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明,浙江宁波人,1963年出生,民盟成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法学硕士,上海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仲裁员,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1995年-2007年任上海市四维律师事务所主任,2007年任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主任,2013年-2014年挂职任奉贤区司法局副局长。
东方网9月1日消息:从上海四维乐马事务所主任的角色“跳转”到了奉贤区司法局副局长,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厉明去年7月来了一次“大转轨”。作为上海市委统战部首批推选的新阶层人士进政府挂职干部之一,厉明同时成为了上海“律师为官”第一人“。“如果再选择一次,你会怎么做?”记者假设。厉明不假思索:“我还会去挂职,这是一段非常独特的人生历练。” 
1、一场“碰了钉子”的龙舟赛
作为一名从业20余年的老律师,厉明对“管律师”的司法局非常熟悉,平时工作中也少不了打交道,但他还是用“没有太陌生、但确实有不适应”来形容最开始成为“体制人”的感受。
虽然常年生活在上海,但地处远郊的奉贤,厉明只到过一两次。不过,在他看来,虽然条件相对来说没有市区好,也有不少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可正因为如此,才更适合挂职。而且,奉贤人民完全没有把挂职干部当外人,“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奉贤欢迎我们、需要我们。组织部长正式任命后,各类事务,流程上都不会少了我这一环。”厉明回顾道。
可让厉明没想到的是,他会在一场龙舟赛上“碰了第一颗钉子”。去年刚到奉贤不久,他提议奉贤的律师去参加上海市律协组织的龙舟赛,这个比赛每年都会举办,市区的各个律工委都会派律师参加,可包括奉贤在内的一些郊区的律师却鲜少露面。“我把事情想得挺简单,或许以前没什么人组织,所以没人参赛,我建议大家去活动活动,也交流交流。”
然而,奉贤的律师却委婉地拒绝了,厉明纳闷得很,无法理解个中缘由。可他并没有“绕道走”,通过多方沟通,他了解到奉贤律师的想法。由于郊区律所总体在发展阶段上已被市区律所甩开了好几个身位,整体水平也无法与市区律师相提并论,所以,身处郊区的律师往往会有些不自信,怕被人瞧不起,有距离感,自然不太愿意去凑市区活动的热闹。
在厉明看来,这是双方的误解,市区律师并没有戴有色眼镜,郊区律师也没必要丢了自信心。
苦口婆心,厉明“对症下药”,反复做工作,心结慢慢解开了,奉贤律师终于组队参加了龙舟赛,这是上海律协龙舟赛举办5年来第一次有郊区律师参赛。
另一个没想到的是,奉贤队在十支比赛队伍中成绩不俗,首次参赛就拿了个第五名。比赛那天虽然下着大雨,但全身被淋湿的奉贤律师们还是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厉明也欣喜不已:到一个新环境,第一步能让彼此敞开心扉的话,后面的工作就能更加顺畅。
2、一次郊区律业大会诊
“龙舟赛之后,我就一直在考虑,怎么让郊区的律师提升自信心和专业水准?”分管律师工作的厉明有针对性地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调动资源传经送宝。到任不多时,厉明便邀请市律协的同志一起到奉贤考察,同时邀请上海各郊区县的律师代表齐聚奉贤,共同研究影响郊区县律师业发展的瓶颈。大家的会诊结果是:郊区律师的新业务涉及少,传统业务也没有做精,在业务及品牌宣传等方面,还都缺乏精益求精的意识。
奉贤共有20多家律所,120多名律师,厉明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律所开展调研,并举办讲座,与大家面对面沟通,从基本的律所形象设计到复杂的律所管理,帮助奉贤律师“号脉诊断”。
有一次,一位律师在讲座后找他单独交流,厉明一针见血地,觉得他的律所以个人名字命名,不妥。厉明认为,律所要做大做强,要让每位在律所工作的律师都能感到,他不是在为别人打工,而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这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律师加盟。据说,这位律师回头马上更改了律所的名字。
另一方面,厉明还通过各种方式让奉贤律师走出奉贤,到市区交流学习。在厉明看来,走出去可以促进思考,提升工作效率。他带领奉贤律师到静安区司法局学习,听对方传道如何化解复杂的社会突发矛盾,比如使用科学数据处理矛盾的做法,就让大家感到耳目一新。他还带队去杨浦区中小律师所联盟取经。对律师而言,专业性决定了他们喜欢作战的自由,但规模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如何将自由和规模统一在一起从而提升业务档次,杨浦区的律师联盟开创了一条新路,很有借鉴意义。厉明透露,奉贤律师目前已经开始尝试组建“南上海律师联盟”。
厉明坦言自己很幸运,自己挂职的岗位,跟本行非常“对口”,他非常熟悉对律师实施行政管理和指导监督的司法局,同时也对被管理者律师的想法和需求十分了解,“这让我的挂职锻炼游刃有余,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一段难舍的奉贤情
即便已经卸任,厉明现在仍习惯说“我们奉贤”,很多事情也会首先想到奉贤。
记者也能感受到,如他所言“已经把奉贤当做第二故乡”。一个小细节是,厉明家住徐汇区,去奉贤的单程距离是40多公里,“我开车也觉得路途遥远,老百姓坐公交就更费时费力,这是到了这里才会有的体会,因此,我也借着各种机会多次呼吁,希望轨道交通快点通到奉贤。”
总结这365天的奔波,厉明认为自己的收获很大,“挂职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政府内部不同于先前印象和想象的东西,这段经历太宝贵了,非常有价值”。
这价值体现在对他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厉明说,做律师和客户打交道,一般都是单刀直入的沟通方式。而在机关里,和公务员们打交道,不管是上级、平级或者下级,有的时候,表达看法需要婉转一些,这里面是分寸,也是艺术。如果说律师这一行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的话,那么在机关里,他尤其学到了更多合作共事的学问。
这价值也体现在他对政府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以前我经常以监督者的身份对政府工作评头论足,那是作为局外人观察政府,这次跑到里面当了一回局内人,了解了政府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明白了政府治理的不易。作为人大代表,对我今后参政议政也更有指导意义,对我来说,未来提出的人大议案和书面意见将会更加中肯。”厉明说,卸任后,奉贤区南桥镇政府聘请他担任法律顾问,他觉得自己比以往更加胜任,更能履行好职责,“因为我能更加理解政府的行为,能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不会再提一些书呆子式的问题了。”
此外,厉明还特别提到,自己的挂职也试着解答了“律师是否适合为官”这个问题。今后,根据司法改革方向,优秀的律师、法律学者等专业人士有望成为法官和检察官。但这条路到底怎么走通,厉明算是为行业探了路,这也让他觉得,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年挂职届满,是时候告别奉贤了,可事实上,厉明的奉贤情结仍在延续。根据奉贤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要求,厉明正与区司法局领导一起制订“奉贤区人民政府依法治区规划”,“我们构想,能够促成区政府发布一份依法治区实施方案,这项工作让我感觉,新的挂职又开始了。”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