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收藏

两农民在征地前抢栽树木,获补482万元,后以诈骗罪被判刑

法律实务 法眼天下2022-10-22 收藏 : 0 查看 : 2022 评论 : 18

原创作者: 王平聚律师

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2014年至2017年期间,北京延庆两农民在征地前抢栽树木,获补482万元;

2022年6月,两农民以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获刑十一年六个月、六年十个月,并退赔受害单位损失482万余元。这起案件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法院是根据日常行为做出推断判决的。

获刑.png


两农民得知有关部门征地时,地上物补偿款很可观后,动了骗取征地补偿款的念头。随后,他们在修高速征地的消息传进村子里,但项目还没有发布征地公告前,租用了同村村民的土地,然后找人在土地上种植价值较高的植物,等到征地公告颁布后,便申请征地补偿款。

两人也是赌一把,征地消息属实,两人就借此机会大赚一笔,如果是假消息,风险自担,谁曾想到,600余万补偿款刚到手,还没高兴多久,两人就被当地公安机关控制,民警说他们涉嫌诈骗,要追究刑事责任。

借征地的机会,骗取征地补偿款,这样的行为应当唾弃,但是否构成诈骗罪,值得商榷。

首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两农民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没有异议,他们骗取的征地款数额高达600万元,远远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较大,也没有问题。

问题是,两农民是否有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受骗?注意,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受骗!

其次,刑法根据主客观一致原则定罪量刑,也就是说,行为人主观上要有犯罪的故意,客观上要实施了具体的犯罪行为,才能对其进行定罪量刑。

主观上,两农民有非法获得征地补偿款的故意,但他们在即将拆迁的征地项目旁,栽种树木的行为,客观上,有没有骗到征地拆迁工作人员?

注意,两农民是在征地拆迁公告发布之前种植的树木,也就是说,征地拆迁时,所征的土地上存在植被,是客观事实,并不是存在虚构地上物的情况。

两农民之所以获得600万元的地上物补偿款,是因为征地的时候,将他们种植的树木,认定为原生树木,进而给予了高额补偿。

综上所述,两农民是否构成诈骗罪的关键,是他们新种植的树木,是不是成功的冒充了原生树木,使征地工作人员受骗

法院审理后,以两农民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分别判了两人6年10个月、11年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事发后,有网友表示,两人种植的树木,不符合标准,征地方可以不征或不同意补偿的数额,不应该认定为诈骗罪。也有网友表示,两村民得知即将征地的消息,才去租地种树,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予以严惩。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关注热点事件,以法律角度,看人生百态!

更多:法律实务干货,专业知识再提高

赞一个
已有18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善良的朋友 2022-10-21 18:40
这个确实是值得商榷!种树是事实,并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且是在发布征地公告前!
引用 dcc1126 2022-10-21 19:16
法律,最重要的,是可预见。在本案没有发生之前,15亿中国人,都不会觉得,为了征地补偿,赶紧去种树,居然要坐牢11年。说到底,公权力,不受约束。
引用 善良的朋友 2022-10-22 08:15
dcc1126 发表于 2022-10-21 19:16
法律,最重要的,是可预见。在本案没有发生之前,15亿中国人,都不会觉得,为了征地补偿,赶紧去种树,居然要坐牢11年。说到底,公权力,不受约束。

是不是有法律规定,征地前不能种树?
引用 pqh 2022-10-23 09:19
法律如不可预见是会引起恐慌的!
引用 手不遮天 2022-10-23 22:20
虚构事实,骗取处分。公告前的种植行为是一种摄性行为,工作人员还没有处分权,何来的诈骗
引用 海宁章三 2022-10-23 22:56
当然不是诈骗,否则我们这里大概1万人要坐牢
引用 michaelstar 2022-10-24 10:53
公告前的种植行为是一种摄性行为,即犹如买彩票一样,只是,种植树木的行为概率更大一些,因此,这个罪有待考究。
引用 yunyim 2022-10-25 12:52
最有可能的是征迁部门钓鱼,造成被欺骗的假象,目的就是打击突击种植当事人!
如果是该种情形,当事人不构成诈骗罪,但需要退出不当得利!
引用 风吹过年华 2022-10-26 23:07
那之前有的地方要拆迁时,村民提前得到要拆迁的消息后,在房子上加盖好几层从而获得巨额补偿款。这个算不算诈骗呢?
引用 法律之外 2022-11-1 12:52
怎么是犯罪,最多是投机取巧而已
引用 xfw49wkDz 2022-11-1 13:59
不算吧在没有发通告怎么能算诈骗呢章都没印字都没写这就可以奏效法律了?而且那两个农名工也是抱着试一试的行为去做的话说还是在公告没出来的情况下
引用 梁时钟 2022-11-5 16:29
上诉了没有?
引用 xfwSPf4Vx 2022-11-26 22:58
不是诈骗
引用 乐海 2022-12-7 16:33
本案中的诈骗罪完全是生搬硬套,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再有一个,个人承包的土地啥时候种什么(只要不种植违法作物),还需要征得别人同意?
引用 xx的小跟班 2023-2-3 21:02
善良的朋友 发表于 2022-10-22 08:15
是不是有法律规定,征地前不能种树?

我看了一个是公告发布后 抢种的不补 这个有规定
引用 82sanpi 2023-2-7 10:01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犯罪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犯罪的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行为人实施的欺诈行为可以是虚构事实也可以是隐瞒真相。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欺诈行为本身即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