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相关阅读:派出所小民警2个半月过司考记(一) 前两天在学法网上记录了自己第一次的司考失败经历《派出所小民警2个半月过司考记(一)》,我曾在考后总结过,主要是规划上出了问题,时间用的太少,但是思路上还是清晰的,我信誓旦旦的和朋友们讲,来年我三月份就开始准备,一定能过。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我差点就不想考了,表面原因是来临近毕业,各项毕业准备和考试、面试接踵而至,组的乐队还搞了一个专场,天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内心在逃避,去年的惨状历历在目,太苦了,干啥和自己过不去啊,但自己还心安理得,美其名曰给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毕业前最后几个月天天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喝酒、打球、玩乐队,司考那一摞书早就被扔在了储物间里,毕了业还顺带去日本转了10天,当时想的是反正去单位报到也是在考完试之后,以我去年的水平再努力两个半月,妥妥的。等我从国外回来时,已是六月末,刚准备收收心开始看书的时候,一条短信直接让我眼前一黑——报道提前,第二天早八点去单位报到。 这已经不是抽自己嘴巴的问题了,工作和实习可不一样,你不能任性,不能胡来,特别是刚来的小年轻,所里的同事可都等着你去干活呢。我心里开始犹豫,要不就再等明年?但挣扎了两天,去年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再试一次,也许是巧合,一年后的7月4日,我赶着报名的最后期限报了名,并暗暗下定了决心。 有了第一次的备战经历,我的思路变得相对清晰,每一门都只跟讲义,而且对于我来说,有了基础很多东西不必重头看,去年的笔记还在,框架性的记忆和理解大体还在,直接上手开始背,不记得的再回头听课巩固。和去年一样,我给自己制定了时间表,计划看起来很完美,只是我低估了公安工作的强度,尤其是基层办派出所的强度,从早上八点半到六点半,除了午休都会忙个不停,加班到深更半夜、整个周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每四天要值一个24小时的班,夜里常常因为出警睡不了觉,第二天还需要正常工作。没办法,只能压缩其他的时间,但同时吸取教训,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最多看到凌晨一点,保持六到七个小时睡眠,当然如果需要加班,加班结束后看到两三点钟也是常事,我会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睡半个小时然后洗把脸开始看书,为了节省时间,我开始常住在宿舍,每周只回家一次,节省上下班的时间看书。我也吸取了实习的教训,主动和单位领导坦诚我考试的事情,领导比较开明,只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完,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以看书,于是我更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除了刑法我把柏浪涛换成了徐光华重新听了一边讲义做了一遍笔记以外,其他都是用了去年的讲义或冲刺书,每门保证先看一遍讲义,再背一遍讲义(自己可以复述出来相关知识点的程度),忘记的知识点就得回去重新听课,这策略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不听课只看书效果还是打了折扣,而且由于时间实在是太少(比实习时的准备时间少的多),我甚至没有整段时间去刷题,只能利用工作空闲、上厕所、开会的时间段在手机上刷刷题,可以想象的是这样正确率也得不到上升,甚至比我去年第一遍做还要低,我曾一度担心这次甚至连上次的分数都考不到。 那时候,最缺的就是时间,最想要的也是时间。记得有一次,单位有外勤,需要我去一家网吧巡查驻守,我可开心坏了,来到网吧,我在别人诧异的眼光中在桌上碰上一摞书,然后戴上了耳机,在那间昏暗的满是烟味的网吧,伴随着厮杀喊叫声和键盘鼠标敲击声里学习了一天,后来想想我都佩服自己的心无旁骛,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是被逼出来的。然后我的司考之路上也出现过不少小插曲,在八月末的一个周某,终于双休的我一大早塞了满满一包书骑着电动车往家赶,幻想着回家大看两天,一路上我贼带劲的听着徐金桂的冲刺课,骑到家门口,一转身傻了眼,书包拉链由于书太多被挣开,里面的书掉在路上了,而我因为戴着耳机听课竟然浑然不觉!翻翻书包,只剩下了一半,有五门讲义不翼而飞!