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今天忙完了一周,因为十九大又要在单位值班两晚上一白天。最近读了一些转行做律师的前辈的一些文章,很有触动,我和很多朋友恰恰相反,我考司考恰恰是为了更好的留在体制内,国家要求首次从事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的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从事行政复议工作。 我是08年侥幸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记得当时我不了解公务员考试,只买了一本行测,连申论的书都没有买,因为考研失利,利用残存的一些法律知识和生活常识进入到了一个县级政府的法制部门,一次出差学习的机会被上级部门的领导相中,到市政府从事行政复议工作。 2010年参加第一次司法考试,完全裸考,275分当时觉得这考试好累。急于继续往上发展参加了一次国考、三次省级遴选,一次国家遴选,除了三次省级遴选分别差三分、一分、0.5分其他的差的离谱。我还考了两次研都考上了,也不知怎么的,大脑想开窍了似的居然考全日制考了355分,没去读,后来读了在职法硕。直到有一次收到了一个国务院法制办邀请年轻干部锻炼的通知函,上面的几个字触动了我——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优先,当时我就一个想法:我要考司考! 2016报了万国周末班,赶着学的心态,考了303分。好尴尬。今年又学了一年指南针周末班。加瑞达、厚大一些喜欢的老师的课。不管结果怎样,我感觉自信了。法学确实是一个让人会爱上的学科。我也重新认识政府的复议和应诉工作,我庆幸我没有考上省级部门干别的,这样不但工资待遇上了不少,也不会遇见对我这么好的领导了。虽然我一直很功利的学习,但是我很充实,我一直在挑战自我,其实机关了确实有很多人才,有很多学霸,但是很多人因为孩子、家庭、各种原因的牵绊觉得不需要那么努力了,这时候机会就来了,身边比我强的有通过司考的人、法学博士那些个家伙他们觉得体制内好无聊,去了高校、当了律师。而我,虽然很累,还有抽空看书,我觉得国家给我的7000元左右的待遇对的起我,虽然我也是从2000元小科员开始起步的。管他呢,饿不死我,我也贷款在政府旁边了买了房子,也有车,就靠工资,因为我平时也不花什么钱。 公务员那么多人想进来,你们想出去,我想不懂,律师就那么好起步?机关都混不开,当律师就年薪百万、千万了。。。我不信。我倒是比较佩服那几个工作满30年退休出去做律师的,一辈子的人脉,出去当律师真是如鱼得水,大开杀戒的感觉。 我这么多年功利的读书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再为了考试而读书。不管怎么样书读了确实不白读。机会确实留给有准备的人。 听了十九大的报告,三个半小时,我也没去厕所,总感觉说上一句,我知道下一句。那么长我居然觉得报告写得真心不错。 那些犹豫离开的人,劝你们千万别,不要因为国家反腐,降低待遇就跑,我们才30来岁,趁机会好好学习提高自己,那些贪官处理的差不多了,位置都空出来了,公务员一直在限制招收,我单位多少年不招一个了,留下的都是精英。主席都说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听我的,别走,没有证的考证!有了证直接剑指中央机关遴选!法学博士!这才是王道! 就像考了秀才,考举人,考完举人要考进士! 曾国藩的父亲靠了19次才考上个秀才!曾国藩考了9次考上秀才,两次就考上举人,两次就高中进士!你的决定影响的不是你的一生,可能是几代人,你是官一代! 卢武铉考了10年司考,不影响他当总统! 记住,留在体制内!奋斗,拼搏!想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要把眼界放在目前,有能力的进朝为官,而不是,考个秀才为了挣钱给人写状子去,那些事等你混到55岁那年发现提不到副厅级才说吧! 必须拿下法律证!上台阶战中央遴选! |
最新评论
我的通讯录里大概有300多了经常联系的人,同学、朋友里最多的是律师、公务员、老师、卖各种东西的。只有那些没有名气的律师或者搞装修的设计师会逢年过节嘘寒问暖。律师至少要有几十个群,年轻律师推销自己会占用大部分的时间,并且经常遭受冷遇。我认识的有开奔驰应诉的、有骑车去有应诉的,成功的律师里年轻人很少很少。而年轻的律师水平高的也确实很少,我代表政府应诉也得有百次了,见过对方原告请的各种各样所谓的“律师”。哎,感觉真悲惨,不但输了官司还花律师费。但是我们那几个政府的法律顾问就牛的很,问一个问题5000元。给他打电话他来一句:没时间取,不要了。可是混到一个地方著名大所的主任律师何等容易,有这本事,在机关一样厉害啊!
我在基层的时候,一个主任是女的,副主任是女的,科长是女的,三个女人一台戏。面和心不合,互相拆台,我斡旋于她们之间,但是我从那学到了不同的本事。主任是兽医出身,法律知识一般,但是会利用人际关系,喜欢巧使唤人又让人无话可说。副主任属于为了晋升不顾一切型,白酒交际场合一杯直接就干了,科长属于觉得自己水平高瞧不起两个主任又干不上去型的。但是大家都对我不错,处处帮我。直到那一天我遇到我人生第一个伯乐,当他坐在我身边那一刹那,我就预感我机会来了。后来我和他一起共事6年直到现在,整个单位所有人都动过岗位,只有我和他没变。我也有曾经各种机会离开,但是最终没动。后来听他说起我,当时他确实需要一个助手,在全市的法制系统搜索,最后目标锁定了我。他也只是简单问了我几个关于工作业务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完全没有看法。哪怕是错误的看法。
最关键的是心态上的不一样。记得我去大学学司考。那些大学生马上毕业,好年轻,我们一起学习。整个班上只有我一个在职的,有同学好奇过来问我,大哥你咋才考呢?我说像你这么年轻没好好学法律,现在后悔了。那哥们问我,那你现在干啥?我说机关上班的。那哥们马上回去看书了。或许可能心态不一样吧。有的人为了一份职业。有的人为了锦上添花。但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也试图认真学法律,学那些诉讼法,直到我工作了8年后,很多东西,一听就懂了,当时没有实务经验真的不懂,就想当时行政法老师讲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估计他自己都不是很懂,也都是书本知识而已。那些说三十多学习已经晚了的。我认为三十多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当你觉得晚的时候才真正是最早的时候,真的是这样!
一个打杂的,一个搞卫生的,基本是动不了了!
真很庆幸你不是一线办案的法检。实话说,挺可怕的。当然,说说而已,你也别在意。
你再法制办工作吧?
我是准备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