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在学法网写下这些,是因为司考这段路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要思虑的是一个新的启程了。12年法本毕业。14年在职第一次参考,败北。15年二战通过。 回望备考的六个月,有刚开始准备的环顾左右,准备中的焦躁不安,还有后期的身心俱疲,迷茫无感。记得最后冲刺的一个月明显感觉神经紧绷,稍有一点放松的想法真的感觉自己像被抽空了,然后没有任何支撑的像烂泥般瘫坐在地上。那时候真的也不会去考虑结果了,因为真的没时间想那么多了,只有不断重复做题,重复讲义。现在想想那种状态真像是走火入魔了一般,其实那过程应该是享受着的,只是自己浑然不觉,怕是以后少有那种心无旁骛,一心笃行的状态了。 ![]() 一、关于复习阶段的划分 大概分为先修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前期主要是在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如果有时间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尝试民法,刑法的先修课程,比如段波老师的先修25图,刑法前期可以看柏浪涛《刑法攻略》,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完全可以贯穿复习的始终,柏老师的这套教材把晦涩的刑法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解,绝对能让你很快理解。行政法相对不是很好掌握,推荐徐金桂老师。至于强化阶段,如果基础好,时间紧张,可以直接从这一阶段开始,基本流程是听音频看讲义加之后的真题巩固练习,在这里推荐一下学法网题库,现在是做题完全免费,重要的是里面的题库按知识点分的很细致,最重要的是几乎每题都有详细的讲解。冲刺阶段主要是跟着老师把精简后的知识点再次巩固加深当然也是要配合做真题。 二、关于老师的选择 民法:学完先修,后期就一直是钟秀勇,它的教材实在是又厚又大,但是也很有营养,建议入手,一则可以系统学习,二则遇有困惑可以查缺补漏。 刑法:前期是柏浪涛的那套《刑法攻略》,每一节讲义卷对应真题卷,两遍。然后直接是刘凤科的强化班讲义和音频,这个老师讲课很好,理论与案例结合,但听音频的时候不要觉得他的案例有多搞笑多奇葩,自己要和理论联系起来,要更多的关注老师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后期冲刺阶段跟的是刘凤科的冲刺讲义和音频,除了真题贯穿始终,冲刺主要是柏老师的80题和刘凤科老师的188题,最后做两遍。听讲解弄透。最后还有蔡雅奇老师的一系列干货也很有用,建议可以关注一下刑法蔡老师。 民诉:戴鹏,买了本他的教材,编写的很好,全是干货,对概念的辨析比较很有意义,今年卷四的民诉大题确是他教材里面总结过的,很推荐,后期也都是他的一系列资料,其他老师不太了解。 刑诉:杨雄,简洁明了,他的教材的125表是我一直的教材,100页左右,后期的背诵都是这个表格。听了两遍强化加真题,后期也一直是在跟他的课程。 行政法:徐金桂+黄伟博,前期主要是徐老师,因为后来感觉还不是很理解就找了黄老师的课来听,感觉黄老师的也不错,简洁明了,配合真题,如此三遍也差不多了。 商经法:一直跟的是鄢梦萱老师,商经看似繁杂,但经过强化阶段以后,鄢老师就把考点总结的极为简略了,不过也足以应付考试了,最后的冲刺题目除了鄢老师的还有汪华亮的韩心怡的,感觉商法每年都有一小部分的空白考点,多做几个老师的模拟题一边可以巩固知识一边可以多见识一些可能是空白考点的地方。 三国法:这个一直都是杨帆老师强化讲义和音频,可以不用购买教材,多听几遍音频加真题就可以了。后期也是跟她的模拟题,没有太多理解难度。 理论法:前期是淳于闻老师的强化,后来加上白斌老师。其实跟一个老师就足够了,主要是看法理学和宪法部分哪个老师的讲解你更好理解。 卷四:任海涛+杜洪波,卷四主要是学习答题的角度和思路,至于基础理论相信你在准备前三卷时已有所储备,在卷四你要做的是按照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尤其是刑法的理论争议,今年卷四的那道大题我的答案就来源于刑法攻略的讲义卷,其他的答案多是记忆性的和案例分析型的,比如诉讼法部分,但都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个问题要系统的掌握后记忆。 三、关于复习计划 我所谓的复习计划除了大的阶段划分,还要细化到每一月每一周的计划,然后根据这个写下每天要复习的内容。我建议计划一定要有实操性,每天听谁的课听多长时间然后练真题到什么程度,对于错的需要补充的内容我会放在第二天巩固加深。在职时间比较零碎,平时在单位虽有些时间,但总是被打断,集中的时间很少,最多是中午吃饭时间在司考题库上练习真题,在上下班路上会听一下音频。平时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六点半至七点半一个小时和晚上七点到12点这段时间,周末基本上也是全天侯在家自习。 