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动态 2010-07-29 收藏 : 0 查看 : 964 评论 : 0
文章来源: 法制日报
“这批学生非常刻苦,与其他本科生相比,明显成熟懂事。”谈起刚刚走出校门的首届政法干警招录改革试点二学位班,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长李树忠赞不绝口。 2008年,这81名“特殊学员”走进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门,分为法院与检察院业务两个方向。 李树忠说,学校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专业实习及学位论文等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和中国政法大学一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针对这批学员的工作思路,也是“针对性、科学性”。 公安大学试点改革大队副大队长赵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公安大学改革试点班学员入学即入警,就业目标明确,所以,“改革试点班通过举行跨专业交流会深化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员综合能力、汲取多警种知识,使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先进公安工作理念的传播者和综合警务能力的先行者。”赵立说。 从试点班入学以来,试点院校就以一种较高的目标和规格去培养他们,希望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法律人才。 记者了解到,在政法大学改革试点班的案例研习课上,老师们并不采用那种环环相扣、人为设计好的试题,而是直接把司法实务中的真实案例拿来,将判决结果去掉后让学生们总结和提炼其中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分析法律关系,选择可以适用的法律条文。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政法大学几乎动用了校内最优秀的师资。学校在试点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按照4∶1的比例,为学员请了20名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的是让这些学生尽快克服没有法科背景、基础较为薄弱的劣势。 此外,学校特意从司法实务部门请来了一线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作为兼职导师。 “在这种"双师型"的培养模式之下学生们进步很快。”李树忠说,2009年,政法大学08级二学位体改班81名学员中79人参加了司法考试,51人通过。 李树忠说,体改班学生比较特殊,如果不能通过司法考试,毕业的时候将无法顺利回到定向的就业岗位上参加工作。考虑到这一点,学校花了不少心思。 一方面,学校要求老师在授课中,尽量贴近司法考试;另一方面,每周末专门举办司法考试讲座,连续十几周,对司考知识点进行系统讲授。 谈到对首届体改班毕业生的期待,李树忠真诚地说:“希望他们能有一个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西部地区作贡献,为后面的学生做好表率。”本报北京7月27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