我当时脑子轰的一下就炸裂开了,容不得多想,我立即骑上电动车往回找,可我上班的路程有半个小时,我来来回回找了四五趟,只找回了两本,我甚至找到了那片的环卫处,一个一个联系环卫工人,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而此时天都已经黑了,回到家精疲力尽的瘫在床上,想想丢掉的三门都只看过一遍,上面记满了笔记和重点,我的心就是一阵绞痛,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从头看吗?还来得及吗?最终心一横,事已至此,已回不了头,而且以我的个性是万不会中途放弃的,只能咬咬牙继续下去,就算死马当活马医也要坚持到最后。我随即在网上补买了对应的冲刺书,回来从头看起,进行简单勾画,捡重点背,所幸有点底子,且第一遍下了功夫,记忆大多还在,最后跌跌撞撞在考前走完了两遍,只是这一次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会像去年一样失眠,一样紧张,甚至可以说平静地考完了四门,我对自己说,不管怎样,我在我能做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这就够了。静待了两个月,一查分数384分,请同事们吃了顿海底捞算是庆祝,却也不会像想象中那样激动了。 如今回头看,发现这一路走来,也就是用对了适合我的方法: 1、两个半月,可能在在职考友当中算是比较短的,但这两个半月中我一天都没有浪费,时间的压力让我每天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下班看书。每天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间,平均也就是一天五到七小时,整体走完两遍。 2、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理论法的课是全部都听了,刑诉、民法、民诉、商法、三国法都是根据去年的讲义和笔记以直接上手背,记不清、不理解的地方都会回去听课,刷题都是在手机上刷的,而且都是利用琐碎的时间在刷,虽然正确率会下降,但每次错题我都会反馈到讲义上,相当于多走了一边。 3、在职考生,拼的是时间和体力,我吸取了教训,在心态上变得缓和,每天不会拼命开夜车,学到晚上十点会出去夜跑,跑二十分钟回来洗把澡可以再高效率战斗至少两个小时。 4、说实话,不听课直接背却是很痛苦,毕竟少了一个理解的过程。那么我在背的过程中就必须经历这个理解的过程,而这种根据书本去主动理解的方法也使得我记忆更加深刻。而记忆成功的标准是能够自己复述出来,自己给自己讲一遍,很有用。 5、手机卸载了所有娱乐软件,只留了微信、QQ、学法网、听课软件和百度云,对自己狠一点。 6、你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看不下书、丢了信心、想要放弃,没关系,给自己放一会假,跑个步,逛逛学法网,抖音啥的就不推荐了,容易沉迷。 7、考前的半个月,是黄金时间,最后半个月,什么乱七八糟的押题都不要看,就看讲义,一遍一遍过讲义,这是无数(包括我)过关前辈的经验之谈。 8、每门只看一本讲义(或者书),一本足矣,千万不要分心,三心二意。不然去钻牛角尖,或者是担心知识点不全,你手上这本书看好了,过关时绝对没问题的。 9、个人体会,考前48小时,把你最头疼最没把握的记不住的拿出来背,拿出吃奶得劲去记,我会告诉你我宪法和法律职业等内容基本是在最后两天才记住的,但是最后到了考场就是看一个考一个,卷一题目不拐弯,只要你有印象,再细心一些,都没问题,同理适用于卷一其他学科,卷一是我最不稳的,但最后考了101。 10、没事可以多逛逛学法网,当然也不是打广告,这两年很多时候都是跟的他们的一些文章和推荐进行准备的,挺实用的,真心感谢他们。 最后想说鸡汤,有时候鸡汤作为燃料是必不可少的。司考,都会过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对了,我在学法网的上一篇文章写过,在我实习单位的一位派出所女警,三十大几岁了,平时工作也很忙,第一次和我一样惜败,她常和我抱怨年龄大了、工作繁忙,但是坚持了两年,二战400+的高分过了,现在已经辞职下海当律师了。其实这样的人很多,屏幕前的你也不要灰心,司考不是考清华、北大,不考你的上限,考的是你的恒心、你的心态,经历过你就自然会明白。我想,这段磨练你的经历和那本证书一样重要,甚至更有意义。 相关阅读:派出所小民警2个半月过司考记(一) =近期热门= 1、升级成为学法网VIP,法考过!过!过! 2、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畅谈司考心路 3、法考攻略太多?太杂?点击为你精选! |
最新评论
可以这么说吧,可是从考试的本质来看,本来就有一部分是在考运气
末代司考和初代法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样的,功利性考试,过了就好
你可以和司法部提提意见,400分才算通过~
酸哦
老哥很棒的!别理这种人
因人而异,我是把诉讼法,三国放在前面,因为个人觉得相对容易些,其他的卷一放在后面的,因为我时间比较紧张,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如果时间足够,简直卷一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