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备考的时候一直在想,要是我能够通过法考,一定要把自己的备考经验在学法网上写出来,一来自己记性不好,希望用文字记录一下,当做回忆录以后没事看看;二来希望可以为准备法考的伙伴们提供参考(这也是我的备考动力来源之一)。法考成绩出来许久了,因为懒,到现在才开始动手…… 以下是个人的备考情况,但不适合全部照搬,建议需要备考的朋友参考不同人的备考计划之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节奏,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一方面由于客观题距离现在时间比较久远,详细的计划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之前备考过程中,感觉客观题的备考经验比较容易找,而主观题的备考经验写的比较少,所以我选择详细主观题的备考,客观题的备考,记得多少就写多少啦。 一、个人情况 客观题:203 主观题:130; 没有报班,自行购买和搜集学习资料进行复习; 学渣型学生,踏踏实实准备考试,不敢寄希望于锦鲤附体。 ![]() ![]() 二、老师选择 1. 刑法 客观题:柏浪涛 主观题:柏浪涛 推荐:柏浪涛 (个人小建议:柏神的课程,结合柏神在微博发的每日一题来练习,对知识点的理解、检测的效果不错) 2. 民法 客观题:钟秀勇、孟献贵(部分题目的讲解) 优点:比较详细,课程内容容易理解 不足:出书慢,课程多 主观题:方志平 优点:重点突出,有详有略,会讲做题技巧 不足:机构的设备不好,课程体验感不佳 推荐:方志平 (个人小建议:民法的知识点比较多,一轮全面复习阶段,每听完一章或者一个模块之后,不看书,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起来,之后再看书补充;其他科目也同样推荐做思维导图,虽然这个过程会比较花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3.商知经 客观题:鄢梦萱 主观题:鄢梦萱+汪华亮 推荐:鄢梦萱、汪华亮(主观题) (个人建议:萱姑在主观题阶段教材知识点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展现,大概是客观题基础没有打好的原因,听完她的课程我觉得很乱,恰逢亮哥在微博发起了带背,每天十分钟,讲解公司法的重点内容,边听音频边用电脑敲下音频内容,打字速度跟不上语音速度时就倒回去听,往返几遍,音频内容敲好之后,知识点也掌握了一部分。主观题阶段觉得商法的知识还不牢靠,除了自己看书、背书来巩固知识之外,建议可以选择亮哥) 4.行政 客观题:李佳 主观题:李佳 强烈推荐:李佳(很好很负责的法考老师,很正能量,最最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 (个人建议:佳哥会在公众号和微博发每日一练,建议跟上佳哥的步伐,佳哥在微博或公众号发的知识点、案例,最好看一下。) 5.民诉 客观题:戴鹏 主观题:戴鹏 推 荐:戴鹏+冲刺阶段韩心怡的押题 6.刑诉 客观题:左宁、向高甲(口诀) 主观题:左宁 推 荐:左宁、温云云 7.理论 客观题:白斌(一轮)+杜洪波(二轮、三轮) 白斌: 优点:讲课有趣 不足:体系感不强 杜洪波: 优点:有体系感,有做题技巧 不足:语气大体比较平,偶尔突然提高语调,容易被吓到,开始听的时候比较无聊 主观题:杜洪波 优点:注重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需要背诵的内容不多 推 荐:杜洪波 8.三国 客观题:杨帆 推荐:杨帆的课程+冲刺阶段殷敏的押题 9.写在后面: ( 1)关于老师的选择 选择老师的时候,不建议以老师的名气来判断老师的教学经验。老师有名气不等于老师讲课的方式、知识体系的构建适合自己,老师没有名气有时候不是ta课讲得不好,有时候受机构的宣传、法考市场听ta课程人数的多少影响。 选择老师的时候,建议把选择标准的重点放在:这位老师的讲课方式、知识体系的构建适合我,对比其他老师讲A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很容易理解这位老师讲A知识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选择老师,是在选择ta的思维方式,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把自己认为该年的重点、对知识点的理解放到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讲解中。选好老师之后,一个科目跟着一个老师的思路走,基本没啥问题的。 (2)关于老师的更换 个人情况:民法、理论法换老师的时候,比较顺利。民诉在客观题二轮的时候有尝试换成韩心怡,因为习惯同时也比较喜欢戴小新讲民诉的方式和语气,看韩的书和听韩的课,产生了排斥心理,听了几节之后觉得听不下去了,又换回戴小新。 风险:习惯某个老师的上课风格、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甚至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做题、思考问题之后换老师,需要时间去习惯,甚至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但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比较好或者没有习惯用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思维方式的除外。 可能的收益:新老师的讲课方式更适合自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更加容易,学习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点去做题之类的。 换老师的时候,不要一换就全换了,时间、精力的成本太高,对老师的适应和备考状态的调整,都是需要时间适应的。 三、主观题备考 我是一个忘性很大的人,基本上考完试走出教室之后,就忘了刚刚考试的内容,但我始终记得自己在答题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主观题的答题很吃基础知识。 考客观题的时候,知识点遗忘或不懂,还有选项提醒,还可以用做题技巧选出正确的答案,但主观题阶段,是实打实地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组织语言+时间把握。