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曾经,我以为自己会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教师,最后,却成了一名律师。 曾经,我以为自己会在前一份工作中看到事业的终点,最后,那里却成就了我另一个起点。 曾经,我以为现实会让我变得老练,最后,在复杂百味的社会中我仍活得像一名少年:积极、乐观,哪怕曾被伤害,仍笃信这是我走过的风景最美好的前路。 2018年春节,2017年的农历年则在我埋头苦干中结束了。2017年经历了几件大事,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有感人性的复杂,有感律师工作的不易。当然,当自己的努力得到当事人的肯定时,自己也会甚感幸福。然而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在我看来,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认真做事的过程。2018年初参加了花都区律师演讲比赛。不怕别人笑话,那场比赛我确是准备了很久。我曾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看相关书籍,为的就是写好一份演讲稿。演讲稿改了好几稿,或许最后都并未让我当语文老师的爸爸认可,但我已尽力了。虽然最后拿了个一等奖,但还是有些小遗憾。那个过程让我十分怀念,也让我想起曾经复习司法考试的日子。那时候也很苦,但现在回忆里都是甜甜的,想起的就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却愿意脚踏实地的自己,还有一群可爱的同盟者。那些日子虽然十分遥远了,可当我今天见到当年一起复习司考的小红同学时,我们仍像两个刚毕业的小伙伴那样兴奋地聊着迷一样的未来,感觉就像只要是一缕光线我们都愿意相信将会是一片睛天。 但生活哪会有一帆风顺?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挫折,尽管那会让一个人迅速成长,而有些代价与压力是必然要去承受与化解的。无论是民案还是刑案,主导案件的从来都不是律师,但一个案件下来,有些压力却落在了律师身上。于是,2017年我爱上了健身,只有在汗水淋漓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苦闷与释放压力。不知不觉,却收获了健康,这也算是最好的馈赠了。 最近喜欢上SHE的一首歌《你曾是少年》,今天在广州地铁中穿梭时不断循环播放着这歌曲。“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想看遍这世界/去最遥远的远方/感觉有双翅膀/能飞越高山和海洋……”我曾在大学毕业之际想去来个“间隔年(Gap Year)”,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阅阅不同落角里的你我他,也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最后我选择了去贵州地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我发现,所为最遥远的远方,不是他乡,而是人心。 孙衍写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本书或许很多人没有看过,但总希望“归来仍是少年”。是的,我们跋山涉水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饱经的风霜,历练的人事,都是生命里温柔的灌溉。任周遭再多变迁,初心不容亵渎。“……许多年前/我曾是个朴素的少年/爱上一个人/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相信爱会永恒/相信每个陌生人/当我和世界初相见/当我曾经是少年……” |
最新评论
感觉这是一个过程。是职业所带来的改变,还是职业改变了自己?哈,说不清
花都的市场就是这样,你来了后可能会失望
有点情怀,只是想让自己不要改变得太快。若到了日后,自己真的变了,还能看看以前写的东西还让自己回忆这个过程是如何走过来的,当初的想法是如何的。
能装到有人不吝啬力气地为我打上四个字,也算是另一种鼓励吧。
改变是为了能把事情做好。改变,往大点说,是为了帮助别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改变,往更大些说,是为了践行公平正义,促进法治进程。不改变,上面所述,难做到。
留个V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