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友情提醒:近期街头诈骗案呈现5个特征

法律实务 2007-12-16 收藏 : 0 查看 : 1187 评论 : 0

原创作者: 牛爱民

文章来源: 新华法治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牛爱民)据北京警方分析,近期北京街头出现的诈骗案有这样5个特征。

  特征一:从侵害对象上看,单个女性和中老年人成为诈骗不法分子的首选目标。因为这类人生活环境相对封闭,防范意识不强,且往往掌握家庭的财权,在较短时
间内即能筹集到大量现金,一旦遇到高额利润的引诱极易上当。

  特征二:从作案地点上看,主要集中于居民小区、街道、市场等场所。2007年以来发生的街头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首选的作案地点仍是小区、街道。有些诈骗团伙甚至在同一区域内连续作案数起。其次,选择在人员流动较大、易于交易和脱身的交通要道、公路旁、市场等处。再者,选择金融场所附近作案。

  特征三:从作案手段上看,仍以“看病消灾”、丢捡物品和利用假外汇、假金元宝、假药材诈骗为主,并不断翻新“花样”。街头诈骗犯罪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且呈现发展蔓延态势,与其有一整套的诈骗程序和行骗手段密不可分。诈骗犯罪嫌疑人往往精心编织圈套,有选择地寻找作案对象,同时善于抓住被骗人心理,提出各种令被骗人心动的条件,逐步解除被骗人的疑虑和防范心理,最终实施诈骗。

    特征四:从诈骗犯罪人员纠集方式及人员组成情况看,多数为团伙作案,且大都有女性成员参与。作案时,团伙成员装作互不认识,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犯罪。团伙中以家族、亲属、朋友纠合为主,相互轮换交叉组合,手法熟练,其内部分工明确,每一次犯罪都要有搭话人、旁听人、冒充人、尾随人和放哨人等组合,涉案人员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余人,且多数案件有女性团伙成员参与,目的是便于和被骗人交流,使被骗人放松警惕,易于得手。

  特征五:从流窜方式看,多为跨区域、跨省市作案。诈骗犯罪分子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犯罪风险,逃避打击,多进行跨区域流窜作案,犯罪团伙成员多为外地人。

    警方提醒群众,目前正值年终岁尾,一些不法人员抱着“捞一把”的心态大肆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保持平常心态,增强防范意识,切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和警方取得联系,使犯罪分子不能轻易得手。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