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近来,合合菌收到很多留言吐槽最近不佳的备考状态。这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二战考生。他们普遍都觉得自己在今年备考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合合菌为他们找来了过关前辈来说说自己的复习方法,给大家补充点元气。 Q1:二战考生的身份,是否会影响备考心态呢?是如何调整的? 因为是二战,更害怕再一次失败。不过我是比较理性的人,备考初期就将心态调整好了。 首先,在思想层面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心态摆端正。一方面,我深刻了解自己自制力差、耐心不足,如果备考时间过长,中途肯定会有所松懈,所以我需要集中利用较短时间不受外界打扰地突击学习,所以我果断报了暑期课程。另一方面,前面几次失败的经历证明了:我在学习方法和战略上是错误的,所以此次备考我严格按照复习规划:①按定好的课程顺序复习;②白天跟老师的进度看书、听课,晚自习就通过做相应学科的试题来复习巩固。 Q2:因为整体的复习时长较短,备考战略是如何制定的呢? 在较短的时间里备考,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整个大的复习战略摇摆不定,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学习战略一定要坚定。我采用的战略是:不要在民法、刑法、行政法这三大实体法上花过多时间,集中精力理解记忆诉讼法和商法,再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小法,让整体得分率保持平衡。 各学科详细攻略如下: 实体法:在课堂上跟老师过一遍,然后自己做1-2遍真题。利用平时的时间,多看错题加以巩固。同时,可以做笔记将杂乱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诉讼法:民诉刑诉中有部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出题人会依次制造陷阱,所以复习中要有侧重点,单独记忆易混淆点。 背多分:侧重记忆,针对难背、必考点,可以通过默写、填空的形式加速记忆。 Q3:短期备考,是否遇到过较难解决的情况呢? 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考中只能挑重点看,缺少了认真研读各学科的机会,所以有时候在部分概念的理解上会有偏差,尤其是刑法。也由此导致“做题时屡做屡错”的窘境,错的多了,就严重影响了备考积极性,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来着。不过好在,我又利用课后时间多次对薄弱环节进行了巩固记忆。加之听了徐老师的音频,简单一句话点拨,就帮我把困惑多年的“窝藏罪”和“包庇罪”的区别干净利索地解决了。“这两个罪的关键在于你看行为人跟谁“玩”,如果跟司法人员玩,那就是包庇罪,如果跟犯罪分子“玩”,那就是窝藏罪”。 Q4:备考中接触的老师很多,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复习战术呢? 说到复习战术,因为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的建议狂刷真题,有的主张编口诀背诵,有的力求大家领悟法理。我觉得都有道理且非常正确,因为无论哪一种都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关键点在于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战术。比如同样都是讲理论法,陈璐琼老师强调记忆,还编了很多实用的口诀,我觉得非常有效果;但是马峰老师注重理论贯通,比如他从中国的政体分析出中国没有“三权分立”的基础和可能,让我耳目一新。不过战术上的选择还是要因人而异,我用马老师讲的这些个理论去做题,发现理论法的题目正确率有了大大提升,以气驭剑的道理就在于此吧。 Q5:作为过来人,有哪些建议想要告诫法考生呢? ①讲义真的不用太多,每科选一本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多翻几遍记到脑海里去,不然即使收集再多再好的讲义,到最终也只是一堆讲义摆在那里而已。 ②没有哪一科的性价比有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高,不到十页的讲义,却有着近40分的分值。考前最后一个星期,可以多加记忆。 ③复习后期,可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背多分小学科上,用陈璐琼老师的话说:“题傻、分多、速来”。不过这点只是针对法本同学而言,对于非法本同学,如果连“想象竞合”和“法条竞合”都还弄不清的话,建议多花心思在三大部实体法的强化记忆上。 他还想对大家说:端正态度,规划好战略,该舍就要舍,要得就必得,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战术,放空自己、放手一搏,看书、做题、听课时间合理安排好,2个月过法考,真的可以!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