在客观题阶段的备考,建议以准备通过主观题的目标备考客观题,在一轮打基础阶段、二轮背诵阶段,踏踏实实学习、背诵知识点。 在主观题阶段的备考,做题很重要,听课和背诵知识点也很重要,对每天练习题目和听课、背诵的时间占比安排,个人认为没有硬性的标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答题技巧的掌握情况具体分配听课、背诵、练习题目的时间。主观题答题的内容来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对答题技巧掌握得再好,没有知识储备也无法答题。 (一)在主观题阶段做的几件事情: 1. 可以用电脑做题(其实客观题阶段就可以开始练了),提高打字速度(选择机考的)或手写速度&字写得好看一些(选择笔考的); 2. 个人建议主观题阶段要抽时间听课,听课的时候注意以下内容: ① 老师总结某一类题目的答题步骤、答题技巧和答题思路,然后运用在做题的过程中, ② 标记自己不熟悉、没掌握或者已经遗忘的知识点。 3. 听课程时,不要为了听课、赶进度而听课,教材中涉及案例讲解的时候,停下来做一做题,再继续听课,听老师的思路或答题内容与自己的思路、答题内容,对比之下存在哪些需要补充、改正的地方,做个标记,有空多看看; 4. 在听课的时候,觉得自己某个/部分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听完课之后一定要立即复习,不要想着等有时间了在复习, 5. 平衡好每天听课和做题的时间,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不要想着我听完所有科目的课程之后,再来开始练习做题,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问题对应的知识点用法言法语表达出来; 6. 做题也是复习和记忆知识点的方式,做完题后对比答案,分析何归纳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遗漏的知识点以及和标准答案对比之下自己的表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7. 各种资料的重要性:官方指导案例>历年真题>科目老师在教材中罗列出来的题目>高质量的模拟题。做好前面两项或三项,在最后阶段,有余力和时间可以结合模拟题练习 8. 心态很重要,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持!不到考前不放弃。最开始答题的时候很难,憋了很久都憋不出一个字、东拼西凑都答不完一道完整的题、听老师讲完题目再去做题居然还是死伤一大片……这是正常的,主观题的答题也是有套路的,出现前述情况只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或者熟练运用这种套路而已,掌握了就顺畅很多,不要担心“做多错多”,而是要“越挫越勇”,在做题的时候自己发现错误改正总比在考试之后被改卷老师发现错误并扣分好,在复习过程中每多发现自己一个错误,多改正一处,在考场上或许可以增加一些加分项,人往往对自己做错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 (二) 备考资料和使用情况 1.官方指导案例 学法网上的经验贴说一天做3-4个案例,每个案例一个小时。开始的时候自己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可以按照经验贴的建议来,一天至少三个,真开始做指导案例的时候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一个案例少则四十分钟,多则一个半小时,边校对边把错误的内容改正,遗漏的内容补上,这个过程下来又要一个多小时,偶尔在校对之后再做一遍,一个案例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按照这个进度,不听课不背诵,做完全部案例估计就要用掉大部分的备考时间了。 改变一下策略,做题方法不变,根据老师在主观题课程视频中内容的重点,结合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删除部分案例(比如刑法中的破坏经济秩序罪的两个案例),着重做重点案例。 2.14年-18年真题 主要按照科目来做,比如某一天做刑法14年到17年的真题&校对答案。刚好网站可以智能评分,所以就在网站上做题,提交之后再复制到自己平时做题的文档中,校对、修改。 3.各科老师教材 主观题阶段,老师讲课的重点不在讲解知识点,而在于运用知识点,需要做案例的时候,我会先暂停,做完再继续听,感觉听老师讲课比自己看教材的效果好,与其看两三遍教材,我更愿意听一遍课程。 4.某机构模拟题 做模拟题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适应和训练主观题的机考,所以某机构出模拟题的时候,自己就去买了一份模拟题,感觉自己在平时练习和系统自动计算时间的情况下练习时候的心态不一样。(如果只是为了做题,微博一般有免费的电子版题目) (三)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等成绩&调整心态 时间安排:9月2号-9月7号 主要任务:调整心态,复习知识点,训练做题技巧 (1) 在学法网看主观题的备战经验贴; (2) 做历年主观题; (3) 做指导案例; 2.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9月8号~9月 30号 主要任务:复习知识点,练习答题技巧, (1) 听课,记忆知识点 (2) 做历年主观题 (3) 做指导案例 (4) 柏、李、汪等老师在微博上发了练习的题目或者知识点,每天跟着练习 3.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 时间安排:10月1号~10月12号 主要任务:查漏补缺, (1) 每天背诵知识点,特别是自己没有掌握的部分 (2) 做指导案例 (3) 做模拟题 (4) 跟微博带背课程。 (四)阶段总结 主观题的考试,其实个人感觉有运气在,以及…司法部爸爸的特赦,一来是明显感觉自己在主观题备考阶段的状态不如客观题阶段的状态认真,国庆的时候,自己换了自习的地方,没有在自习室复习,状态也没有在自习室的时候好,每天的复习任务也未达标,而且还……追了剧,临到考前,我都觉得很多内容没有掌握,感觉像是硬着头皮上场的,没有底气,还是要踏踏实实备考! 四、客观题备考 客观题的复习比较中规中矩,参考学法网上的各种经验贴,结合自己的复习节奏,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时间比较久,很多具体的细节也记不清了。 (一)备考资料 1. 各个老师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 2. 一轮听完课后做的思维导图; 3. 14年-18年的套题 (二)时间安排 1. 一轮:3月-6月 3月、4月:刑法、民法 5月、6月:商知经、三诉、三国 按照科目听课,第二天做前一天听课部分对应的练习题,一周至少做一次思维导图(印象一般是在周末),没有固定每天听多少个视频,没有计算每个科目自己听了多久,个人认为没有比较明确计算地这么精细,复习的重点不应该在花费多少时间在某个科目上,而是能否听懂、理解了知识点。 具体的内容已经忘了差不多了,因为是自己备考,没有报班,心里很虚,就去看不同人的经验贴,还做了个总结发在学法网上。 2. 二轮:7月份-8月中(印象是) 前期主要是听课和做题,7月份听完所有科目的视频+做题,7月下(应该是吧)开始背诵+做题。距离考前60天左右的时间的时候,用网站做题,一周至少做两套卷子 3. 三轮:8月中下旬 查漏补缺,做题+背诵,除了做真题,还有各个老师的模拟题,以及听各个老师在冲刺阶段的课程。 (三)客观题备考过程中的一些疑惑 1. 一定要报班吗? 本人没有报班,个人认为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是否报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报班的优势:有专门的人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习,提供复习资料,需要跟着机构的节奏走,认真听课和做题就好。 不报班的优势: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老师,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把握复习节奏。 综合考虑因素:个人学习的主动性、报班的费用以及集中上课时的花销、所在机构的师资等。 2.法考培训机构出的资料一定要买吗? 法考培训机构也是一个盈利机构,会不断地挖掘目标客户的需求,在推荐的时候肯定会夸自己的资料多好多好,你现在这个阶段存在的问题A 、B、C、,如果买了这份资料,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 很多机构在临考前半个月内放出的的资料反而比之前多,为什么?“太早放出来了你们也不会看的。””这些知识点现在记忆的效果最好“ 巴拉巴拉之类的各种为你着想的理由,真的是为你着想吗?或许有一定道理吧。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大部分人到了考前十几天,会出现考前焦虑,比如:很多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很多知识点都忘了、脑子一遍空白等等之类的,对备考者来说是焦虑,但对机构来说可是商机。 当然,并非说这些料没有用处,一般情况下,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结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踏踏实实复习、做题、背诵,基本没啥问题,至于实际是否需要,要看个人复习进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临到考试前,资料是越少越好,越多的资料反而会增加焦虑,形成“我还有那么多知识点没有背诵的错觉”,考前冲刺阶段要学会做减法,大部分使用用于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维持题干,少部分时间用于查漏补缺,相信自己认认真真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听课、背诵、练习。好好备考,有时间找通过法考的师兄师姐聊聊天,请教一下,会舒缓很多。 3. 要买机构出的法条汇编吗? 并非所有的法条规定都是重点,重点的法条老师会糅合到课程中一 起讲。 4.精讲版、精粹、背诵版的区别? 精讲版是一轮的教材,精粹是对二轮背诵版资料的教法,实际上就是背诵版教材,只是不同的机构叫法不同。 五、最后总结 1.心态比方法更重要!!! 2.不同人的复习方法、复习节奏不同,找到自己的复习节奏,避免被复习进度比较快的人带跑,让自己变得焦虑了。 3.真题很重要,不仅仅是法考真题,司考的真题也很重要,具有参考价值。 4.同一个科目,不同老师的知识体系不同,侧重点不同,所以一个科目跟一个老师就够了,没有必要两个老师同时一起跟,否则知识体系容易乱。 5.凡是考试,必有重点!必有技巧!找到重点,找到方法,找到自己的复习节奏,抓大放小,然后坚持。 6. 努力必定有所回报,自己一定可以过的! 在准备法考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地找资料,主动查漏补缺,而以前的自己是被动地伸手党,像个乖孩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之后,静静地等在原地,等待别人发现和夸奖似得。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在后悔:”如果以前的时候,自己能够像现在这样主动该多好啊,或许……“。 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虽不能让时光倒流,但至少大概是自己作为自己的”前车之鉴“,以后的道路上莫再“重蹈覆辙”吧,对于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一定要努力去争取?而不是尽人事,听天命。 愿努力的人都有收获、都有回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感谢很感谢学法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学习平台,在这里看了好多法考经验贴,最近在律所实习,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执业经验分享,非常感谢。 |
最新评论
不是我说你啊,你这样就很不对了,这样很容易误人子弟的!宁可说打好基础,多花时间,也不要觉得很容易就通过!除去加权,你还是不能过?你应该默默感谢政策。而不是在这说轻松!过法考就一条路,砸时间,全身心,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道理!
