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8月开始,大多数考生已陆续进入刷题阶段。这个过程中,大家首先要掌握各学科命题人的套路,继而通过一定的训练,培养潜在答题感觉,迅速破题。鉴于此,我们依据2018法考新趋势,对命题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有效措施,希望以此来明确出题人心思,争取帮大家做到“考的全会”。 一、民法命题趋势分析 1、案例化考查 tip:案例化考查作为2018法考新趋势,主要体现在案例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案例题的分值比重将大幅度提高。其实,在末代司考的民法试题中,这一趋势已经有所体现。42道客观题中,即使抽象如《民法总则》,也是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考查。 2、重者恒重 tip:民法科目知识广博、理论精深。从考试角度看,民法共有知识点大约四百多个,但通过对过去十年真题考点的统计,我们发现考查4次以上的重点知识点共约63个,把这63个重点知识点放在2013-2017这五年的民法真题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平均达到了70.6%! 对此,我们从中选出18个核心必考点,做了精简梳理,大家可结合着来强化记忆。 3、新者常重 tip:法考命题人会一如既往地青睐当年或近两年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2017年颁布了《民法总则》、《医疗责任司法解释》和《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2016年颁布了《物权法司法解释》,这些都将成为命题人在2018年法考命题时重点关照的对象。 4、综合加重 tip:司考命题提高难度的手段之一就是加大各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总则内容与分则内容的纵向联系。民法本身各部门法领域知识块之间很容易被打通。今后法考民法命题人一定会乐此不疲地在单一题目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法域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考查。 二、民法试题答题思路 (一)客观题 对于客观题而言,由于其存在标准答案,所以我们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 1.熟悉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重要规定 在末代司考民法试题中,客观题的选项共计168项。其中,166个选项均有立法或司法解释上的依据,比重为98.8%。立法和司法解释,尤其是新纳入考查范围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加强对细节性考点的准确记忆 忽视一个细节,会导致错误判断一个选项,进而会丢掉1分或2分,甚至可能会因此与成功擦肩而过。此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也。平时在看书和做题时,一定要做到“应当”、“可以”、 “书面”, 见一次、圈一次。 3.逐步培养正确的审题思维 既然案例向我们描述是民事法律关系,那么审题就是审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步,定性。判断其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是财产关系中的物权关系,还是债权关系;是债权关系中的合同之债,还是侵权之债……逐步将其定性至最细枝末节处。当然,在对知识熟练掌握之后,定性也可以一步到位。 第二步,确定主体的身份,必要时绘制主体关系示意图。每一个民事法律关系都离不开主体这一构成要素,并且主体意味着一种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 4.熟练运用两个做题技巧 技巧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做题手段,它可以帮助你提高做题速度,但真正决定你能否做对题的,还是扎实的基础。 技巧一:相互对立的选项必选其一 对于单选题而言,以第8题为例,B项和C项相互对立,正确答案必然从这两项中产生,A项和D项可直接忽略。类似情况还有第12题A项和B项、第18题C项和D项。 对于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而言,以第53题为例,A项和B项相互对立,正确答案中必然只存其一。类似情况还有第57题C项和D项、第89题B项和C项。 技巧二:过于绝对的表述往往是错误的 常见的绝对表述有“均、都、只、全部、任何、仅仅”等。 5.做“透”至少近六年的真题 真题就在真题中!有不看书只研究真题就能过司考的,但是没有只看书不研究真题就能过司考的。在备战法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做“透”至少近六年的真题。所谓做“透”,不仅仅是做“对”,更要挖掘每一个选项背后的考点,并学会联想和融会贯通。 6.将民法寓于生活之中 民法源于生活,亦服务于生活。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抽象的民法知识和具体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将自己置身其中,用民法知识分析生活实例。学习民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法考,也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更有尊严! (二)主观题 对于主观题而言,除了可以运用客观题的第1个、第3个、第5个和第6个策略外,还应运用好以下策略: 1.对于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 应当先定性,再解释理由。在解释理由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表述完整,没有语病;第二,逻辑清晰,分点作答;第三,言简意赅,法言法语;第四,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2.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 若存在争议观点,则应当先罗列现存观点,再得出结论,结论可以是支持现存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若不存在争议观点,则应从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