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前年年末,去年年初,我踏入律师界,怀揣着梦想。 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晚上办理案件之余,不想抽烟的时候,难免想写点东西。 这一年中来,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八个字,感受较深。入行前,以为“战战兢兢”的地方,最多就是把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时间记住就好了。入行后,发现,你会为这几件事情紧张: (一)无事可做,为时间的空耗而紧张 无事可做,不是说没有案件需要处理,也不是说没有案件之外的事情在做,而是作为一个法科学子,刚刚踏进这个世界的门,一心想为民除“害”,却发现自己“被饱和”了。律所的大咖、自己的老板永远那么忙——立案、开庭、应酬、跑各种部门协调等,律所的专职律师,永远都在路上,而前期没有办理实习证、没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刚刚通过司考的我,就像一个闲人一样坐在办公室,即使我在本个月时间里与律所各位律师都较为熟络了,对律所的办公结构、部门设置和各种办公设备都较为了解了,但怀揣中“匡扶正义”律师梦的自己,在紧张。 这种紧张,是对未来的焦虑,是自我期许的落空,也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锤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对自己的击打。 滴答滴答,身边的事情一切都在快速发生,自己就像一位缓慢行走的人,从人缝中走过,却又不被人感受到半点痕迹。 (二)纸上谈兵,为言而无物紧张 很卖力地通过做一些小事熬过了第一段时期。有机会接触一些小案件的边缘区了,譬如,跟异地的不稳定的当事人、跟一眼就看得出来“就是想占律师便宜”的当事人交流。交流的时候,有些当事人会说了这样几句话:1、小伙子,听你声音很嫩啊,你多少岁了啊? 2、你之前办理的案子,法院怎么判的? 刚开始听到这些话时,实在讲,慌。当事人这样问了,这话你接还是不接?你接,你怎么接?怼回去说,年龄重要吗?我能帮你处理案件就可以了。你心虚不虚?如实说吧,我今年20+,他/她回一句,哦,大学刚毕业啊。有点尴尬吧?我也见过有些律师会撒谎,把自己的年龄往上虚报几岁,但是从你接了这个案子和不接这个案子两个结果去分析,有必要撒谎吗? 在没有办案经验的情况下,真的很容易被问成哑巴。即使你原来有多能说会道,在校园里面加了几个外联、宣传等部门,在社会里,真枪实刀地拿着法条、经验往前冲的时候,在没有系统培训和学习、研究以及办案经验的情况下,会被现实的重拳击打得很惨。 (三)其他的紧张,你猜猜还有多少 此外,前期还有不少的紧张。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不熟悉老板的工作习惯和交流习惯,在跟老板汇报的时候,会被虐的很惨,我紧张啊。 在被亲朋好友介绍或者直接询问一件我自己都一脸懵逼的领域的法律问题时,赶紧翻法律依据,生怕不全面时,我紧张啊。 在跟老板外出时,不知道怎么跟不同类型的人交流,沉默不语时,我紧张啊。 为囊中羞涩,却有的时候还要装阔,感觉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我紧张啊。 慢慢地跟各行政部门、法院、司法部门有些许接触了,怎么跟他们简短却高效的交流,当交流不畅时,我紧张啊。 当然,我知道,我应该反思并顺气自然,淡定并从容不迫,我终有一天会习惯这些,也会应对这一切的,道理我都懂,但是那时候就在这个阶段,我就是紧张。 当然,我怀揣的律师梦依旧在,并依旧会为更好地达到而不断思考、努力。 (备注:希望学法网常青,希望认识一些大咖,希望学法网论坛上的文章见证我的成长。) |
最新评论
问个很俗的问题,现在收入如何了?
还真的挺俗的,我喜欢,现阶段还是固定工资,温饱线。
一起加油
谢谢,亲身体验
看来这位坛友也深有体会呀。
一听就知道这位坛友在律师路上就经历过很多事情
一年做一百多件案子,那是法官才可能做到的,而且人家只负责开庭断案,不用操心选择什么样的当事人,等待下一个案件的委托,不用去调查取证,不用去立案,诉前调解,委托鉴定,申请保全,送达等等事项才可能做到,但这些律师都需要操心,负责。三年能做一百多件案子,就不错了
我能说,我见过做专门做交通事故类的律师,一年办案一千多起吗?
点个赞,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