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之前,我在在学法网论坛里发过一篇很消极的帖子,因为目前为止的人生一直比较不顺吧,身边的人又没法倾诉。《闻香识女人》里帕西诺在宾馆里准备自杀时哼起一首很老的歌,歌词大概是:“Did you ever have the feeling that you should go, but at the same time still wanted to stay?”每个人外在的境遇不同,心相也不同,相互矛盾在所难免,能够包容已经不易。我在学法网发帖是因为想起沈腾在《羞羞的铁拳》里说:“都是陌生人,一吐为快怎么了?”,但学法网论坛上的朋友真的让我很感动,帖子下边都是善意的评论或鞭策,我真的没时间一一回复,所以每一个评论的都点了个赞,在这里谢谢大家的包容和关心了! 明天晚上就要出成绩,所以,这几天一直睡不着,在学法网论坛刷帖子,看了大家对于通过率和答案的讨论,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看问题的角度,我倒觉得挺热闹,跟着大家红火一下,也能转移注意力哈哈哈。对答案慌得一批,没有勇气,就通过率而言,我自己感觉它和具体到每个个体能不能过法考并没有直接关系,对于个人而言,就像一位坛友说的,过不过要么0%要么100%,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整体排名和一点点幸运。也祝坛子里的大哥大姐阿弟阿妹都能如愿以偿通过法考啦! 从目前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数据分析来看,站在出题人或者司法部宏观的角度(不是口气大,是实在没其他分析办法)法考改革后存在两种可能的考试模式:一是保持每年通过人数的稳定(十万左右),二是保持通过率(法考元年为30%客观题×66主观题%≈20%)的稳定。当然从通过人数看,的确在历代司考时期也算比较高的。这两个模式所要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每年二战主观题考生的人数与当年主观题通过率(或者人数)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就此我个人粗浅的见解如下。 第一种,就是保持通过人数的稳定。 由于改革后主观题留有两次机会,这就导致人数上维持稳定(12万左右)这一模式不太可能。原因在于,2018年作为法考元年A证C证共通过12万人(12万÷60万参考≈20%通过率),遗留6~7万人参加主观题二战。如果2019年一定要把通过人数维持在11万~12万的水平,那么意味着本年25万参加主观题的考生中有13万人没有通过,那么这13万人里有多少是2019年一战主观题的呢?我的推测是,从客观上来说,二战主观题的人会比一战的童鞋更加有压力和动力,通过率自然会高于一战的人,司法部也不可能(出于公平)把一二战主观题分不同标准评判。那么按照去年一战主观题通过率60%(通过人数占参加主观题人数的比例)为基准,二战考生的通过率一定高于60%,姑且假设一个固定的75%吧。2019年二战主观题的7万人中75%的人(5.25约5万人)通过了主观题考试,那么2019年一战主观题18万人里只有12-5=7万人可以通过,这就剩下了11万人参加2020年主观题二战。以此为前提,沿着这样的模式下去,如果每年全国报名人数与客观题通过率水平维持不变,仍旧维持12万人左右的通过人数(2020年参加主观题的人数11万二战+18万一战),后果是第一,每年考试后留给下一年二战主观题的人数越来越多,从而客观上形成二战通过人数挤压一战通过人数的局面;第二,考试竞争更趋激烈,甚至最后使二战通过法考成为普遍现象(过法考必须二战)。当然,如果按照“提升法考难度”这一思路,这种可能性未尝完全不存在。这种模式下为了平衡每年剧增的主观题参考人数,可以通过降低下一年客观题通过率的方法,但这样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切会直接导致客观题难度、评分标准年度变化过大,因此,这种模式长期来看平衡周期长,变化起伏大,较为难以把控,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第二种模式是保持通过率稳定从而保证每年遗留给下一年二战主观题的人数维持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不知道是以每年客观题参加人数为基础还是客观题参加人数加去年主观题二战人数之和为基础来计算通过率,姑且假设国家希望每年留给下一年二战主观题的人数维持稳定,不发生太大的难以控制的波动(这样总体上易于把控),则2019年25万参加主观题考试的童鞋里,7万二战者中5万通过(如上一段中所假设)的话,而同一年的18万一战者中,只有通过11万人才能保证留给2020年二战主观题的人数维持在7万,而这样的话,从2018年以后,每年主观题一战通过率(占当年参加客观题考生人数之比例)将维持在11÷60≈18%左右。这种模式下,客观题、主观题每一年的试题难度、评分标准易于把控,起伏比较小,从政策制定者角度考虑不确定性降低,成本和风险小。 综上,个人感觉网传今年会有15、16万人通过也许有可能吧?毕竟在新的模式下通过人数虽然会有可能多于司考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法考可能放水,首先因为两者都建立在统一评分标准的公平原则之上,过分的区别对待是不可能的(个人认为分段区别加分与区分一二战排名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涉及到公平问题。至于网传二战主观题考生通过率较一战高,我认为这可能真的是由于二战考生无论从答题经验、知识储备、心态和认真度来讲都优于一战考生所造成的,并非政策有意安排之)。另外,考生的整体水平在卷面上的反映结果会因为试题考查难度增高而集体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水平降低或者法考含金量的降低。因为每个考生的成绩实质上是考生个人在群体中水平的反映,这也是选拔机制的作用所在。 言多必失,草草分析,观点多有谬误之处,所以对于以上的分析,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批评指正,集思广益。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和大家一样,希望能够顺利通过今年的主观题考试,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在此祝各位每夜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刷学法网论坛蹲帖子的坛友,此战必过108,逆袭发财美美哒 ![]() ![]() ![]() |
最新评论
谢谢管理员!
不过问题是,法考元年遗留的考生数是否就是以后的基准?也可能经过两三年的冲刷才到达平衡点。
不存在三战,三战的话就清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