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我在实习的时候,月收入是1-2万,正式执业了月收入没增加多少,但比实习累多了。从2018年8月底正式执业以来,截止2019年1月底,5个月我的收入拿到手的10万多一滴滴。但真的很累,每天加班,严重睡眠不足。这么忙,为什么收入还这么低,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问题在于我执业前期的规划不合理,急需调整。 因为我做事做人都很踏实,所以一些律师前辈喜欢分案子给我做。刚执业的时候,就和几个律师前辈合作,有案子做我都接,最后导致顾此失彼,拼命加班,才勉强把工作做完。因为手上已经接了一些其他律师分的案子,实在忙不过来,自己有三个案子反而没时间做,拒绝了。实习结束后,我属于半独立状态,之前也说过,师父对我很好,我答应过要给他做一年的助理,也算报知遇之恩。师父的政策很宽松,没有任何书面或口头的捆绑协议,我可以随时独立。计划不如变化快,随着我越来越忙,师父也坦诚的对我说,如果我忙不过来,随时跟他讲,我随时独立。之前保守的想法是做一年授薪律师,但实力不允许啊。过完年上班我正式独立了,标准的提成制律师,但和师父仍是合作关系。师父对我确实很好,去年过年给了我5000元过节费,今年给了一万元过节费。 我觉得作为新入行的律师,除非是社会资源丰富的一类,普通律师还是应该把提升业务能力放在第一位、扩展案源放在第二位。我觉得二者的关系是这样,业务能力提升了,即使自己的案源不足,合伙人等案源丰富的律师才会放心把案件分给你做,你做的案子越多,就会慢慢积累自己的客户,久而久之才能完全独立只做自己的案子,最后忙不过来还要分些案子给别的律师。我真的没见过业务能力强的律师,没有案子做的。 普通律师步入职业正轨需要熬上3至5年,但并不是简单的空耗时间,而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总结提升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业务能力,你在接案时才能打动客户,律师职业个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八定律”其实是律师业的魅力所在。有吃大锅饭想法的人趁早别干律师,我喜欢多劳多得的工作模式。入行虽不到两年,但我是认真的在观察着这个我热爱的行业。在这段期间,认识了一些对我而言的大律师,他们能年收入几百万,自己买写字楼开所。也有比较成功的执业几年30岁不到就能年入100万的年轻律师。尽管他们都谦虚的说是运气好一点,但真的只是运气吗?做律师又不是买彩票,更多的是成功背后的艰辛。律师执业道德里就有不能贬低同行的规定,但恕我直言,真的有很多不合格的律师,他们只是侥幸通过了司考,而没有持续从事律师业的激情和能力。他们不爱学习,积累的经验仅仅是自己办过的案件。实务书基本不看,也不查最高法的指导案例,更不会查类似案例的判决。甚至作为原告代理人开庭都没搞清楚案由和请求权基础,举证质证没有证据清单,复杂案件庭后不提交代理词。我之所以敢辞去公职进入竞争残酷的律师业,就是之前已经看到了一些能力人品很差的律师,靠忽悠都能年入20万,我才有信心进入的。虽说“案源为王”,但我也发现极端关注案源多少的新律师,往往业务水平并不高。他们口中的案源是类似民间借贷这样的纠纷,有借据并约定了利息、标的额大、有银行流水、法律关系明确,被告有偿还能力,这样的案子作为原告代理人不出意外,几乎不可能输。但是所谓案源就是幻想天天遇上这样简单的案子吗?显然不是。说实话,我没有刚实习的时候自信了,刚实习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万多,觉得自己还行。随着自己独立办理的案件类型越多,我越感觉自己的不足。有几回朋友推荐的客户过来找我,就因为自己对客户的案件分析并不专业,所以没有达成委托。我对自己的判断,我的天花板至少应该是执业的第十个年头年收入200万,我估计2019年即执业第一年能挣40万,离天花板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还在地板上。 今后,可能一段时间不会来学法网了,一是再过两个月二宝就要出生了,所以要努力挣钱。二是经过执业半年的瞎忙,该充充电了。过完年买了几本实务书,其中《金融纠纷裁判思路与裁判规则》还是“偷卷宗”的王法官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最新评论
贵州省人社厅辞职的,后悔出来晚了。
家人如果都在成都的话,就在成都吧。在哪都是做律师,田忌赛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我这匹机关下等马,一执业就能混入律师业的中流。