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今天我来采访一个著名的合伙人律师。 去他的办公室参观,一副气派的样子,名人题字。红木家具,办公室堪比故宫的皇室。带我参观律师事务所,更是让人惊叹,感觉真是到位,高逼格。然后呢,我们边喝茶变聊天。 我:你从事哪些领域的业务? 他:我的主要执业领域为诉讼、仲裁及非诉处置,尤其擅长处理公司股权与投资并购、金融及资产管理、证券合规及重大商事交易等领域的纠纷,代理了多起有重大影响的标杆性商事案件。还长期担任多家央企及大型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擅长处理股东股权、公司治理、控制权争夺、公司投资并购、解散清算与破产等纠纷,涵盖自公司设立至清算注销的各环节,能够围绕公司商业目标提供一站式综合法律解决方案。处理的公司领域典型案件包括:最高法院成立以来的首批一审民商事案件(公司诉讼纠纷),最高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第一槌”案件(股权纠纷);在涉及VIE架构的上市公司并购中,首例司法认定股东未披露境外股权代持信息不构成损害公司利益案件;某全国著名饮料公司控制权争夺及股权纠纷系列案件;国家某投资集团下属公司、某央企集团、某传媒上市公司、某LED中外合资公司、某矿业上市公司等诸多中外合资/投资/并购类纠纷;处理了多起公司解散清算与破产案件。长期处理金融与资产管理领域的案件,对资本端及资产端的各类纠纷解决具有丰富的经验。 处理的金融与资管领域的案件标的额已超过200亿,为多家信托公司、资管公司、基金等提供危机应对及争议解决法律服务。在资本端,长期协助客户应对投资人的争议,如首批投资人起诉信托公司未勤勉尽责的系列索赔案等。在资产端的典型案件如:某信托公司与云南某房地产公司的巨额债务重组项目;某信托公司与山西多家企业的金融借款纠纷案;某信托公司就北京某房地产类信托计划项下强制执行及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件;某信托公司与某艺术品上市公司/某地方房地产公司等强制执行案等;某信托公司涉及互联网平台的消费信托类纠纷等。擅长处理重大商事交易领域案件,如涉及某著名酒业上市公司核心资产的“明代酒窖”权属纠纷案;独立保函司法解释颁布前后,首批关于独立保函“欺诈例外”认定的案件;融资性贸易系列案件等。此外,在证券合规领域代表多家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应对证券监管机构的调查、监管及处罚,并代表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对股民提起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如:某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集团诉讼案件;北京某投资管理公司ETF操纵证券市场案件;北京某证券公司因尽职调查未勤勉尽责被处罚案件等。 我:你写过书吗? 他:写过,曾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等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参与编写《公司法案例教程》、《公司业务律师基础实务》等书籍,撰写了较多的实务文章。 我:能否谈谈你的工作经历? 他:2012年加入这个律所。在加入前,曾在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工作8年,期间主办及实际参与研究案件近2000件,深刻了解法院商事案件裁判规则。 我:请谈谈你的教育背景? 他:200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我:你认为年轻律师刚入行时为什么不能像你这样成功?您有什么建议給他们? 他:为什么不能像我这么成功?你看看,我做的这些领域和案件,年轻律师会吗?比如股权与投资并购,证券市场的法律问题又有几个人真正的研究过?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就算是业务给到年轻律师,因为你不会做,客户不会把业务给到年轻律师的,你不懂,凭什么交给你做?法律业务首先需要你精通业务知识,没有知识,一切都是零,这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 我给年轻律师的建议是:不要羡慕我们,君子忧道不忧贫,年轻律师要做的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当你成为了专家,难道还没有人找你吗,当事人当然愿意付更多的费用来找专家。很多人以为过了法考,那个律师证就是个律师了,学艺不精啊,其实和真正的律师差的远呢。大案件搞不定,小案件看不上,眼高手低,这也是年轻律师的通病。如果一个年轻律师发展的不好,不知道怎么混下去,那我就告诉他:你想成为什么领域的律师?比如说你想成为公司法律师,那你能对《公司法》及其5个司法解释的条文倒背如流吗?你知道每个条款背后的法理解释和立法背景吗?你能很快写一本书吗,关于公司股权的书,或者关于公司法理论或者案例分析的书?你写的出法律出版社或者法制出版社愿意出版吗?如果你能肯定的回答,那你一定很忙碌,你有做不完的案子,开不完的庭,吃不完的肉,换车换房都不成问题。 比如你喜欢刑事案件,一样的道理,你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比如你对受贿案件研究的很深,出书写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相信不久你就会被委托人找到。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律师过剩了,而是太缺真正的律师了,很多律师干不了业务,技术不行,只是念过几年法学院,考个法考,看看美国的的法律教育,精英化教育,案例教学,出来大律师风范是有道理的,就算是美国名校法学毕业生进入律师行,淘汰率也很高,最终只有25%的人留在了律师行。这个行业需要真正的精英律师,而不是没有竞争力的持证律师。中国也一样,需要更多的律师,问题是你行不行,有没有信心行,在你不行的时候你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去了?这都值得每一个年轻律师的思考。 在你没有人脉和资源前,让别人知道你的业务技术和专业实力,渐渐的你就有了市场,离大律师也就不远了。我们团队今年创收1个多亿,凭什么?凭的就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我的资源和人脉。有了资源和人脉,但是学艺不精,人家也会跑的,吃亏上当只有一次,我的客户都是人精。 我:谢谢您的时间,我可以把你的采访稿整理发表在学法网吗? 他:可以的,我授权你去发。 我:谢谢。 |
最新评论
不著名能挣一个亿?
创收和知名度往往成反比,创收在三千万以上的,越高越低调,创收上亿的往往都是隐藏人物。
另外金杜的体制,没听说有独立合伙人团队,创收上亿他个人的贡献值有待考证。
兄台有团队吗?年创收多少?
有团队,创收很少不值一提
你有什么专业方向了吗?专业领域的书你读过几本?知识无边,市场上的实务书教科书太多,这都是间接经验!!!!很多人法考后就停止主动学习了,等人手把手教,永远长大不,也不可能成功!你先写几本书出来,就知道了前途一片光明
你那里下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