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不想说长篇累牍,说几点自己的感想,首先我不是学霸,说自己是学渣也有点对不起自己,根据自己的身材来定,也只能是个学酥,还是个拿破仑派那种的,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感想: 1、心态 一定要有破罐破摔的精神,对待司考,我始终秉承:“一旦学会的破罐破摔,你会发现世界豁然开朗。”特别是在在考试之前,这个心态尤其重要,永远要有郭德纲的老师说的那种:“你失恋了,别人还有失身的呢,你媳妇把你甩了,他也没要我啊”的那种自娱精神,肯定有比你差的,肯定有不去考的,我个人觉得,学霸只占整个通过率的2%左右,大部分能过的人,拼的还是心态和运气,多想想那些不如你的那些人,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又不是高考,抱着这种没心没肺、得过且过的人往往过的比较多,不是说过了这考试你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后半辈子就有人养你了,高兴的只是知道分数的那一刹那,想的仅仅是:“明年可不用考这恶心的玩意儿了”而已,没过也就是难受一天,第二天起来该干什么干什么,多年以后回头看看,仅仅是一个证书而已,多笑一笑,古龙说:“爱笑的女人往往运气都很好。”其实不止是女人,男人也一样。 2、关于学习强度 我不相信那些零基础三个月,两个月,四十天,十四天过司考的人,如果信这些的话,奉劝也就别考这考试了,就是过了,以后也得饿死。司法考试两种人最容易过,一种是黄蓉那种绝顶聪明的,另外一种是郭靖那种笨得可以的,过不了的就是中间这种笨的可以还总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黄蓉一般人是别想了,因为黄蓉不会如学法网论坛中的人那样纠结,到处问大家哪个老师讲课好。我认为:不如踏踏实实的静下心来学。 我这人懒,我很难想想如学法网上的某些大神那样一天能连续学十几个小时,听老师的课一天能听6-8个录音,我一天最多听四个,一个录音一个半小时,完事脑子就乱了,看到中国字就恶心。转天一早起来,剩下的就是对自己说:“昨天我看书看了6个小时,恩,不错,今天继续。”等做题时还是什么都不会。所以我后来思考了很久,其实考不过的原因有三点。 (1)总希望走捷径,找好老师讲。学法网上全司考界的学生都挺那几位公认的大神老师,学生能听,出题人也能听。大家都听,让谁过呢? (2)持之以恒。在职的,一天下班回来,复习两三个小时足矣,这两三个小时是高效的那种,属于锯木头掉渣的那种,有付出有回报,温故知新,步步为营的那种,听完课马上做题,第二天早上看几眼,钉在心里,类似于今天我赚了两块钱,我就很珍惜的把这两块钱存起来,明天拿出来看看,我这两块钱还在不在,每天都这样,时间长了也不少钱。司法考试这东西到最后拼百分之四十的运气,另外百分之六十拼的就是每天存下来的这些“两块钱”,其实过司考特别容易:一本真题,一套讲义,踏踏实实的学,翻来覆去的看,仅此而已。假装自己被放在监狱里,扔给你这些书,没有别的参考资料,9月份时把你放出来考,考不过就枪毙。其实许多人考不过的主要原因就是贪多,贪学法网上所有的资料,贪各种流言蜚语,影响自己的心态。对于讲课的老师的选择,要选最适合自己的,听声音最喜欢的,一个科目有许多个老师,总被人问哪个好,其实只要能被机构选上的,基本上都有两把刷子,听谁的都一样,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听,踏踏实实的听,踏踏实实的听,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要温故知新,要翻来覆去,要从一而终。张国荣说过:“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差一个月,差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否则左顾右盼,朝秦暮楚,老天爷都会看不起你,那百分之四十的运气当然就不给你,这才叫真正的积累人品。 (3)司法考试是考试,目的是写对答案,不论以任何形式,无论是考试时看别人的、蒙、翻硬币还是你真的会,只要写对答案就行。不是让你将每道题都当课题来研究,有时候讲的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讲讲都细,说实话,屁用没有。不要舍本逐末,考试以做对题为第一目的,不是以会讲题为终极目的。所以收起你那些所谓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气节,掌握住整个司法考试知识点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就肯定能过,把你会的题都做对就可以了,尽人事听天命足矣。 人啊,活得就是个心态,心态修习好了,以后人生不论遇到任何大沟大坎,在自己这都能给抹平了,每天把手机关机,让家里人就当你这俩仨小时死了,踏踏实实的看两三个小时书比你一天拿着手机复习在那装一天都管用。 什么教材的选择,老师的选择天天纠结来纠结去,有的半途还换教材换老师,都是考不过的预兆。踏踏实实的拿一本书看,照一套真题做,跟着一个老师忠贞的听,肯定能过,天道酬勤,天道还酬老实人,比如阿甘。收起自己的那些投机取巧的小伎俩,在复习司法考试的过程中学会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心态,能抵得住诱惑,不只是司法考试能过,整个人生的大沟大坎都能过。做任何事的诀窍都是极其简单和平凡的。点击查看更多过关经验等相关精彩文章,若要法律学习,关注若法网微信号(ruofawang)。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