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自我介绍一下,某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年近四十的大叔,一直就职于某基层政府部门,当个小科长,喜好喝酒聊天打游戏,工作认真负责,忙的时候曾经3个月每天吃住在单位,业务上比较出色,一直以为就这样下去了。 2015年对这种一眼望到退休的日子有些厌倦,第一次复习参加司法考试,当时觉得吃了很多苦,现在想想那是远远不够的,有酒还出去喝,热衷玩炉石,虽然报了司考辅导班,又请了一个月假泡图书馆。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因为某种原因和局长产生了摩擦,8月份的时候被调整了工作,分到了一个清闲的科室,相当于整个人被晾起来了,导致考前的一个月因为处理单位的纠纷而全完无暇复习,最后结果还不到300分。 2016年是颓废的一年,深陷一种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无能为力的耻辱感,恨不得辞职而去,又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却步,于是愈发的玩游戏喝酒追电视剧,放弃了16年司考。一次次的在家发狠要辞职,逼得老婆说你要是能过了司法考试就同意你辞职,起码到社会上有饭吃,这样直到11月底,一种带着愤怒的力量让我重新拿起了书本,清闲科室的好处就是每天真的可以有很多时间来看书,因为四风活动查的正严,不允许看除了工作外的一切网页和手机,随时都会有纪委来督察,就连复习司法考试我也是特地请示了纪委,得到纪委的允许后才敢看书,这也促成了每天时间的充分利用,感谢纪委帮我克服了复习最大的敌人,电脑和手机。 时隔十几年再重新拿起书本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刚开始的两个月,多年来养成的惰性太强了,眼睛看着书,思路早就飞跃万水千山了,虽然给自己定下每天40页的目标,有时候一半也完成不了。我记得老罗在演讲中说过,他为了进新东方复习英语的时候,买了一袋子的励志书籍,一旦自己放松了,就拿出来看看激励自己。我也是这样,手机屏保、桌面、笔记、课本到处都是励志鸡汤,实在不行就刺激自己,都混成这样了还不学习吗?就是这样被愤怒激励着,除了中间休年假去海南玩了7天,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看书中度过的。最后三个月的复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一种享受,导致自己感觉是不是有点心理问题了。本来对这次考试成绩没什么信心,所以10月底就开始了新一轮复习,查分的时候正在听李建伟的民法,猛然发现自己通过了,一上午都在回味9个月来的种种努力,有种想哭的感觉。 不管是在职、在校还是全职复习,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动力,有时候差的不是什么方法,就是这么一股劲。 我在复习上走了不少弯路,换了N多的老师和N多的辅导用书,本来要准备18年的考试,自己总结了去年的经验,列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此列明,供大家借鉴。 开始复习的时候买了整套的学习包,听了李建伟的民法感觉还不错,逻辑清楚,详略得当,比老钟强,老钟的课太墨迹了。后期听了段波,感觉有点浅,更适合初学。所以18年我还是选择李建伟。 刑法开始跟着学习包里的徐光华,后来改投刘凤科,最后冲刺阶段听的乐毅,中间还听过罗翔和蔡雅奇,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忘不了罗翔讲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把自己绕进去满脸通红的情景,可能只是一时的思维短路,但是让我对他失去了信心。乐毅比较精炼,但是少了凤科大帝沉淀下来的那种法律内涵,蔡雅奇的讲课技巧不足(真是对不起了乐哥、蔡老师)。但是不得不说刘凤科太强了,一直跟着他的思路走,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足是凤科唯张明楷论,在教学中大搞“两个凡是”,甚至司法解释和张明楷不一致的,也是司法解释错了,这可以在法学讲堂上讲,但是在司法考试上讲不合适,容易干扰考生思路。尤其是命题人换了之后,我觉得还是听徐光华或者柏浪涛。 刑诉两年来我只听向高甲,这是我唯一没换过的老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向高甲就是最适合我的老师,生动、风趣,深入简出,思路清晰,耐心细致,我的刑诉分数还过得去,全靠向高甲。 民诉郭翔让我又爱又恨,音频听了好几遍,微博也加了,每日一题也跟着做了,广告也忍了,听着都会,一做题就垃圾。我觉得不应该是老师的问题,但是问题出在哪呢?所以今年是打算换老师的。郭翔是个好老师,可能只是不适合我。 理论法白斌,自诩理论法第一人,废话太多,罗哩罗嗦,因为理论法本身很枯燥,想讲生动确实很难吧。陈璐琼水平是不错的,就是不太会讲课,学习包里的课程,每节开始还有点生气,越来声音越低沉,自己把自己讲睡着了,学生怎么能听得进去。本来我一直跟着他的,就是他在讲课中的一个哈欠,把我推向了白斌。今年我会再给陈璐琼一个机会。 三国听的李曰龙,是不是唯一一位东北籍司考老师,讲的挺好,听了公法之后转投殷敏,因为本身对三国法不感兴趣,指望着换老师能有效果,中间改换了大家口中的三国法女神杨帆,结果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死心塌地又跟了殷敏。三位老师都很好,比较喜欢殷敏的风格。 商经,又一个悲伤的学科。曹新川可以不用听了,鄢梦萱目前已经是商经公认的高手了吧,虽然17年有点没把握住司考的脉络,但是还是可以继续跟进。 行政法,开始听的李佳老师,我很喜欢的讲课风格,但是一些问题上思路不清晰,于是改听徐金桂,还是不行,最后选了黄韦博。 我买的整套的学习包基本浪费了,不管是教材还是课堂笔记,几乎都没跟着听,所以不推荐大家买一个培训机构整套的学习包,只跟适合自己的老师。我的复习时间是9个月,前期每天3小时,后期5小时,电视、电影、游戏、酒局基本戒掉。第一遍听音频必须对照着讲义和笔记,利用早晚跑步、坐公交车的时间重复听音频加深记忆,白天大块的时间用来看书和做题。 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报了某培训班的360突破,交360元,培训班建个30人的群,每天领着大家跟进度复习,效果很好。虽然表面上看也不解答疑问,也不准聊天交流,好像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是确实能杜绝外界干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近期热门= 1、升级成为学法网VIP,法考过!过!过! 2、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畅谈司考心路 =相关阅读= 1、2017年司法考试,考几分? 2、2017年司考成绩“估分”与“实际分”数字对比帖 4、非常重要的提醒,写给已查询过司考成绩的你 |
最新评论
既然学法了,就要有个学法人的样子,在网络上也一样,拒绝阴暗的语言暴力,试想在现实生活中动不动就互相开骂,你能混下去吗,这就是慎独。不忘初心,奉法济世,共筑中国法治的脊梁,这才是我们拼下去的原动力。与所有内心善良的法律人共勉!
先辞职后考试,够有勇气的,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以后有什么职业规划?
一套众合学习包,又买了一套真题。
去律所实习,从头再来。
过C证的可能性大些。
我的意思是卷子改得是否宽松些或者加分是否多些(如果有加分的话),这样达360不就容易些?
老哥,这副九品?是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