关于复习计划,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要注意前后的连贯和重复,前一天复习的内容在第二天或者 第三天都要再看一下哪怕是简单的扫一眼,也能对记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则我想适用于大多数人。 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对于司考如果你有时间,重复几次都不为过,当然这个过程中讲义和真题是要交替贯穿始终的,哪怕是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同样适用。 四、关于报班和复习资料的搜集 我是在四月份报了一个强化阶段课程,从四月底到六月中旬,每周末两天课程,其实空余时间较多的同学可以考虑报班,但是有一点,培训班一般是大班授课,并且是早上8点到晚上六点,除了中午一个多小时的吃饭午休时间几乎没有时间留着自己消化,如果精力好晚上回去还可以消化,但是我几乎每次上完课回到家脑袋已经完全是一团浆糊了,真心是再看不进去,毕竟这样全天的接连轰炸脑子的接受消化能力有限。所以不要当然以为报了班比自己自学轻松,连培训课的老师都说如果你听一天课之后不自己消化吸收,那这课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想选择报班的同学还是要慎重考虑下。 其实我更建议的是自己在网上搜集资料,其实你只要定下来要跟的老师,资料的搜集就很简单了,资料多免费又好用的学法网,上面还有题库也很好用,有解析有学员的讨论,分享的资料也都很棒并且很及时。如果这个过程你还嫌花费时间,那还可以在淘宝上花一百多块钱买那种电子课件,一般他们都会按机构分类好提供下载。一般客服还会建立群供发布更新公告,给一起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答疑的平台。我就是因为时间紧想省去找资料的时间就买了电子课件,结果也证明很省心资料的事情,最后的冲刺阶段揭秘资料也很给力,只是时间紧看不过来,还是有所选择的看了一部分。当然,去粗取精,其实跟定了一个老师,最多准备他三个阶段的资料便可,强化班的讲义一定要准备,这是重中之重,还有就是精讲阶段的讲义,这个是进一步精简内容的,还有就是这个老师的真题解析,或者是他的背诵版讲义。冲刺阶段的真题你可以做一到两遍。其他的同一科目老师的资料你可以作为补充资料来加深你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理解,但是一定要有主有辅。别忘了司考也是一个需要大量记忆的考试,一本讲义你看四遍的印象绝对比你同一科目的两本讲义各看两遍的印象深刻的多。尤其是到最后的记忆阶段,你会发现复习几遍过后即使内容不是很清楚,你也会记得这个内容在书里的什么位置,你标注了什么笔记。 说起记忆,我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编口诀,自己可以任意发挥想象,这个过程是自己创造的过程,在想口诀的同时也是给大脑一个愉悦的休息过程。这在后期的冲刺中,在做多选题中,你会发现可以少很多模棱两可的知识点。 五、关于心理调节 司考只是法律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步,不管你是为什么参加这个考试,以后准备干什么,它只是个敲门砖。我这么说不是在讨论这个考试的必要性,只是想说这个过程中好多坏情绪没必要。考试就是考试,没那么多道理可讲,我记得在我拿到刑法攻略的时候在柏老师的前言里面就看到这么一句话:你必须像一个机器一样运作,去碾压一页页讲义。我把那几段话单独抄写下来放在桌布下面,每当累了,困了总是拿出来看看自己立下的字据,我知道今天的这一切,只为那最后一句:遥望九月,司考后会无期!我做到了。 说实话我是那种恨不得上考场前一秒手里还能紧紧拽着复习资料不愿放手的那种人,因为这样可以换来自己心理上的一点踏实和熟悉感,考试前一天就带了各科背诵版的资料和陈龙老师最后的押题到酒店,这里不是宣传,只是暂时还没发现有哪个老师可以这么全面的总结各个科目的重点,虽然内容不多,但也都是平时的重难点,考前对着梳理一遍绝对对第二天的考试有帮助,有人喷他说所谓押题都是教材上有的,老师讲过的,但是在考前一天这个关键点,能凭借每科的那几页纸带着你梳理一遍暂且不说考不考对于心理上的调节真的很有帮助。说到这里我似乎得承认下我的考前焦虑。 当然考试的过程中很平稳,不确定的也就那样了,考一门忘一门,周围对答案的声音也当做没听见。考完自己大喘气,当时感觉很有自信,就算冲不到400分,应该也能过A线吧。但等待成绩下来的头两天还是有点焦虑,其实是有点脆弱,周围很多朋友同事关注,经常性的问什么时候出成绩,确是还是有点压力。21号早晨还是带着想看个究竟的心态不停刷新刷新,余光看见393,那应该是过了,随之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两年的马拉松结束了,接下来是新的开始了。在这里也希望学法网上正在备考的各位在出成绩那天能一笑而过。学法网微信号(xuefa5)法律人必备!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