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写之前犹豫要不要介绍下自己,想想大家为了下文读顺畅点还是简单介绍下吧。 80后,JS人,坐标010,苦逼小科员,过于耿直、理想,爱吐槽,高正义,不招领导待见,晋升无望。最接近过关的1次是18年,考完就知道主观题要么刚刚过线,要么差一点,果不其然,主观题差了4分。 当时还很惋惜、沮丧,就如今年差几分没过的战友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学法律,还要不要继续。因为法考已经学了3年了! 第一次考试是16年,当时是闲来无事,工作干的就那样,半死不活的,想试试水。匆忙买了一些考前冲刺的书,仅3个月的学习时间,对于小白而言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时的分数记不住了,每科试卷大概是不到45%的分数。这样的分数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没有付出。没有付出哪有收获?好在心理期待不高,没有太多遗憾。 17年是第二次。那会工作不忙,自己掌控的时间比较多。大量时间用来跟机构的免费视频教程,但是但是,没有买精讲的教材,只买了冲刺的教材。光听视频一个缺点(当然对于小白来说啊)就是跟不上,有的科目,比如三国法、刑诉、民诉,没有基础的听起来是很费劲的。当然后来工作又忙了,还要相亲,各种事......连教程都没看完,又为自己找借口,又没好好学,也没做题。当年考试成绩比第一年差不多,有点沮丧,这一年也没点长进啊,呜呜。。。。。。 18年再来!不可能那么惨吧,这一年好好干,约会也婉拒了,精讲教程书也买了,视频也看了,题也做了一些。可单位事比较多了,各种烦心事。 考完客观题,就感觉不妙,有点悬。果然,分数压线。。。。。。 总算是客观题过了,主观题估计不好弄啊,时间又紧。当时自己乱了阵脚,没有紧跟一家机构学,到处找资料,要么就自己翻书,一看书就觉得啥都不会,后来才知道有些考点主观题不考的,真是走了不少弯路啊。主要是找不到复习的状态,考前还是一脸懵逼。果然,又来了一年。 那种心酸,那种崩溃,那种怀疑,你们懂得。 19年主观题就吸取了这几年的教训,紧跟一家机构,各种教材和视频都要第一时间弄到,不能在时间上输了。 拼了,早上5点半起床,北京早上是太堵车了,早点到单位可以看1个多小时的书。 拼了,晚上到家看到11点多。 搞了半年,好累好累。没有周末、没有约会,没有娱乐,累了就看看电影。头发都脱落了,某些男性生理现象也没有了,好恐怖啊! 要是再不过,怎么面对人生?怎么去相亲啊?想的压力好大好大。 考前想请年假,还和傻X小领导干了一架,有些人给点权力就嚣张,大家懂得吧,最终只休了两三天(远离小人)。 所有学习都是秘密进行的,在体制内这些事被人知道不好,可能环境不一样吧,我这单位或领导要知道有人考试,就觉得是不好好干活。上班就别想看书,所有只能在早起和晚睡上抢时间,这样就会把身体搞的很疲惫。 最后跟着机构在主观题阶段还是很棒的,找到了感觉。做完题就有底,今年能过!不敢说所有的题都会都对,起码80%的题都知道怎么回事,不至于出现像上前几年看题都不知道咋回事的情况。 11月29很晚才睡。11月30早上,不敢查分,早上看到窗外大雪纷飞,车上和路上都有厚厚的雪。 瑞雪兆丰年,应该是个好兆头。硬着头皮去查分,前十几分钟官网进不去。 早晚都是查,过了半小时才查,117! 又查了一遍,没错,过了! 终于终于过了,长长的喘口气,这几年的委屈、不快一下烟消云散。 确认自己还是可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 巴拉巴拉那么多,其实没啥干货。简单讲点教训吧,给小伙伴分享下,当然这是个人学习习惯,仅供参考。 1.教材必买。不一定看完,一定要买。不懂得的看看书很好。不要只看书,对着视频来几遍效果很好。 2.紧跟一家机构,不要多,不要多于一家,太多了弄不过来,都听会更烦,众说纷纭,心里没底。 3.最好去图书馆,带书、笔记本电脑和白纸。比在家学习效率高,我自律性不高,在家喜欢吃东西躺着看电视。 4.时间上争取多一些。有条件的搞好关系上班看,没条件的别得罪小人,情绪不好影响效率。 5.多锻炼。多跑步,大脑效率高,游泳更好。 6.主观题多理解,多打字,多写,一定要写,不一定写全,要把要点写上去。 7.主观题考场选个好点的。我选的是一个中职学校,电脑破的不行,键盘太次了,影响打字速度。网络还不好,我考场有人提交不成功,很影响成绩哦。 考过也很迷茫,下一步怎么干? |
最新评论
为什么不先推测为江苏?
有道理,没想到
正解
有的人看不得别人好啊
不喜欢溜须怕马,有的领导就是欠干,没点领导的范,净干下三滥的事,小人之心。
现在干嘛?辞职了么?
加油!晚一点也可以
2马赛克不打 说不定这里就解决老婆了
3生理现象和法考互补,最多两周要解决一次的放松状态学习更佳
哈哈,老弟你也太逗了。现在纠结出去不出去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