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坐标广州,这一周陆续开始找律所实习了,谈谈遇到的几家律所: 1、规模一般,30来号人,大杂烩,什么案子都做,查了一下,去年结案数量180多个,输赢参半,果然是个狼群,主任的团队有七个律师,其他以挂靠等为主,经过主任助理面试后顺利见到主任,开始跟主任海聊,主任大谈其律师执业心得和他的人脉多牛逼(交流后颇有所得),明显此人主要靠关系办案,面试后仔细回忆,其实主任说的大部分话都是吹牛为主,如果我是没学过法律的或者没什么社会经验的人很可能就被他忽悠了!这忽悠能力,大开眼界。 2、小所,北京在广州开的分所,8个人,专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包,业务单一。 3、规模一般,专做交通事故,旗下有公司进行运作,律师数量其实不到十个,大部分是“经理”,号称公司化管理,半年就能独当一面(废话,交通事故一个月都能做熟了); 4、小所,11个人左右,网上查了下,律所去年才办了24个案子,跟主任交流,此主任相当谦虚,说的全是客套话,然,经仔细观察,此所只是想招个端茶递水的律师助理,平时兼做前台与行政,声称要熟悉打印机操作,莫非该所打印机经常坏吗? 5、小所,专职律师不到十个,还有几个是教师兼职的,查了该所去年的判决书、裁定书,有近40多个案子结案,80%是输掉的官司。面试的律师是个教授,衣着、讲话全是老师的作风,问了几个刑法和民法的理论(晕,已经整整一年没接触理论了,而且在之前的律所实习的时候也跟过案子,遇到紧急的案子虽然没办法做到对理论完全了然,但都能想出个大概,再加上临时查找资料还是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的,毕竟出来社会都是开卷考试了嘛),脸红,这么基础的理论问题没答好,丢了广大非法本律师的脸。问完问题,教授眼光中微露不屑,嘴上却说对非法本无偏见,接下来就是不断追问非法本为什么要转行呢,父母同意吗之类的,大哥我都快30了好不!这可能是最难堪的一次面试了,回来之后,怒把刑民理论过了一遍。 接下来又收到不少法务、实习律师等面试的邀请,但我感觉已经累了。我有两个猜想: 一、律所主动招的实习律师,都是打杂属性居多,价格便宜素质还挺高,可以顺便当个前台、行政什么的,尤其是小所,这种趋向特别明显,一旦开出实质性的条件,比如涉及提成什么的,对方马上就转移话题了。 二、邀请前去面试的,基本是所里的实习律师打的电话通知,一旦真的进去了,必然存在竞争关系,这个不可不察。 通过几天的面试,感慨良多,律师一行,果然鱼龙混杂,上面几家所我都没特别提到薪酬的问题,因为大概价位,你懂的。 现在想试试主动找所。凡是投简历邀请面试的,不靠谱居多,他们就想找人打杂跑腿(当然,有好的团队、好的师父,我不在意打杂跑腿的)。 分享经历,共勉之。点击查看更多律师路上精彩文章 |
最新评论
从今年年初开始,那个律所一共有25个案子结案,其中有6个是调解结案,居然没有一个案子是完全胜诉的!看来理论编的再溜没用,不能联系实际就是死路一条。
当然,我不否认理论的作用,因为理论功底可能决定了一个律师的高度。
说的是那么个理
我发帖除了分享经历大家一起共勉外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受教了。
2,别的律师我不知道,我自己大部分民商案调解结案了。诉讼只是一直方式。
3,有的刑案,不逮捕不起诉。
4,非诉业务。广州,很多的。
5,上面这些业务,你是看不到的。
6,太浮躁了。
你可以教教我在哪里可以查案子数量和胜率吗?
顶
给我也是这种感觉....我赞同你的说法
哈哈哈哈 最后见真言
受教了!
作为新人,找所实习并不算迫切,有点待价而沽的意思,所谓的自信也好,浮躁也好,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恐惧与自我保护罢了,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尤其在没有人给你指引的情况下,一个脚步走弯了就得绕很远。
基于抛砖引玉的目的,发帖的观念也略微偏激,只是希望能有所收获,谁会相信一个律政新人有多准的眼光呢?
其实这几天走马观花找律所,深层次来讲就是为了摸一下行业情况,起码这个月不打算进所,在找所的过程中总能看到人生百态,也见识到了律师生存的真实状况,非常值得。
直接上律协官网结合openlaw,什么都出来了。也能基于此律师的案例判断他的执业范围和能力。
再顶,试问谁不知道?问题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主要还是靠自己靠谱点。
那么请问,你一丁点人脉关系都木有吗?很多时候,身边的资源是极好的便利条件,能利用上的话给自己省不少力。我说的关系范围很宽泛,绝不仅仅指律师圈和公检法哟~
你所说的结案数在哪里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