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 2.关于通关经验,实不敢谈。本人大龄屌丝男,非法学硕士毕业,三战才得以幸运通过。若非要说经验,窃以为内心的坚持才是最大的收获。不管理智上感觉希望多渺茫,时间多贫瘠,自己从来没放弃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关于时间,独自一人,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本想着赶紧把孩子哄睡着了好看会书,无奈的是孩子还没睡着,我先睡着了;九月份以前,连续两三天没时间看书是常态,八月底还带母亲去了趟上海看病。当时的感觉就是:今年考试又要泡汤了。因为考试之前,好几个科目都没怎么看——民法,老钟真题卷看到146页,其他没看;刑法,凤科真题卷看了一遍,内部班断断续续听了一遍;法理学,宋光明内部班听了一遍;商经,梦萱的课件听了一半就撂下了。总体来看,一地鸡毛,一片茫然,以至于考完客观之后自己就释然了,或者说解脱了——卷二考了哪些科目,至今不得而知。 4.关于改变,今年之所以侥幸通过,现在看来最大的不同在于自己把行政法和程序法基础弄通了,最起码不再是稀里糊涂了。尤其是刑诉民诉,跟了左宁韩心怡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今年主观题的那道刑诉题,果断的无罪论,这要是放在去年,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甚至于连考点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民诉,韩心怡的声音如其芳名,含糖量很高,让人心旷神怡,讲的也耐心,让我有了底气。至于行政法,前期跟的徐金桂,讲的很细,适合打基础,后期跟的李佳,绝对物超所值,适合拔高。今年主观题的第一小问,佳佳就重点强调了如何区分那几种概念,只可惜自己没掌握好,答错了。不过整体感觉行政法那道题做得还可以。至于其他科目的老师,要么毫无争议,要么本人都没怎么涉及,所以不敢妄下评论。总之本人的感受是:跟老师,别跟机构,当然报面授班的土豪除外。 5.关于这场考试的价值。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一场考试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包括高考。所以不要把所有逆袭之望都压在这样一场资格选拔性考试上面。要不然,过了你会失望,不过你甚至会绝望。说平常心对待那是装,因为任何一个真正付出过的人都不会对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平常视之,但更不可泰山压顶,说到底就是一场考试,与高考相比不值一提,与其他大多数资格考试相比难了一些而已。过了固然皆大欢喜,不过,就再来一次嘛。别信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自己内心有信念,百折不挠终见金;自己喜欢黛玉葬花,纵使丁点困难也会触景伤情。所以,法考之路,神经大条一点儿,不是件坏事。我不就是三战才过么,想2017年我还在朋友圈发过“二战,最后一战”的破釜之言呢,不也“食言”而过了么? 再反过来说,不管是司考还是法考,这场考试的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往小了说,无论是做律师,做法务,都是一块必备的敲门砖。即使不做法律相关,作为求职或升职的加持选项,也是不错的加分项。往大了说,这是你长期学习能力与成果的体现,尤其对于在职人员,更是信心的增强。世俗点讲,技多不压身,即使眼下用不到,放在那总没坏处吧。所以,不要听、不要看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的负能量传播。师傅领进门,修行得道在各人,自己混不好怨社会怨法考,跟便秘怨地球引力不够有什么区别? ![]() ![]() ![]() 6.关于通过率,其实现在再来讨论这个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出成绩之前,大家都希望通过率高些,无非是想水涨船高成为浮上来的那一个。出成绩以后,无论是通过的还是没通过的都希望通过率越低越好,以此体现自己的过人之处或挽留些颜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都是一种鸵鸟心态。通过率再低,你过了,对于你来说就是圆满。通过率再高,你没过,又得从头来过。对于我来说,通过率高低都无所谓,那是司法部的事儿。我所要做的是成为过儿,不再让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这就足够了。 7.还是关于“学法网”。这是一个好论坛,是所有法考人必备的精神粮仓。但粮食多了难免会有几颗污浊之物,虽无伤大雅但偶然踩之也是不胜其臭,各位后来之新人自行甄别,自我屏蔽吧。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法律人,这点鉴别能力还是要有的。 最后,送给后来者一句话:法考,干就完了。至于其他的,是你通过以后的事儿。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妖魔鬼怪穿云过,我自信念树心中! |
最新评论
点他的头像,右侧三个点,点进去,选择拉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