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一种是找廉价劳动力,无非干干杂活帮帮忙,坐坐班,最后象征性带做几个案子。 如果是招的助理,那么会教一点撑门面的本领,但是很深入的就不教了。我深切能感受到律师对实习律师的不屑,因为真的没多少用处。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即便红圈大所也是如此。 一种是最近兴起的,做法援案子或银行催讨欠款案,团队作战一般是给工资而且不算低,传统所是一个案子1000-1500。 最后一种是最传统现在快绝迹的,弄来实习律师散养,无工资无提成,纯靠个人悟性和跑腿干活,任其自生自灭。 如果能力强运气好,真的有一年过十万收入的,不过绝大部分都混不下去。于是律所乐享其成,零成本捡潜力股。这种所在济南我只见过三个,还都是外地在济分所。 作为实习律师也要调整心态,越是学校好学历高的,越心气高,对律所期待值高,最终反差就越厉害。本质上律所其实和路边个体工商户一样,主任就是小店老板,实习律师就是打工的,唯一区别就是工资远比打工的低。 二线省会城市,不能代表大城市的律所状况,仅供参考。总之实习律师太不容易了,都说实习律师淘汰率高,其实不想努力的实习律师极少,吃不了苦的也不多,根本原因在律所各怀鬼胎,十个律所九个半是坑。 再插楼谈谈年长律师心态,主要针对散养型吧。代沟这是首先的,确实是相互无法理解,老一辈的律师往往信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就不好,以后扭转就难了。大家都发现老律师一般看不起年轻人,其实有时并非因为觉得自己资历阅历远胜小年轻,反而可能是觉得年轻人欠打磨,如果他觉得你是好材料,会尽量打磨成器,手法可能比较凶残。反而是对不成器的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所以态度上比较平和。 散养所普遍是这样的,各个律师有心想带你的,会试探你,比如定个卷跑个腿打个杂的零散活,初期不教东西,这在快节奏的年轻人看来完全就是占便宜,绝大部分人不理解,我是略微理解但是心理上无法接受。试探完成,觉得你还顺手堪用,才会有实质性的传授本领。 但是有一点我一直相信,不要和老奸巨猾的律师共事,首先根本摸不清情况,其次往往坏心眼的多好人少,就算教东西也肯定保留的多。 给学法网各位在所里的和还在找所的实习律师共勉。 |
最新评论
散养所普遍是这样的,各个律师有心想带你的,会试探你,比如定个卷跑个腿打个杂的零散活,初期不教东西,这在快节奏的年轻人看来完全就是占便宜,绝大部分人不理解,我是略微理解但是心理上无法接受。试探完成,觉得你还顺手堪用,才会有实质性的传授本领。
但是有一点我一直相信,不要和老奸巨猾的律师共事,首先根本摸不清情况,其次往往坏心眼的多好人少,就算教东西也肯定保留的多。
律师不是老师,律师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商人的思维。而且,律师流动性非常强,所以,很少有律律所,律师会刻意,专注的培养年青律师。因为年轻律师培养出来了,律所不一定能留不住人,可能自己就跳槽了,或者自己开所了。一些大的律所,公司化运作,流水线作业,把年轻律师用来跑腿,准备材料,拉案源等等,不会让年轻律师去出庭得到锻炼。所以,律师执业不要想依靠别人,不要总幻想能遇到一位掏心掏肺带你交你的老律师,除非他是你直系亲属,还得靠你自己摸索。
确实是的。这和律所极不成熟的制度关系很大,相比欧美专业公司化律所,确实中国律师整体业务水平有限,体制层面就不是培养人才的体制。欧美专业化大所,其制度成熟到根本不怕“偷师”,反而不吝啬培养新人吸引人才。
中国律所如果是手工作坊,欧美律所就是品牌化大企业,不一样的性质。未来中国律师界,谁公司化做的最好最彻底,谁就能占领高端业务,就像有钱人喝酒要喝茅台一个道理。那些守旧落伍的二三流所,只能捡他们剩下的和不愿做的小案子混饭吃,永远不得翻身。这是另一个话题。
跑案源这个了解一点,是不是像元甲那种,流水线作业,案源、内勤、出庭是分开的,每个人只负责一环,确实有能人赚很多,但怕是一个完整的案子也没做过。
律师和业务员还是有区别的,当然案源律师极其吃香,但真正一个律师最重要的还是办案能力
我们也是
我们也是
在一个小县城实习,主任也愿意带我。大家都一起交流下,刚实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