙人,我也分别联系沟通了。因为业务的关系,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男助理,如果我愿意也可以给我一个实习名额,但是没有时间带我,实习期间我可以不用去律所。我本人希望可以尽快熟悉律师业务,尽早独立出来,这些也不再进行考虑。 在招聘网站投了一份简历,是一个新所,年轻有朝气,但短时间没有回信。后来在我选定律所以后,该律所主任打电话给我,说是他联系我多次,赶得时间不巧,都是在通话,希望我可以到他们律所去实习,条件可以商量,在律所内部也是合伙人身份(不懂什么意思)。我婉拒了。 上面这些基本都是提成制律所,内部也分各个小团队,和传统的差别不大。公司制的律所也接触一个,合伙人也是体制内出来的,交社保、有基本工资和明确的晋升机制,但是上下班需要打卡,周末集中培训和学习,没有个人开拓案源的时间和做案件的时间。虽然相比较于其他律所,公司制在实习初期有保障,但是不适合我。 现在所在的律所是我大学同学引荐的,新所、中等规模。说实话,本来没有考虑,当时希望去排名前十的大所,期待有更大的平台。第一次去律所面试,什么也没准备,简历都没带。和几个合伙人见面后,感觉都很随和、热情,律所人合性很好,当时就定了。没有工资、没有社保,但是将我看做独立的个体对待。 选择律所的过程可能听起来有点准备很多、结果却很随意的感觉。说到底也是这个律所的某个点正中我的需要,打动了我。至于这个点是什么,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还需要各人体会。 |
最新评论
没有工资和社保,租一间办公室,费用自己出。不靠待遇,靠业务。
案源也是自己找?还是律所分给你?
应该是自己找,分案源那种是公司制的。如果业务能力突出,其他律师有案件也可以分着来做,给一些生活补助。
你从体制出来的,案源肯定是有吧?
没有案源,异地实习,重新开始。
侧面打听了,可能几个合伙人的业务水平不高。从业前期几年,还是希望打磨个人的业务水平。。
法考经验,我需要,因为我还没过法考!
一切从新开始,不容易啊!
没有基本工资,有案源不就有收入了吗。工资不等于收入,要辩证来看哈!
没发现人脉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