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关键词:大龄考生,在职,二战主观题,114分险过。 一、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人39岁,在职,公安系统,平时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还要给孩子辅导作业。但是我知道,像我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我身边就有很多,我们单位今年很多人参加法考,也通过了好几个。普遍年龄和我差不多,反而年轻的刚入警的同志不参加考试。 回头想想我刚参加工作那会也是这样,老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年轻就是资本,可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20来岁的小伙子,等到了奔四的时候,人生又一次站到了一个路口,这个路口不是十字路口,需要走下去的路就是保持现状等待退休。即便是考过了法考,拿到了证书,这个证书实际对于我们来说几乎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自己年轻时候想做而没有完成的事,内心的焦虑指引着我们要做点事,至少这个证告诉自己我这两年没有白费光阴,告诉我们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自己也在努力奋斗,试图,仅仅是试图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甘于只能是啃老。 体质内的优势就是稳定,其他的真就没什么了,撑不着饿不死,但当出现一些情况时,也只能是着急,或者依靠内心的强大,因为每月的工资不多也不少,它就在那里。所以希望学法网上的所有年轻人,趁着现在年轻,把该拿的证拿到。 二、再说一下自己备考的情况: 首先,要学会放弃。 去年3个月过客观,201分。主观104。今年3个月过了主观,114分。因为我是在职考,所以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及格万岁,不贪多,当然在职也就在职的优势,我们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很多概念和程序我们并不陌生。去年直接把法律思想史,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还有经济法后面的很多小法都放弃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占分比也不高,投资大效益低。尤其是法律思想史,总共4-5分,背诵两个星期可能也就得3分,还不如自己蒙一下。 其次,也对自己又信心。 这个好像大家都知道,好像一句废话,但是我发现很多考生没有真正理解,就像当时考公务员的时候一个老师讲的那样,不要看有多少人报名,有20%的人还没进考场就放弃了,有40%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备考的,想着今年只是试一试,明年再正式考。只有20%的人抱着必胜的信心去考。还有一部分人准备不足,现在想想真正有几个人用电脑模拟做上几套真题,尤其是主观题,几乎都存在平时不会答,到了考场上就会了的侥幸心理;存在刚好出的题就是我会的题的侥幸心理。当然,确实有很多人很幸运,比如今年的第一题,就有考试机构押中了题。我本人也在考试前的几天见到了这道题的评论文章,但是没有背下来,有点印象。 第三,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每年的重要事件,中央的会议精神,尤其是涉及到依法治国的会议,重点掌握新法,重点熟悉真题,重点复习自己的错题。爱思考的考生可以多探究一下新法条的立法目的、立法背景,法律是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大多数人利益的,法律和情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很多题目靠自己就可以判断。如果你是立法者,你也会这么规定。最后就是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这个大家应该都会。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说那么多了。总体来说,感觉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不要太轻信一些机构的危言耸听,要相信自己。 学法网上的所有法友,加油! |
最新评论
怎么样才能搞文字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