怕你不服,再说一句,我一战过,分数比你高。
我没有不服,我也只是说我自己的方法而已。就这几句话就可以让误人子弟?你看到我说我之前有积累吗?我说过可以短平快吗?如果连文意都看不明白,这种人我想用不着别人误,就算考过了,能干什么?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适合的办法。这条路每个人走的都不容易。 我就要说说你了。用不着多秀自己的分数,没有意义,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你很屌的感觉。你知道加权加多少?真当司法部长是你傅爸爸??108和148 对于通过性考试有意义吗?别那么幼稚。不管你高分过 低分漂。迎接所有人的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不过,看你这么鸡血满满的,比较适合做对抗性诉讼。不过记住一点,人有棱角的时候,是别人最好下口的时候。
追加一下。有人说我误人子弟,我想的是,方法千种万种。但是最后达到的结果是 唯手熟尔。平时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有些人是天才型哈哈哈,这套方法我玩不来,会挂的
有时候不能只看到ta备考了多久,要看ta之前的知识积累如何。我有个师兄去年法考学院第七,同时准备西政的考研,考到专业第一。很多人只看到他法两个双高,但是没有看过ta在17年末代司考时已经陪跑复习了一遍,他平时在学习上自律和刻苦。
身边有个同学准备考研,法考是父母要求才不得已准备的,平时主要精力放在自习考研的也过啦。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时间准备考试,时间比较短反而效率和状态都不错呢
我觉得你说的没错,我跟他复习情况差不多,主观题真题做了大概两三套吧,官方案例买了没翻,看了看老师的视频,觉得和客观题差不多,前后复习大概十天,客观题 211,主观题118。我不是觉得自己这种行为值得夸什么的,我也很感谢司法部爸爸给我机会。我还想说,不是我不想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是臣妾真的做不到。我超佩服那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学习的人,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培养的能力,我要向你们学习,努力向你们靠拢,争做法学实务的中流砥柱,fighting。
我本身在职,公司法务经理。平时就一直在撸民法,民诉。由于工作关系,行政法里的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有亲历处理过。公司债转股项目也经手过。劳动仲裁家常便饭。唯一陌生的就是刑法和刑诉。一直不停的改合同,写合同,写答辩书,写诉状,写法律意见。早就拿到企业法务资格证书。法考只是补课而已。虽然走的有点艰辛。所以这些是平时的积累。
诚恳点,不要等过了以后就不切实际漫无边际,过来人都明白是咋回事,何必呢?
你这样给人感觉就是在炫耀,别人肯定羡慕,哎呀哎这个人好聪明,人家怎么怎么就过了,这是必然发生的你那样说。包括我,因为我才开始考啊,但楼主说的我确实是相信的,不是否定你的发言,也别打口水仗,楼主也说了很多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来的,楼主所说是适合大部分人的节奏和计划,你的只是适合少数,因为毕竟这样过的人是运气实力的结果
那是你客观时候知识点掌握的扎实,他只一句前期积累,给人感觉就是炫耀牛掰的样子,我积累积累就过了,你们考个法考看这个难。说的都有道理,楼主的经验贴最中肯,每个人的节奏与计划都是有区别的,因人而异
没懂,啥意思
你这些积累你怎么之前不细说?所以会造成有些人对你的经验嗤之以鼻,感觉你在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