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先不要喷,你们过了的说什么都对,我们每年差几分的人总归是没过,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但是我觉得成绩已经不重要了,真相更重要。 去年差3分,翻看学法网,很多和我一样的,甚至连续两年107的同学,怯怯地提出和我同样的质疑:莫非真的有地区调控通过率控制一说? 这两年一直关注超话和学法网,看到很多和我一样,江浙沪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发达地区的考生每次的差一两分的多的数不清,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客观题每次200多主观题却每次差一两分,也许真的当了调控政策的炮灰了。 冷静想想,司法部爸爸像一个慈祥的父亲,总不能任由有的儿子家财万贯,有的儿子食不果腹吧! 再说了,比如江苏主观题21年报40000人,现有律师30000多,西藏云贵川报考几千人律师不到五千人,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全国上下一盘棋,既要统筹推进重点明确,又要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欠发达地区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人才充足,怎么办? 法治人才都去发达地区了,发达地区一个市的律师比欠发达地区一个省的律师多,而且每年报考人数持续是欠发达地区的十倍多、这样下去会导致法治人才局部聚集,扎堆,而大部分地区人才持续匮乏,光放开C本还不够,而且百分之八九十的C本还一直冲A本,甚至已经在发达地区继续考A本,那怎么办?怎么保障欠发达地区法治队伍建设呢?换做你是司法部长你会怎么做? 肯定会调控,怎么调控?阅完卷,统计各省人数,确保各省通过率基本持平,甚至有倾斜,不然怎样?阅完卷汇总完总分,难道上海报三万,108以上两万五,西藏报考1000人,108分只有五十人,C本线100人,怎么办?西藏缺口2000人,接下来会怎样保持平衡?司法部爸爸要的不是局部发展,要的是全国平衡,剩下的你们自己想…… 法律人,尤其是在职的朋友,生活经验告诉你,有绝对的个人公平吗?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律不能使每个人公平。绝对的个人公平会牺牲社会和国家公平,这就是看问题高度问题,如果你是部长你也会这么做。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想做个傻白甜 那些每年差一点的战友,你很优秀,你也很有恒心,坚持考下去,不抛弃不放弃…… 也许,换个欠发达地区报名地试试,会有意外收获吧。 我认为:取经不是到达西天接过来的那本经文,而是你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磨练和种种斗争、误解、无奈,孤寂的过程,我想这才是真经。人生苦短放下执念。 ![]() ![]() ![]() |
最新评论
我觉得东部地区考生去西部地区报考参加考试通过的可能性更大的这个想法不对,户籍地没变,只去西部地区报考和考试,考过了不还是不会留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般人都能想到并可能付诸行动的问题,上层会想不到?
报考的总人数也少
我是普通人,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我也想考130+呀、这样经得起调
看看北京连续几年107的人有多少
在哪里考,不是关键。
主要还是自己的实力。
(我也是考了几次,个人觉悟,勿喷。)
是不是这样我不清楚,反正我观察下来,在学法网和贴吧晒成绩的什么非法本零基础学习几个月一战过关的人里,北京上海的很少,多为非发达地区,而且120、130以上高分的很多。
我北京第一次考,132,没想到那么多,但总结下来第一题要答好,后面每一问我基本都附了法条,每道大题4.50分钟,希望对来年有帮助。
可惜我们只是辛勤而愚钝的普通人、
你适合体质里混。
我非法学16年在西部某省报考只断断续续复习四个月,我自己刑诉法一团浆糊,卷四案例凑字数109.最后分数还不错拿的c本,后来一直在苏州考总差那么一点点,客观每次200+,今年论述估分18,其他3-4个争议小问全算错,刑诉三段论法条标点符号照抄……厚大瑞达觉晓中公机构公布答案一致的有百分之80一致,对于学习我一直承认别人的优秀和自己的不足、正因如此我也考取注册类的证书好几个自考专本几十门这样一路考过来的,我们不是顶层学霸能干到130以上不怕调,我是众多普通考生不是学霸,其次事在人为、尤其是有政治意义的东西,上了年纪经历多了你自然会懂事在人为的道理、最后作为法律人永远要保持对任何事物的怀疑,包括对当事人……最后,不是牢骚,我也过了发牢骚的年纪了、世事江湖,有时候江湖不在考场,在会议室,在决策中……保持怀疑与承认自己不足是两个概念、二者不可偏废、要有机统一。
看不到的黑才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